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達比勒市的謝赫薩菲·丁聖殿與哈內加建築群

阿爾達比勒市的謝赫薩菲·丁聖殿與哈內加建築群

阿爾達比勒市的謝赫薩菲·丁聖殿與哈內加建築群建於16世紀初至18世紀後期,是伊斯蘭教蘇菲派的精神休憩之所。這一建築群採用伊朗傳統的建築形式,將有限的空間最為有效地加以利用,因而諸多功能於一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達比勒市的謝赫薩菲·丁聖殿與哈內加建築群
  • 外文名:Sheikh Safi al-din Khānegāh and Shrine Ensemble in Ardabil
遺產資料,遺產描述,委員會評價,王朝簡介,

遺產資料

遺產名稱:阿爾達比勒的謝赫薩菲·丁長老陵園和聖殿建築群
Sheikh Safi al-din Khānegāh and Shrine Ensemble in Ardabil
入選時間:2010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v)
地理位置:N38 14 55 E48 17 29
遺產編號:1345

遺產描述

阿爾達比勒的謝赫薩菲丁長老陵園和聖殿建築群位於伊朗西北部阿爾達比勒省的阿爾達比勒市。阿爾達比勒是阿爾達比勒省的省會和最大城市,也是波斯薩菲王朝的始祖謝赫薩非·丁·阿爾達比里的出生地。阿爾達比勒的謝赫薩菲·丁長老陵園和聖殿建築群建於16世紀初期,但在18世紀末進行了重建。它主要是伊斯蘭風格的建築,根據伊朗不同文化包含多個不同的部分:清真寺、主要圖書館、醫院、學校、陵墓等等。 其中最有觀賞及歷史價值的建築包括:謝赫薩菲·丁墓塔(俗稱安拉安拉塔,因為塔外牆上用釉磚搭出循環往復的阿拉伯文“安拉”字樣,是聖墓的標誌性建築),以及和中國關係最密切的瓷器廳。這裡存有薩菲王朝歷代君主從中國購買並獻給祖宗聖地的瓷器,包括明清兩代製品,其中有一些是珍貴的明早期青花瓷。
2010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v),阿爾達比勒的謝赫薩菲·丁長老陵園和聖殿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委員會評價

謝赫薩菲·丁(Sheikh Safi al-Din)聖殿與哈內加建築群是伊斯蘭教蘇菲派的精神休憩之所。這一建築群建於16世紀初至18世紀後期,採用伊朗傳統的建築形式,將有限的空間最為有效地加以利用,因而諸多功能於一身(包括一個圖書館,一所清真寺、一所學校、幾個大型陵墓、一個地下蓄水池、一所醫院、若干廚房、一個糕餅店和一些辦公室)。前往神廟的道路被八道門分為七段,分別代表著蘇菲神秘主義的八個理念和七個發展階段。在這一保存完好的遺址中,人們可以看到豐繁精美的建築外觀與內部裝飾,以及一批出色的古董收藏。這一建築群作為中世紀伊斯蘭建築元素的大集合,是當今非常罕見的。

王朝簡介

從伊斯蘭人來到伊朗,直到蒙古人入侵,阿爾達比勒都是伊朗西北部最大的城市。在這期間,這座城鎮已勉強度過三個世紀,直到薩菲王朝(薩非王朝)出現。謝赫薩菲丁·阿爾達比里(1252–1334),阿爾達比勒人,是伊朗史上重要的薩菲領袖,薩菲教團的創始人。“謝赫”是阿拉伯語中的一個常見尊稱,意指“部落長老”、 “伊斯蘭教教長”、“智慧的男子”等(通常是指超過40歲博學的人)。後來,薩菲教團勢力逐漸擴張,謝赫薩菲丁起初追隨 Sheikh Zāhed e-Gilāni,但在其死後建立了他自己的地盤,發展了自己的治國方式。16世紀初其子沙·伊斯馬儀建立薩菲王朝,對伊朗、西亞及伊斯蘭教曆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延續至今。 該建築群就是以謝赫薩菲丁命名,他在阿爾達比勒建立了一個精神家園(Khānegāh),後來成為他的聖祀。
謝赫薩菲·丁的繼承者沙·伊斯瑪儀作為薩菲王朝的掌權者,成為薩菲王朝的第一任伊朗國王,並宣布將khanegah作為國教。謝赫薩菲·丁的陵園最初由沙·伊斯瑪儀興建,薩菲王朝歷代名王又疊加整修,形成今日規模。薩菲王朝的繼任者不遺餘力地用大量的藝術作品豐富並裝飾他們祖先的聖殿,使該聖殿成為世界各地朝聖的中心和宗教建築群,這裡包含14世紀至18世紀的許多傑出的藝術作品、裝飾品和古代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