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特·科蒂·魏德邁(Albert CoadyWedemeyer,1897-1989年),美國軍人。於1944年底接任史迪威為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及駐中國美軍指揮官,至1946年3月卸任。1947年再奉命為特使到中國調查。在“冷戰”期間,魏德邁是柏林空運的主要支持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伯特·科蒂·魏德邁
- 外文名:Albert Coady Wedemeyer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897年
- 逝世日期:1989年
- 職業:軍人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阿爾伯特·科蒂·魏德邁,於1897年7月9日出生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瑪哈市。他的祖父母均是德國漢諾瓦人,其祖父為逃避兵役於1830年移民美國喬治亞州,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曾參與南方作戰。魏德邁的德裔背景,對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被任用帶來若干影響,始終與歐洲戰場無緣,始終未能獨立統率盟軍作戰。
魏德邁少年時代的理想是當一名外科醫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正讀高中的他決心從軍報國,轉而報考西點軍校。翌年,在美國參議員諾瑞斯的推薦保送下,順利考入西點軍校就讀。經4年軍校生活的磨礪,乾1919年畢業。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魏德邁與軍校同學赴歐洲考察旅遊。在歐洲遊歷期間,親眼看到了歐洲戰後瓦礫遍地、民不聊生的慘相,以及舉目所見的陣亡將士墓地,頗多感觸。
在歐遊歷返國後,魏德邁被分配到喬治亞州本寧堡步兵學校服役,1920年晉升中尉軍銜。1923年,魏德邁奉調菲律賓,在前往菲律賓的船上,與安必克女士相識,安必克女士的父親時為美軍上校,這次是攜帶妻女一同到菲律賓履新的。1925年2月,魏德邁與安必克在菲律賓成就百年之好,也使自己未來的軍旅生涯有了靠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魏德邁的升任陸軍副參謀長,後來有傳言說,魏德訪在美軍的崛起,離不開他岳父的照顧。
魏德邁於1929年奉調到駐守天津的第15步兵團,該步兵團是《辛丑條約》規定派駐的,《辛丑條約》是在八國聯軍侵華後,清政府與入侵各國簽訂的。美軍第15步兵團約有千餘人,主要任務是與其他各國駐軍共同保護各國僑民,同時守衛京奉鐵路天津至山海關段,以備情況緊急時能夠使用這段鐵路進行撤離。1931年,任期期滿的魏德邁調回菲律賓服役。從1929年至1931年在華任職期間,魏德邁與其夫人努力學習中文,遊歷京畿,與當時有影響的政商領袖、學者與社會賢達多有接觸,曾和林語堂、顧維鈞及溥儀等人都有來往,逐漸加深了對中國的政商文化、風土人情、傳統習俗以及軍事、經濟等的了解。這段時間應該給他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後來,他把這段時間定義為中國的“黃金十年”,認為“1927年至1937年之間,是許多在華很久的英美和各國僑民所公認的“黃金十年”。在這10年之中,交通進步了,經濟穩定了,學校林立,教育推廣而其他方面,也多有進步的建制”。
1934年,魏德邁從菲律賓返回美國,進入美國的堪薩斯州萊文沃思堡指揮參謀學院深造,深造期間,魏德邁勤奮刻苦,表現出優秀的軍事才能。1936年,魏德邁被選送到德國柏林的戰爭學院深造,在此期間,經德國軍校的悉心培養,特別是德國深厚的戰爭理論滋養,奠定了魏德邁成為一個戰略家和一流參謀人才的基礎。同時,在柏林期間,魏德邁也得以結識不少德國優秀少壯軍官,這些人的軍事觀念對魏德邁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得他成為對德國軍事有透徹了解的美軍將領之一,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制訂有針對性的軍事計畫帶來莫大幫助。
1938年,魏德邁從德國返回美國任陸軍步兵學校教官。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魏德邁的留學經歷和從軍後的豐富資歷,受到美軍重視,意識到美國與德國遲早必有一戰的美軍高層,將其遴選到美國陸軍參謀部。1940年5月,晉升為少校軍銜的魏德邁任美國陸軍參謀部作戰與計畫部參謀,開始參與籌劃和制訂未來的戰爭計畫,同年9月,晉升為戰時中校軍銜。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前,魏德邁高超的戰略籌劃能力、出色的參謀素養和縝密的組織計畫才能受到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賞識,遂將其調到陸軍部戰爭計畫組工作,負責美軍的戰略規劃工作,他負責制訂的首份戰略規劃就是赫赫有名的“勝利計畫”。這是一份以對未來戰爭構想為基礎,以陸海軍組成的聯合委員會名義擬訂的關於戰爭資源生產和分配的秘密報告,實際上勾畫了一日美國參戰,美國及其盟國的戰爭資源與戰略目標之間關係的藍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於東亞服役,於1944年底接任史迪威為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及駐中國美軍指揮官。1947年再奉命為特使到中國調查。在冷戰期間,魏德邁是柏林空運的主要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