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渦奪水庫位於西藏自治區隆子縣境內,隆子河左岸支流容扎曲的中遊河段。距隆子縣縣城約52km,工程所在地海拔高程4520m,大氣稀薄,氧氣缺乏,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 壩址處集水面積225.8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積的77.2%。東北院於1998年7月完成《阿渦奪水庫工程初步設計報告》,2002年9月通過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審查,工程於2001年8月開工建設,2005年9月開始進行下閘蓄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渦奪水庫
- 地震基本烈度:8度
- 集水面積:225.8平方公里
- 開工建設:2001年8月
水庫樞紐,建庫原因,水庫效益,
水庫樞紐
阿渦奪水庫工程的主要任務是灌溉,水庫由大壩、左岸岸坡溢洪道、左岸輸水隧洞組成。阿渦奪水庫工程為III等工程,其主要建築物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為3級建築物。大壩、溢洪道設計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1000年一遇;工程建設施工總工期為三年,水庫大壩為粘土心牆堆石壩,壩頂高程4519.10m,最大壩高53.2m,壩長150m,泄水建築物為左岸岸坡式溢洪道,引水渠長20米,底寬6~10米,泄槽底坡0.33米,寬度6米,溢洪道長度121米。輸水洞為城門洞型,3×3米,長231米,混凝土襯砌。水庫正常蓄水位和校核洪水位分別為4 515.49米和4 517.83米,相應庫容為0.214億立方米和0.254億立方米。水庫死水位為4491.7米,為年調節水庫。工程總投資為9608.87萬元。
建庫原因
隆子河是隆子縣境內主要河流,全長379千米,流域面積2 925平方千米。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25.8平方千米,年平均降水量270.3毫米,6~9月平均降水量239.3毫米,占全年的88.5%。隆子河中游地段河谷開闊,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但水利基礎設施落後,水資源利用率低,僅占天然來水量的1.7%,大片土地得不到灌溉,農作物產量不高,嚴重製約了隆子縣農業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庫效益
阿渦奪水庫大壩、溢洪道、輸水洞均為三級建築物。工程建成後,可配合已有堤防,提高下遊河道兩岸農田的防洪能力。水庫補水灌溉面積為5850公頃,其中耕地4095公頃,林草地1755公頃。農田灌溉設計保證率採用75%,林草地灌溉設計保證率為50%。
阿渦奪水庫的興建改善了當地水利設施落後的狀況,灌溉期間水庫平均補充水量2337萬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積5千餘公頃,使4千餘公頃的土地變成穩產、高產良田,極大地提高了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