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山岩畫長廊

阿爾泰山岩畫長廊

從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哈巴河縣,直到該地區最東部的青河縣,逢山必有岩畫。因此,素有“阿勒泰山千里岩畫長廊”之美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阿爾泰山岩畫長廊
  • :2000公里
  • 西北:西西伯利亞
  • 東南:蒙古人民共和國
由來,露天藝術館,介紹,3.1草爾黑岩畫,3.2駱駝峰岩畫,巫術儀式的施法工具,4.1岩畫為功利而創作,4.2巫術與刻繪合一,4.3巫術儀式的施法用具,

由來

阿爾泰山岩畫長廊
阿爾泰山脈,西北起西西伯利亞,經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東南至蒙古人民共和國,綿延約2000公里。峻峭偉岸的山岩上,2000-3000餘年前的古代遊牧民族,給我們遺存下來非常豐富的岩畫。從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哈巴河縣,直到該地區最東部的青河縣,逢山必有岩畫。因此,素有“阿勒泰山千里岩畫長廊”之美名。

露天藝術館

阿爾泰山岩畫長廊
分布較集中且交通較方便的有:位於阿勒泰市西南11公里的切木爾切克鄉的“玉依塔斯”岩畫群。其中一巨幅岩畫長15.6米,高2米,為目前我國境內阿爾泰山中最大的一幅,其內容主要為狩獵、動物交媾等等。
位於阿勒泰市正南約10餘公里的汗德尕特蒙古民族鄉的雀爾溝和多阿特溝岩畫,內容多為狩獵、征戰、舞蹈、放牧及虎、狼、狗、牛、馬、駝、鹿等動物形象。
阿勒泰市岩畫群,是構成阿勒泰岩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布在切木爾切克、雲塔斯、森塔斯、蛇川、烏拉斯特、汗德尕特、哈拉塔斯、阿克塔斯等地,多數出現在水草豐盛的山谷河畔,有的刻畫在懸崖峭壁上,有的刻畫在洞窟的壁頂上,有的刻畫在林下的巨石上,多臨近古今牧道,可以斷言,凡出現岩畫的地方過去或現在都是優良的獰獵場或放牧場,都曾有較多的人群在此做過較長時間的逗留,這些遊牧部族和民族在這片遼闊肥美的牧場上,創造了燦爛的草原文化,其中岩畫藝術就是他們留下的草原文化。
阿爾泰山岩畫最初的作者,當為塞種人。而後世遊牧民族又一代代補續之,終完成了這一世所罕見的藝術巨作。岩畫分岩刻和彩繪兩種。內容多為狩獵,放牧、舞蹈、宗教活動及家畜和野生動物形象。分布較集中且交通較方便的有:位於阿勒泰市西南約25公里切木爾切克鄉的“玉依塔斯”岩畫群。其中一巨幅岩畫長15.6米,高2米,為目前我國境內阿爾泰山中最大的一幅。其內容主要為狩獵、動物交媾等等。

介紹

阿爾泰山岩畫長廊

3.1草爾黑岩畫

位於阿勒泰市22公里,分布在汗德尕特河西岸裸露的岩石上,海拔高度880米,岩畫散鑿在200平方米範圍的岩石上,約有十餘幅。岩畫製作以平鋪敲鑿為主,內容表現動物居多,包括鹿類、食肉類、羊類和馬,此外還有代表性的人物畫面:其一,由6人和1野山羊構成,呈上下排列,表現出一種平衡狀;其二,由立人橫向排列,作舞蹈狀,構圖很是新穎。

3.2駱駝峰岩畫

符號圖案,在整個畫面中又穿插著拉弓射箭的人物,形成射獵場面。
奧克孜拜克--杜拉特岩畫
地處阿爾泰山系低山帶,分布於奧古孜拜克、杜拉特古孜道間的數條小溝中,在城
東南約16公里,海拔880-1000米,岩畫分布面積達1.1平方公里,有近百幅之多,為阿勒泰地區少有的岩畫群之一。在構圖中,有的似同類動物成排,對峙呈上下交錯布局,有的將食肉類或食草類動物向鑿一石,形成追逐、廝咬等場面,有的將動物同人類放在一起,形成一幅遠古先民放牧、獰獵的生活畫面。
這幾處較典型的岩畫在構圖形式上靈活多樣,畫面形象自然,寓有生活氣息、從藝術角度上講是屬於現實主義的作品,在表現手法上也有它獨到之處,這些古代先民善於運用誇張和對比來彌補繪畫技巧上的不足,以期達到藝術的效果。
阿勒泰的岩畫,構成一條1000多公里的藝術畫廊,其規模之大、內容之豐富都是世上罕見的。目前,阿勒泰的古代岩畫被越來越多的史學界、考古學界、美術界的中外專家所矚目,對它的發現和研究方興未艾,不斷深入。

