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貝特·施佩爾

阿爾貝特·施佩爾

阿爾貝特·施佩爾,出身名門,擔任過建築師與運輸總監,跟隨希特勒後被捕,1966年10月1日,施佩爾被從施潘道監獄釋放。1981年在倫敦因中風而死,享年76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貝特·施佩爾
  • 外文名:Albert Speer
  • 別名:斯皮爾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德國曼海姆市
  • 出生日期:1905
  • 逝世日期:1981
  • 職業:建築師
  • 主要成就:擔任希特勒的私人建築師,德國建築總監,軍備與戰時生產部部長
  • 性別:男
出身名門,建築師,合作默契,營建任務,運輸總監,產生距離,小圈子中,得權,阻止命令,告別,被捕,去世,

出身名門

1905年3月19日,施佩爾降生於德國曼海姆市名門望族之一的大資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當地頗為走紅的建築師。
中學畢業時,施佩爾的數學和作文獲得全年級最佳成績。他決定學習建築,今後成為他父 親那樣的建築師。畢業後,他先後進入卡爾斯魯赫高等專科學校和柏林—夏洛騰堡高等專科學校。1928年畢業,成為學校最年輕的助教。

建築師

1931年1月,施佩爾在聽了希特勒的一次演說後,感到希特勒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遂申請參加納粹黨。他自己認為,他不是要選擇納粹黨,而是要歸附希特勒,雖然他絲毫也不了解希特勒的綱領。加入納粹黨後,他曾擔任聯絡柏林市區的網點的信使,因為他有一輛小車。1932年,施佩爾由於主持裝修了戈培爾的官邸和制定了納粹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場設計而引起希特勒的注意,成為希特勒的私人建築師。此後,凡是希特勒要去的地方,施佩爾都是首席裝飾師。
施佩爾為了使建築物成為希特勒所要求的具有歷代豐碑偉殿所具有的鼓舞人心的精神,成為溝通子孫後代的“傳統橋樑”,自命不凡地創造了“廢墟價值論”。施佩爾認為,歷來的研究者都忽視了他這方面的成就。

合作默契

施佩爾和希特勒都不謀而合地讚賞以大為標準,使建築物在體積方面戰勝歷史上傑出的建築物,以此來恢復德國人的自豪感,體現納粹的時代精神。
施佩爾搞的柏林城市模型設計,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長170米、高117米、進深119米的凱旋門,能容15萬人的圓頂大會堂,能容40萬人的運動場,有1.5萬個床位的大賓館以及各類巨型建築。他的設計,經常使希特勒激動不已,並把完成這一規劃當成他活著的惟一願望。希特勒還經常帶領他的親信來參觀,向客人做詳細講解。而施佩爾的父親看過模型後,只是聳聳肩說:“你們完全瘋了。”1937年1月,施佩爾被希特勒授予國務秘書級振興德國首都總監頭銜,成為繼希特勒、戈林和鮑爾曼之後的第四個上薩爾茨堡人。

營建任務

德國發動對法戰爭後,施佩爾開始承擔空軍的營建任務。1941年,他被任命為軍備建築的負責人。蘇德戰爭爆發後,施佩爾組織了“施佩爾建築班子”,主持了南俄鐵道的修復工作。
1942年初,施佩爾被任命為第三帝國軍備部長,同時負責所有的航道、河流和土壤改良以及所有的發電廠,主管軍需工作。並被戈林委任為“四年計畫範圍內負責軍備生產的全權總代表”。
在指導軍備生產過程中,施佩爾創立了全面的“工業自行負責制”,使軍備生產出人意料地飛速發展。他按不同的武器系統設 ⒘?3個“指導委員會”和與之相聯繫的“企業聯合組織”,把戰爭初期軍備生產的手工業方式變成了裝配線型的工業化過程。施佩爾任軍備部長半年後,軍備生產的總產量就增加了60%。到1944年7月,在勞動力只增加30%的條件下,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一倍。他信任工業界的負責人,使他們積極主動,自覺負責,敢拿主意。在工作中,他喜歡令人不舒服的共事者,而不喜歡百依百順的工具。侵蘇戰爭開始後,由於大批工人參軍,德國生產部門缺100萬工人。為了解決勞工問題,施佩爾一再催促以強迫的方式把外國工人徵集到德國從事生產,還提出從德國婦女中招募工人。由於戈林認為在工廠勞動有使德國婦女傷風敗俗的危險,希特勒沒有同意招募德國婦女,而責成施佩爾從東方占領區挑選40萬~50萬身強體壯的姑娘到德國參加生產。
為了加強軍備生產的計畫性,施佩爾提議建立了中央計畫局,負責指導武器和物資生產的各種計畫、方案,安排生產的輕重緩急,成為德國戰時經濟中最重要的機構。他上任後不久,就把消費品的生產縮減了12%,提出實行總體經濟戰的打算,以發揮軍備生產的最大潛力,最後因希特勒猶豫不決而告吹。

