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奇·韋勒

阿爾奇·韋勒

阿爾奇·韋勒(Archie Weller,又名Irving Kirkwood和Kirk Weller,1957—),澳大利亞小說家,出生於西澳大利亞的珀斯,1984年,阿爾奇·韋勒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狗的風光日子》,出版後獲得好評,並被改編為電影,產生了很大影響。另有小說集《回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奇·韋勒
  • 外文名:Archie Weller
  • 別名:Irving Kirkwood,Kirk Weller
  • 國籍:澳大利亞
  • 出生地:澳大利亞珀斯
  • 出生日期:1957
  • 職業:小說家
  • 代表作品:《狗的風光日子》《回家》
作家信息,創作經歷,主要作品,作品特點,作品評價,作品影響,

作家信息

阿爾奇·韋勒在一個偏僻的農場長大,後在一寄宿學校就讀了六年。畢業後,韋勒做過多種工作,如農場工、碼頭工人、馬廄工、印刷工、園藝工等。1984年,阿爾奇·韋勒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狗的風光日子》,1998年,阿爾奇·韋勒的第二部小說問世,名為《金雲之地》。阿爾奇·韋勒出版短篇小說集《回家》後,便好評如潮,短篇小說集《回家》開澳大利亞土著短篇創作的先河,引起了澳大利亞文學評論界對這位土著新銳作家的普遍關注。

創作經歷

1984年,阿爾奇·韋勒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狗的風光日子》,小說的背景是酗酒、性犯罪、偷竊頻繁發生的土著和半土著居住區,主人公杜利根結束了十八個月的囚禁回家,決定重新做人,由於對白人和警察的逆反心理以及其他同伴們的影響,杜利根又捲入了新的案件,最後在逃避警察追捕的時候喪身。小說通過杜利根的經歷,表現了土著青年成長的煩惱和痛苦、澳大利亞白人與土著關係的歷史和現狀,以及當代澳大利亞土著人的生存困境和文化焦慮,出版後獲得好評,並被改編為電影,產生了很大影響。
阿爾奇·韋勒作品《狗的風光日子》阿爾奇·韋勒作品《狗的風光日子》
1998年,阿爾奇·韋勒的第二部小說問世,名為《金雲之地》。小說在題材和風格上有重大突破,採用了幻想和科幻的形式,以三千年後的澳大利亞為故事背景,描寫一群具有不同文明和文化背景的遊客在此相遇,與共同的敵人作戰。小說還涉及了大量土著人的口頭歷史,表現了各種文化的衝突、妥協和融合。

主要作品

阿爾奇·韋勒的主要短篇小說集是《回家》,由九個短篇和一個中篇構成,其中多篇描寫了土著人在白人社會所受到的歧視、冷落和迫害,同時也表現了土著社會本身的問題,如酗酒、偷盜、失業、犯罪、家庭暴力等,揭示了土著傳統的喪失和土著文化的崩潰的根源。

作品特點

阿爾奇·韋勒文筆犀利,作品有極強的震撼力。和其他土著作家不同的是,韋勒表現的是社會問題,而且常常將中心放在土著人的文化困境上,對土著“未遭白人污染”的傳統、文化、神話等的喪失表示惋惜。他還有很高的文字駕馭能力,常常在小說中並用白人正式語言和不正式的土著英語,亦莊亦諧,達到對比和反襯的效果。

作品評價

著名雜誌《外國文藝》評價阿爾奇·韋勒的作品,表現了土著人普遍的生存困境和文化矛盾,歌頌了老人重建土著人尊嚴的努力,也通過老人淒涼的晚景鞭撻了社會對他的冷漠,同時小說也表現了澳大利亞土著文化本身的危機。小說語言簡練但引人遐想,故事簡短卻發人深思。

作品影響

阿爾奇·韋勒短篇小說集《回家》一經出版便好評如潮,引起了澳大利亞文學評論界對這位土著新銳作家的普遍關注。著名澳大利亞評論家基辛稱它是“一本了不起的書”,書中每一篇短篇小說分量之重令她讀來“如同窒息一般”《回家》由九個短篇和一個中篇構成,雖然阿爾奇·韋勒用不同的方式來描寫每一部小說,但這些小說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置身於種族歧視社會中的土著人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所經歷的痛苦和煩惱。小說主題一面揭示土著人對自身和社會環境的不斷認識,同時也隱含了對澳大利亞種族歧視的譴。 阿爾奇·韋勒以此解構著澳大利亞殖民者的話語霸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