阿蘭·邦巴爾

阿蘭·邦巴爾

阿蘭·邦巴爾(Alain Bombard)是一位法國生物學家、醫生和政治家,以其駕小船橫渡大西洋的壯舉而聞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蘭·邦巴爾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法國巴黎
  • 出生日期:1924年10月27日
  • 逝世日期:2005年7月19日
  • 性別:男
橫渡大西洋,爭議及去世,作品,出海,搏鬥,海軍的榜樣,

橫渡大西洋

他總結的理論指一個人可以在沒有食物供應的情況下在橫跨海洋的旅行中生存得很好,並決定自己驗證這一理論以拯救數以千計死於海中者。
阿蘭·邦巴爾
1952年10月19日,在看望了於法國新出生的女兒之後,邦巴爾開始了他孤獨的旅程,橫跨大西洋駛向西印度群島。他此前曾駕船獨自游弋於大西洋中,自丹吉爾卡薩布蘭卡(8月13日-8月20日),以及自卡薩布蘭卡至拉斯帕爾馬斯(8月24日-9月3日),但是起初的計畫是同一位英國朋友,帆船運動家傑克·帕爾默(Jack Palmer)共同橫渡大西洋,他們二人此前曾共同自摩納哥至梅諾卡島航行(5月25日-6月11日),但是傑克在丹吉爾棄阿蘭而去。邦巴爾駕駛的是名為“l'Hérétique”(異端號)的星座(Zodiac)充氣艇,僅4.5米長,攜帶的東西僅有六分儀,卻幾乎沒有帶食物。
據邦巴爾報稱,他是靠用魚叉和魚鉤捕魚(並且用魚作為淡水和食物的來源)以及用小網撈海面上的浮游生物存活下來。他每天也飲用有限量的海水。10月23日,即旅程的第4天,邦巴爾不得不修補被撕裂的舊帆,因備用帆已被風吹走。在旅程的第53天,他遇到了一艘船。船員告訴他,他距離其目的地還有上千公里。但是,在船員為他提供了一頓飯之後,邦巴爾決定繼續航行。他於1952年12月23日抵達了巴貝多,行程總計4400公里。邦巴爾瘦了25公斤,並且住了下醫院。他在1958年出版了名為"Naufragé Volontaire"(直譯為“自願漂流者”或“自願遇船難者”。中文版譯為“自願經受大海考驗的人”)的書。

爭議及去世

邦巴爾的結論後來被德國醫生、皮划艇和帆船運動先驅漢斯·林德曼(Hannes Lindemann)測驗及提出異議。林德曼想要重複邦巴爾的旅程以獲得對靠海水和魚生存的更好的理解,但卻發現他在大部分時間都需要淡水(來自雨水)。林德曼此後宣稱邦巴爾實際上攜帶有淡水,並在海洋上飲用,而且在航行中秘密接受供給。林德曼自己對缺乏淡水供應的反應的觀察成為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航海建議的基礎。
邦巴爾2005年在法國南部城鎮土倫去世,享年80歲。
阿蘭·邦巴爾 - 著作
法文原著
Naufragé volontaire. Paris, 1953.
Rapport technique de l’expérience de survie prolongée en mer à bord de l’Hérétique en 1952. Paris, 1954.
La dernière exploration (voyage dans un monde qui se meurt), 1974
Les grands navigateurs, 1976.
Au-delà de l’horizon, 1978.
La Mer et l'Homme,1980.
Aventurier de la mer, 1998.
Testament pour l'océan, 2001.
英譯本
Alain Bombard, The Voyage of the Heretique, Simon and Schuster, 1953
Alain Bombard, The Bombard Story, 1955(Naufragé volontaire的英文版)
德譯本
Alain Bombard, Im Schlauchboot über den Atlantik. Deutsche Buchgemeinschaft, Berlin, Darmstadt 1953(Naufragé volontaire的德文版)
中譯本

