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貝尼尼(Bernini)之後,17世紀最重要的羅馬巴洛克風格雕刻家。曾受教於卡拉齊(Lodovico Carracci)。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加迪
- 外文名:Algardi, Alessandro
- 簡介:巴洛克風格雕刻家
- 國家:羅馬
- 作品:《阿提拉和教宗(教皇)利奧相會》
基本信息,個人經歷,
基本信息
阿爾加迪
Algardi, Alessandro
(1595,教皇國 波隆那[今義大利境內]∼1654.6.10,羅馬)
個人經歷
在曼圖亞(Mantua)短期活動(1622)後遷往羅馬,設計了西爾維斯特羅教堂(S. Silvestro al Quirinale)的灰泥裝飾,並曾在修復古典雕刻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創作了波波洛聖母院(Sta. Maria del Popolo)的米林尼(Millini)樞機主教紀念碑、柯爾索聖馬爾切羅教堂(S. Marcello al Corso)的弗蘭吉帕尼(Frangipani)紀念碑和札基亞主教( Laudivio Zacchia)樞教主教胸像(柏林),從而在肖像雕刻方面成為貝爾尼尼的主要對手。其肖像作品雖不如貝爾尼尼的作品那樣富有活力和深刻的性格刻畫,但其嚴肅、莊重和表面的真實感卻受到人們讚賞。
教宗英諾森十世(Innocent X)當權(1644)後,阿爾加迪取代貝爾尼尼,受到教宗庇護。由1644年到去世,創作了一系列最著名的作品,其中有教宗坐像(1645,現藏羅馬音樂學院)、聖彼得教堂的巨型大理石浮雕《阿提拉和教宗利奧相會》(Meetin間 of Attila and PopeLeo,1646∼1653)。還設計了多列阿·潘費里(Doria Pamphili)別墅和梵蒂岡聖達馬索宮(Cortile di S. Damaso)的噴泉。其風格不如貝爾尼尼那樣熱情奔放和豐富多彩。甚至在其典型巴洛克式的作品上,如聖彼得教堂的教宗利奧十一世之墓(1634∼1652)和波隆那聖保羅教堂的高祭壇(1641)等,均使人強烈地感到古代的拘謹影響。
圖片是阿爾加迪的《阿提拉和教宗(教皇)利奧相會》(1646∼1653),大理石浮雕;現藏羅馬 聖彼得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