運輸總監

1942年夏,希特勒任命施佩爾和米爾希空軍元帥暫時擔任運輸總監,解決戰時運輸問題。他發現運輸的關鍵在於機車不足,於是廢棄了陳舊的生產方式,改用裝配線方法,使產量立刻提高了好幾倍。
施佩爾的成功,使他在第三帝國的要人中大出風頭。戈培爾開動宣傳機器,報紙、電台和紀錄影片連續報導軍備生產的訊息,使施佩爾馬上成為全國最知名的人士之一。
1943年,德國的侵略戰爭已經失去了最初捷報頻傳勢頭,德軍在北非和蘇德戰場上不斷受挫,喪失了大批武器裝備。為了彌補損失,施佩爾開始努力爭取把德國大型消費品生產工廠轉變為軍備工廠,這樣就可以為德國的軍備生產增加大批設備、管理人員和50萬工人。為了克服納粹黨大區區長的反對,希特勒任命施佩爾為軍備與戰時生產部部長。施佩爾從此總攬戰時經濟的大權。
施佩爾積極支持新型虎式與豹式坦克、噴氣式戰鬥機、原子武器、新型潛艇、火箭和飛彈的研究、試驗和生產,以奪取侵略戰爭的勝利。在此過程中,他同德軍高級將領鄧尼茨、米爾希、古德里安蔡茨勒弗羅姆等人建立了較深的友誼,獲得了他們的信任。希特勒也曾評價他是繼戈林之後新升起的太陽。
就在這一年,盟軍開始大規模轟炸德國。施佩爾向希特勒提出轟炸英國超負荷使用的港口、煤炭工業和蘇聯的大型發電廠以改變戰爭形勢的建議。但他無力影響空軍,希特勒對他的建議則遲疑不決。
1943年9月,希特勒把義大利地區內的一切軍備和生產問題的管理權交給施佩爾。在他的組織下,德國的軍備生產一直呈上升趨勢。這年秋天,盟國對德國進行的大規模轟炸,給軍備和民用生產造成了困難。於是,施佩爾提出並實施讓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大批生產衣服、鞋、紡織品和家具等民用商品,而把德國的同類工廠轉為軍用。這樣就避免了因強迫徵調外國工人到德國,引起工人逃離所在工廠而影響生產的弊病,使德國軍備生產的潛力得到最大的發揮。
由於德國城市被炸,重建工作被提上議事日程。施佩爾設法使希特勒授權他負責被炸城市未來的建築計畫。他利用這一職權,阻止了各大區區長要拆除被炸後的歷代宮殿和教堂的企圖,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建築是反動派的堡壘。他還提供材料和工人,保護遭破壞的歷史性建築。

產生距離

1944年1月,施佩爾因病住院。這樣他就離開了希特勒的權力中心,使他感到自己被希特勒一筆勾銷了。此後,他也不再把自己當作希特勒寵愛的部長及有可能的繼承人了。住院期間,戈林、鮑爾曼、希姆萊等人都乘虛而入,動搖了他的部長地位。兩個半月後,施佩爾病癒,第一次感到希特勒面目可憎,說明他在思想上已經同希特勒有了距離。

小圈子中

此後,施佩爾不再屈從於希特勒的個人影響,於是在受過希特勒多年青眼有加、特別恩寵之後,開始受到辱罵和譴責。他反對希特勒集中一切力量搞地下大型設施,以便把軍備工業轉移到山洞或地下生產的決定,並且表示不接受意見,就請求辭職。最後雙方達成妥協,延長病假,留在部長任上。施佩爾開始從顛峰滑向波谷。經過一番波折之後,他還是擺脫不了醉心掌權而獲得的刺激,最終又回到希特勒的小圈子中。

得權

1944年中期,美國空軍連續轟炸了德國的許多燃料工廠和羅馬尼亞普洛耶什蒂油田的主要煉油廠,使德國飛機燃料的生產減少了一半,迫使希特勒命令戈林將空軍軍備生產也移交給施佩爾。7月,98%的飛機燃料生產都停止了。施佩爾立即組織35萬熟練工人進行搶修,到11月,日產量就上升到原產量的28%。因此盟國輿論認為,對於德國作戰實力來說,他比希特勒本人更重要。
7月20日暗殺希特勒事件失敗後,施佩爾受到審查,因為政變的組織者在未來政府的名單中,給他留下了軍備部長的位置。

阻止命令

盟軍諾曼第登入,施佩爾認為局勢已經毫無希望了。1945年初,德國國內工業生產已基本停頓。1月30日是希特勒掌權12周年,他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備忘錄,宣稱在重工業和軍備方面的戰爭已經結束,應把糧食、電力、生活放在優先於坦克、飛機的地位予以考慮。他提出,盟國在物質方面的優勢已不可能再用德國士兵的勇敢去彌補了。
2月中旬,第三帝國敗局已定,希特勒下達“焦土命令”。施佩爾曾計畫用毒氣除掉希特勒,後因希特勒下令修改了地下室的通風管道,而未能實現。但施佩爾仍決心阻止命令的執行。他說服大區區長們把徹底破壞工廠的命令改成使工廠臨時癱瘓的命令。他還設法說服了莫德爾元帥,使他下令不準破壞工廠,儘可能在工業區以外戰鬥。他認為,他這樣做的目的是儘可能維持戰後德國人民民眾生存的基礎。

告別

希特勒自殺前幾天,施佩爾冒著蘇軍的炮火,飛抵被圍困的柏林,和希特勒做了最後告別。

被捕

5月13日,施佩爾在英占區被捕。紐倫堡審判中,施佩爾因違反人道罪和戰爭罪被判處20年監禁。他放棄了抗訴的權利。他認為與他們曾給世界帶來的苦難相比,任何懲罰都是微不足道的。服刑期間,他給自己規定的任務是思考為什麼費了這么長的時間,才明白他選擇了錯誤的道路的原因。在獄中,他寫了一本回憶錄,提供了不少有關希特勒和他的親信鮮為人知的內幕材料。

去世

1966年10月1日,施佩爾被從施潘道監獄釋放。1981年在倫敦因中風而死,享年7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