作品

[法]阿蘭·邦巴爾著,張理林譯,自願經受大海考驗的人,北京: 海洋出版社,1983年4月。ISBN 7-5027。(Naufragé volontaire的中文版)
阿蘭·邦巴爾 - 故事
自願歷險
1952年12月10日上午,在大西洋上航行的英國貨輪《阿拉卡卡號》正向蓋亞那的喬治敦駛去。船上的水手突然發現海面上有一隻橡皮筏隨波漂蕩,貨輪向救生筏靠去。筏上只有一個人,他的模樣真叫海員們吃了一驚。他是一個滿臉鬍鬚的青年,驕傲地揮舞著一面法國國旗。“需要救嗎?”克里斯·卡特船長用擴音器問。青年回答說:“不,謝謝。我只想知道確切的時間和方位”。
船長邀請年輕人上船。他艱難地爬上舷梯,自我介紹道:“我叫阿蘭·邦巴爾。法國人。”
“邦巴爾?你幹得真漂亮!大家都以為你早死了呢。我們帶你去蓋亞那。”
邦巴爾倔強地搖了搖頭,他要自己航行登上陸地。幾分鐘後,又開始了他那孤獨的航行。《阿拉卡卡號》上汽笛長鳴,升旗三次,向邦巴爾致敬。這是只有軍艦才享受得到的禮遇。
今天,阿蘭·邦巴爾驚人的事跡已深深地銘刻在人們的腦際。他自願充當一名海上遇難者,在既無食物又無淡水的情況下,獨自駕著救生筏橫渡了大西洋。
一生的興趣
1924年,阿蘭·邦巴爾出生在巴黎一個富有而博學的家庭。每個假期,他都要去海邊度假,於是與大海結下了不解之緣。剛剛十二歲,他就學會了使用羅盤,識別岸上的航標,能夠駕船航行一段海路。然而,家裡希望他在學問上出人頭地,把他送進了醫學院。
1951年,他在濱海布倫的一家醫院當實習醫生。在那裡,他目睹了海上遇難者的慘狀。“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些死者的慘象,”他後來回憶道,“我們未能救活一個人。都死了,不是淹死,就是凍死或嚇死。”
這位年輕人深有感觸。突然,他從中悟出了自己一生的目標:幫助乘船遇難的人活下來,他發現僥倖從失事的飛機和輪船上逃生的人,十之八九都不出三天就死在救生艇上。驚惶失措使他們喪了命。其實,一個人滴水不沾,也要七八天才死,不吃東西也會拖上四個星期。邦巴爾想:“我有充分的理由證明,只要相信自己還有一線生機,又能利用海里的資源,多數遇難的人都會活出來的!”
阿蘭中斷了醫學院的學習,來到摩納哥海洋研究所。他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分析海水,解剖海魚,了解魚身上的含水量及營養價值。
他根據在玻里尼西亞的航海經驗,用手把魚的汁水擠出來,發現占魚身上百分之五十到八十的重量都是水。這些汁水既無鹽又無味,得放上些鹽才得喝。這可真是連做夢都沒想到的水源!邦巴爾通過試驗又發現,沒有處理過的海水人也可以喝。如果每次只喝一點點,海水足以使人活上五六天。
邦巴爾又發現,海魚可提供充足的人所需要的維生素A、B、B1、B2,只缺少維生素C。缺了維生素C,人就會得壞血病。鯨魚吞食大量浮游生物和水母,使他很受啟發,因為鯨魚同人一樣,也需要維生素C。他分析了浮游生物和水母。這些在洋面上隨波逐流,多得數不清的有機體,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食物的問題也解決了。

出海

邦巴爾整整七天不吃東西,只吃生魚,只喝魚身上榨出的汁水。然後,他在摩納哥港灣里坐上一條船,用布把浮游生物撈上來吃。就這樣,他又度過了十八天。
很多科學家會到此為止感到心滿意足了,但邦巴爾卻不因為取得了科學數據就善罷干休。他關心的是海上遇難的人,怎樣才能使他們死裡逃生。為了辦到這點,他要作一次真正的海難試驗!
1952年5月23日,試驗開始了。他乘著一隻特製的橡皮筏從摩納哥港出發。他給橡皮筏取名為《異端號》。同他一起出海的是位英國朋友,航海家傑克·帕爾默。兩人用十八天到達了巴里阿里群島。十八天中,他們吃生魚和浮游生物,喝的是魚身上的汁水和海水。
然而,這僅僅是第一步。邦巴爾想到,如果他志願從舊大陸漂泊到新大陸,他的理論就不再有人會懷疑了。帕爾默認為此舉純屬自殺行為,拒絕參加這次航海。於是,邦巴爾便單獨制定了橫跨大西洋的計畫。
1952年10月19日,陽光明媚,邦巴爾升起《異端號》的小小風帆,從加那利群島的帕爾瑪島出發了。眼前是浩翰的大西洋,他將在沒有食物和飲水的情況下獨自征服大洋。他計畫向南航行,順著西風到達北回歸線,從那裡,東北貿易風就會把他帶到南美洲。很少人相信這個計畫行得通。出發前有人想通過他妻子吉萊說服這個年輕的“瘋子”。吉萊剛生了女兒納塔莉,但她相信丈夫,拒絕了別人的請求。