巫術儀式的施法工具

4.1岩畫為功利而創作

儘管阿爾泰的這千餘幅岩畫以其生動而富有視覺張力的造型圖式及單純古樸的藝術形式給了我們某些方面的審美滿足,並時時又牽思於一些現代的藝術樣式且與之媲美,但假若我們就此最初的感受來設定這些岩畫為一種審美現象,以我們現代對藝術現象的理解來界定阿爾泰岩畫藝術的發生,就會步入誤區,從而失之於對其藝術的本質屬性的認識。
對於包括岩畫的原始藝術,普列漢諾夫認為“以功利觀點對待事物是先於審美觀點對待事物的”。在人類之初,宗教的觀念支配著人們的精神生活並形成相應的思維模式。阿爾泰岩畫同樣有著一定的實用目的,它是從原始宗教的信仰中產生出來的,而且,岩畫同樣被作為巫術的施法形式,為當時的人們用於同自然物象、人以及超自然世界進行交流的一種圖像化符號化的手段,以謀求達到獵取野牛、禁咒野牛的目的,它是禁咒野牛的巫術意識的功能性和獵取野牛的宗教觀念中的目的性的媒體。另外,操作這些岩畫的作者,即藝術家通常是一些魔法師和巫師,也就是說是一些能溝通人與神之間關係的神職人員,因而創作的岩畫也必然與原始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說,世界上包括阿爾泰的幾乎所有的岩畫,其創作的動機和目的功能,是不能等同於那種僅僅為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摩登”的藝術。

4.2巫術與刻繪合一

巫術活動在遠古的阿爾泰部族中同樣是十分盛行的。作為巫術活動的形式或施法工具,岩畫的創作過程也正是在其“相似律”和“感染律”的思想原則驅動於作者的心理,通過對原型的刻與繪,以達到控制或獵取原型的企圖,由此來進行創作及巫術效應的實施過程的。岩畫作為特殊時代人們的精神活動、文化現象,以其形象化的圖式符號,反映了當時阿爾泰人們的宗教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阿爾泰岩畫作為一種宗教的藝術、巫術的施法工具使用在人們的精神與意志世界裡,通過“相似”、“感染”,去同化他們所賴以生存的外部世界。
當這些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斑斑駁駁的麻點和散狀的圖形納入我們所關注的情節與構圖中,則幾乎構不成趨向任何以審美為目的的在創作中的“成像”原則,它們是各自獨立成型的。如若我們從岩畫中各個一次成像的造型圖像間所具有的疊壓覆蓋關係中分解各個單元局部的圖形,實際上也就同時復原了它們在時間縱度上的序列。就岩畫創作作為實施巫術效應的一種型式而言,與其說它們是一個個獨立成型的圖像,毋寧說它們完成了一個個巫術的動作。
由於“相似律”的思想原則,作者十分注意對自然物象(特別是動物)的外形輪廓的準確把握,特別是對物象某些“力”的部位注意誇張、強調出來。這就使得阿爾泰岩畫圖像中的一些造型將物象的外在輪廓與內在結構的形狀一次性刻畫而成,也意味著一氣完成了巫術的序列動作,且在一次性的巫術施法中使用。巫術效應中的功利性意識驅動於心理,導致了巫術動作的反覆序列的組合,而這種組合正是通過一再地強調,從而也就反覆肯定了對物象力的要害部位的目的性指涉,其表象是以刻與繪為手段的巫術動作並凝鐫原型為具體的造型,類及同一類物象在圖像中反覆地甚至是不厭其煩地被刻繪,其內質則是一次次“相似律”和“感染律”,也即互滲或同化於其原型的宗教巫術效應的實施,進而達到獲取的目的。

4.3巫術儀式的施法用具

阿爾泰岩畫大都置於水草繁茂、環境優美的棲息之地,也是他們巫術施法活動的場所,巫術施法活動主要是模仿巫術,岩畫則常常置於這些施法活動的場合中,作為背景,以其圖像的形式象徵為自然原型的同一物,與巫術活動合為一個整體,以強化這些巫術活動的效應,承當起了與這些施法系列活動相聯繫的巫術用具的功能。
作為“用具”同其他巫術儀式及施法活動綜合套用的岩畫圖像,更實際具備了某些功能上的動態效應,也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及當時的獵牧業生產關聯,成為當時人們某些動向活動的參照,起著類文字的、導向人們某些行為的圖解作用,也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教學掛圖的作用。
儘管阿爾泰岩畫起源於原始宗教的信仰之中,卻並不意味著在千餘幅阿爾泰岩畫中的任何一幅都與原始宗教有聯繫。阿爾泰岩畫不僅僅只有單一的創作動機或單一的基於巫術效應上的目的及功能性。隨著獵牧業經濟的過渡至畜牧業經濟的出現與發展,以及人類智慧型的不斷進化與提高,其中包括“人性”的覺醒與“人文”的某些因素的確立等,許多岩畫已脫離了原始宗教的影響。如“牧歸圖”、“畜牧生活圖”、“牧羊圖”等等,是人性的覺悟或人文意識在岩畫中的具體形象化的體現,而不僅僅是原始宗教的影響。伴隨著人類文字出現並逐步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岩畫的創作在某種程度上是作為一種形象化了的符號,行使了類文字的語言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