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達鄉

阿爾達鄉

阿爾達鄉1991年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民政廳批准建鄉,因為建鄉較晚又叫做新阿爾達鄉,位於福海縣城以北18公里,省道318線21公里處,總面積85.71平方千米。交通便利,全鄉下轄 9 個行政村,共有3094人(2017),是全地區唯一的漢族鄉。 由於歷史和自然的原因,阿爾達鄉被客觀地分為三大片。即乾河子工業小區、大坡灌區、阿克哲拉農業高產開發區。面積大、點多、線長、範圍廣是該鄉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阿爾達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新疆福海縣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906
  • 面積:85.71平方千米 
  • 人口:3094人(2017) 
  • 車牌代碼:新H
名稱來源,地理位置,經濟發展,農業種植,枸杞種植,生豬養殖業,新農村建設,

名稱來源

阿爾達鄉,哈薩克語,意為“乾河子”。因清光緒年屯田民眾從烏倫古河堵水時水壩坍塌,導致河水改道先入“小海子”(即吉力湖),原來的河谷即為今阿爾達鄉轄區,故名。1991年自治區批准其建制。位於福海縣城東,鄉政府距縣城18公里。
阿爾達鄉阿爾達鄉

地理位置

阿爾達鄉地處平川,由於歷史和自然的原因,行政區域分為三大片區。即乾河子片區、阿爾達片區、阿克哲拉片區。點多、線長、範圍廣。

經濟發展

農業種植

全鄉有耕地2.2萬畝,主產小麥、玉米、甜菜、食葵、油葵、枸杞、打瓜等。1997年試種枸杞成功,已發展成為特色鮮明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種植面積1200畝,畝產量達150公斤(乾果)左右,總產值可達655萬元。2009年種植業結構糧、經、草比例為28.6:59.4:12,畜牧業結構以農區牛羊、生豬養殖為主,育肥業為輔,年出欄生豬3萬頭,禽類20萬羽。省道318線,奎北鐵路橫穿鄉境,交通便利,隨著多孔磚廠、海瑞德管業等多家企業入駐,形成了阿爾達鄉多數居民長期外出務工增收,農業和二、三產業並舉的特色發展局面,2009年二三產業產值2067萬元。

枸杞種植

1991年,阿爾達鄉從精河引進枸杞種植技術,開展枸杞種植。1997年本著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的原則,根據阿爾達鄉土地鹽鹼化的原則,鄉黨委政府以農牧民增收為前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出台優惠政策,大力引導農牧民依靠科技發展枸杞種植,並從精河引進優秀技術人才,開始大面積種植,到目前,阿爾達鄉枸杞種植面積為2700畝,種植戶201戶,畝產量達150公斤(乾果)左右,銷售價每公斤16元,預計總產值可達210萬元,逐步成為該鄉農牧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阿爾達鄉阿爾達鄉

生豬養殖業

2008年阿爾達鄉黨委政府積極回響縣委、縣政府擴大生豬養殖號召,擴大全鄉生豬養殖規模,將集約化養殖和分戶散養結合起來,提升生豬養殖水平,成立了生豬養殖專業化合作社,現有社員192戶,年出欄生豬3000頭。合作社充分利用我鄉近郊的地理優勢和已有的生豬養殖基礎,按照對合作社員統一管理的原則,逐步改進養殖戶養殖技術、改良生豬養殖品種、改善生豬圈舍條件,將我鄉發展成為福海縣及周邊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瘦肉型豬育肥基地。
優質生豬:長白優質生豬:長白

新農村建設

2008年6月,整合資金60萬元,新建占地面積為520 ㎡農村社區,實現了建設小康示範村的目標。曾被地區評為“民主法制示範村”、“平安建設工作”先進集體;被縣委、政府評為“三個文明”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先進村”等榮譽稱號。2009年被評為首個黨風廉政建設示範社區。2008年村民自籌資金250萬元,在阿爾達村新建抗震安居住房25戶,其中抗震二層樓別墅11戶、抗震住宅14戶。
阿爾達村抗震二層樓別墅阿爾達村抗震二層樓別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