搏鬥

邦巴爾出海的第一夜就遇上大風浪。風暴持續了六天。驚濤駭浪鋪天蓋地向他襲來。除了海水什麼也沒有,但信念使他繼續前進。
四天后,《異端號》的帆被強勁的海風撕成兩半。邦巴爾換上了一個新帆,可是不到半小時,連帆帶繩又被風颳走了。小船在風雨中飄搖,邦巴爾開始擔心起來。10月27日,邦巴爾在船上度過了自己的生日。他捕到了一隻鳥,生鳥肉雖然難吃,他還是吃下去了。
次日,他的手錶壞了。從此以後,他就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好在魚兒很多,每天晚上都有十來條飛魚落在雨篷上。每天早上,他都挑兩條最好的飛魚吃下去。但他開始感到坐臥不安。他的雙腳浮腫,兩腿麻木,坐著屁股痛,躺下骨頭痛,站著也不舒服。他只好不時變換姿式,有時就乾脆跪在船上。後來,他的指甲開始脫落,手背也出現了奇怪的斑疹。
他知道,遇難者要生存,就得從嚴要求自己。他給自己定了一套作息制度。每天早上吃二三條夜間落進筏里的飛魚,然後開始釣魚。找夠白天的食物;接著做半小時柔軟體操,以防肌肉萎縮;中午,是定方向的時候;下午整整兩個小時是科研和醫學觀察:量血壓、體溫、查小便。
他最關心的是他的筏子。小小的漏氣孔便意味著死亡。他注意到,老在一個地方即使輕輕磨擦,橡皮也會磨損。於是他每搖一次槳就換一個位置。夜裡,他用筏上的篷布裹住全身,睡覺時只露出頭來。
一日,他發現船上有一隻蒼蠅。這是好兆頭,快到陸地了!但到第二天,還是看不見陸地,他開始不安起來。他已飄流了41天,什麼時候才能到達陸地呢?他開始腹瀉,有時一天要拉20次之多。到一天,大便裡帶血,這使他十分憂慮,情緒低落下來,書寫日記的字型也模糊不清了。幾天過後,病情仍不見好轉。怎么辦?於是,他就提前寫了遺囑:希望把他的日記編成書;安排好他夫人和女兒的生活;他的試驗進行了50天,死了也值得;最好在將來的中、國小宇宙知識課中增加航海知識。然後,他就把寫好了的遺囑裝進瓶子裡密封好,拋入大海。
可是,幸運之神又一次向他招手了。那天,當他剛從睡袋裡爬起來時,他突然象觸電一樣跳起來,高聲叫喊:“船!一條船!”這就是前面所說的《阿拉卡卡號》貨輪。
1952年12月23日,經過65天海上航行,邦巴爾到達了巴貝多。他身上掉了90磅肉,周身都是病痛,可是畢竟活了下來!

海軍的榜樣

邦巴爾的事跡傳遍了全球。人人都說他是位英雄。在法國奧利機場上人山人海,熱烈歡迎這位英雄勝利歸來。他寫的《志願漂泊者》一書暢銷一空。但是,邦巴爾並不滿足於現狀,在以後幾個月里,為了證明自己的“異端邪說”,他又航行了5,500海里。同時,他還發明了一套標準的海上自救設備,包括救生筏、漁具和小網。
英國和美國的海軍對邦巴爾的設計作了一系列實驗,證明他的辦法是切實可行的。蘇聯海軍和空軍完全根據這位法國人的經驗,為水手和飛行員開設了自救訓練項目。法國軍醫局局長加布里埃爾·奧里成了“邦巴爾”方法的積極贊助者,幾乎全世界所有海軍都採用了他的方法。
一九六0年在倫敦召開的國際海上安全大會,公布了一項規定:凡排水量為五百噸以上的商船都必須裝備按照“邦巴爾法”製造的自動充氣救生筏。七年以後,法國政府頒布了一條通令,將這條規定的實施範圍擴大到所有商船、漁船以及遊艇。
三十年過去了,邦巴爾已是土倫港外海洋瞭望台的台長。每天他收到四百多封從世界各地寄來的信件。在人們心目中,他仍然是位英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