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格魯米歐

阿瑟·格魯米歐,1921年生於比利時維萊用溫。二十世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被譽為“琴壇君子”。1940年成為比利時政府新設立的演奏榮譽獎的第一個獲獎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瑟·格魯米歐
  • 國籍:比利時
  • 出生日期:1921年
  • 職業:小提琴大師
簡介,藝術生涯,作品介紹,

簡介

阿瑟·格魯米歐
阿瑟·格魯米歐的外祖父是當地的鄉村樂長,很喜愛音樂,格魯米歐5歲即從外祖父學琴。他9歲進入沙勒羅瓦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和鋼琴;12歲進入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從師伊薩伊的學生杜布瓦學琴,兩年後奪得學院一等獎;同時學習對位法與復調音樂。1939年獲維厄唐獎和普自姆獎。1940年成為比利時政府新設立的演奏榮譽獎的第一個獲獎者。30年代末,他在布魯塞爾音樂學院畢業後,曾去巴黎師從埃奈斯庫短期進修,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1940年春天,格魯米歐首次公開露面,演奏了孟德爾頌的e小調協奏曲,由明希指揮,布魯塞爾交響樂團協奏。評論界驚嘆不已,稱為恍然蒂博再現。但是,同年法西斯德國入侵比利時,格魯米歐剛剛開始的演奏生涯迫不得已中斷,只私下參加杜布瓦組織的弦樂四重奏團的活動,並為盟軍多次義演。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格魯米歐復出,和BBC交響樂團合作舉行了在英國的首演,名盛一時。以後到各國旅行演出,受到熱烈歡迎。
格魯米歐雖然技藝過人,卻從不以譁眾取寵為能事,總是把自己隱藏在作品的身後,讓音樂自己去叩動聽眾的心靈。鑒於格魯米歐在音樂藝術上的突出成就,1973年比利時王室冊封他為男爵,因之,他亦成為20世紀屈指可數的擁有“貴族”頭銜的小提琴大師。1986年,格魯米歐在法國逝世,享年65歲。

藝術生涯

阿瑟·格魯米歐
1949年,格魯米歐接替了他的老師杜布瓦任布魯塞爾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從此,他盡心教學,出外旅行演出越來越少。出國訪問的次數就更少了,那些有幸聽到他的實況演出的人,一定還記得他1952年2月16日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奏莫扎特,1953年4月9日在倫敦皇家節日大廳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精彩場面。幸好,從50年代起,Philips公司就開始為格魯米歐錄製唱片,而且音響效果非常好。這就為我們欣賞格魯米歐的藝術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
在格魯米歐早年的唱片中,1955年12月錄製於阿姆斯特丹的勒克的小提琴奏鳴曲,相當有代表性。紀堯姆·勒克(1870-1894)是比利時具有罕見才華的作曲家,在巴黎師事弗朗克與丹第,因患傷寒而早逝。作品不多,但異常精美。這首小提琴奏鳴曲梅紐因也曾經錄過,熱情沉醉,聽後覺得淒涼得不得了。格魯米歐的表現理智得多,他的揉指快而幅度不大,發音清晰純淨。第一樂章清秀高潔、遺世獨立的精神得到相當透徹的再現,熱情激動的情緒有所收斂;第二樂章安然靜謐,浮想聯翩;第三樂章激昂奮進,矯捷有力。勒克用第一樂章的樂思,巧妙地貫串全曲,形成統一的整體,這是弗朗克的典型手法。格魯米歐優雅有力的風格就是在這樣高熱度的作品中也能夠保持冷靜,不被融化。在同期錄製的德彪西的〈小提琴奏鳴曲》中,格魯米歐捨棄了一般採用的夢幻一般的進入,他把重點放在了揭示這夢幻的面紗下隱藏著的古典主義的真容。
格魯米歐喜歡把小提琴的弓毛繃得相對鬆弛,依靠壓力較輕的運已來取得綿延無盡的運弓效果和純淨的音質。這種手法在兩根高音弦上的效果尤佳。塔蒂尼奏鳴曲和維塔利的中,都有許多雙音段落,格魯米歐的演奏乾淨清晰,他獨特的運弓方法,使這些雙音聽起來格外激動人心。他在50年代和哈斯基爾合作,錄下了貝多芬的《10首小提琴奏鳴曲集》和莫扎特的幾首小提琴奏鳴曲,這些錄音使格百米歐的名氣大大地超越了比利時的疆界,傳往世界各地。他在甜美、乾淨、精雅的演奏中偶爾加入一個趣味高雅的下滑音,這些成了他早期風格的標誌。

作品介紹

格魯米歐錄下了大量精彩的唱片。包括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全集(科林·戴維斯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布魯赫、孟德爾頌、柴科夫斯基協奏曲(海汀克指揮);維厄唐的第四、第五協奏曲(羅森塔爾指揮);還有貝多芬、茹拉姆斯、貝爾格、斯特拉文斯基和維奧蒂(第二十二號)的小提琴協奏曲。其中,維厄唐的兩首協奏曲最為出色。莫扎特的5首協奏曲也演奏得異常精美,被日本《唱片藝術》評為最佳名片,其中第五協奏曲第一樂章激昂的主題,格魯米歐拉得雄渾有力,音色熾烈。孟德爾頌第一樂章熱情洋溢的主題,格魯米歐採用了頓挫有致的運弓處理,把熱情抑制下來,表現了他獨特的趣向。在獨奏作品中,巴赫的第一首獨奏奏鳴曲的急板樂章,拉得熱力四射,無人能比。格魯米歐還自己演雙簧,錄過一次勃拉姆斯的,他的鋼琴演奏相當雄渾有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