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涅斯·瓦爾達(阿涅絲·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

阿涅絲·瓦爾達一般指本詞條

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1928年5月30日—2019年3月29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法國導演、編劇、攝影師、演員、製片人。

1956年,自編自導劇情短片《短角情事》。1962年,自編自導的劇情片《五至七時的奇奧》獲得第1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1965年,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幸福》獲得第1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1976年,執導劇情短片《愛的愉悅在伊朗》。1984年,拍攝的紀錄片《尤利西斯》獲得第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短片-紀錄片獎。1985年,執導的劇情片《天涯淪落女》獲得第4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1991年,自編自導劇情片《南特的雅克德米》。1995年,拍攝紀錄片《雅克·德米的世界》。2000年,拍攝的紀錄片《我和拾穗者》獲得第13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獎。2008年,獲得第6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導演萬歲獎”。2014年,獲得第6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15年,獲得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17年,拍攝的紀錄片《臉龐,村莊》上映,該片先後獲得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黃金眼”最佳紀錄片大獎、第23屆法國盧米埃爾獎最佳紀錄片獎;同年,獲得第65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18年,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2019年2月,獲得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3月29日,因癌症在巴黎逝世,享年90歲。

基本介紹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個人生活,家庭成員,人物逝世,主要作品,參演電影,導演作品,編劇作品,製片作品,攝影作品,剪輯作品,裝置作品,社會活動,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早年經歷

1928年5月30日,阿涅斯·瓦爾達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南郊的伊克塞爾市。
阿涅斯·瓦爾達
年輕時的阿涅斯·瓦爾達
1940年,全家人因為躲避戰火離開比利時來到法國,阿涅斯·瓦爾達在普羅旺斯斯塞特區的一個港口長大,中學畢業後前往法國巴黎念書。一開始在巴黎索邦大學學習,並獲得文學和心理學的學位,之後來到羅浮宮學院學習藝術史,在沃吉拉爾學校又改學攝影,並且考到了職業攝影師。
1949年,應戲劇導演讓·維拉爾的邀請來到阿維尼翁戲劇節擔任攝影師。
1951年,阿涅斯·瓦爾達在讓·維拉爾的幫助下受僱為巴黎“國家人民劇院”的劇場攝影師,並開始到古巴、西班牙等地從事報導攝影的工作。

演藝經歷

1953年,阿涅斯·瓦爾達在自家院裡舉辦首次攝影展。
阿涅斯·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來華拍攝紀錄片
1956年,參演由阿侖·雷乃拍攝的紀錄短片《全世界的記憶》,在片中擔任受訪對象;1月4日,自編自導的首部劇情短片《短角情事》在法國上映,該片被視為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的先聲;同年,還隨法國紀錄片導演克里斯·馬凱來到中國北京拍攝紀錄短片《北京的星期天》。
1957年,作為中國政府邀請的代表團正式成員,應邀來華拍攝一系列攝影作品。
1958年,拍攝紀錄片《走近藍色海岸》;5月,拍攝的紀錄片《季節與城堡》法國上映;同年,還拍攝紀錄片《穆府的歌劇》。
1960年,拍攝紀錄短片《香檳酒》。
1961年,自編自導劇情片《麥當勞橋上的未婚妻》,該片由安娜·卡里娜讓-呂克·戈達爾等人主演。
1962年4月11日,自編自導的首部劇情片《五至七時的奇奧》在法國上映,該片由米切爾·萊格蘭德柯琳妮·瑪錢德等人主演;5月,執導的劇情片《五至七時的奇奧》獲得第1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1963年,拍攝短片《向古巴人致意》。
1964年,拍攝電視紀錄片《博物館的孩子們》。
阿涅斯·瓦爾達(阿涅絲·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
1965年,拍攝紀錄片《玫瑰艾勒沙》;2月10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幸福》在法國上映,該片由讓-克勞德·德魯奧、克萊爾·德羅特等人主演;6月,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幸福》獲得第1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國際電影獎並提名金熊獎。
1966年9月3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創造物》上映,該片由凱瑟琳·德納芙米歇爾·皮科利等人參演。
1967年,拍攝短紀錄片《揚科叔叔》;3月8日,參演的劇情片《柳媚花嬌》在法國上映,該片由雅克·德米執導;8月,與尤里斯·伊文思克勞德·勒魯什讓-呂克·戈達爾等人聯合拍攝的劇情片《遠離越南》在西德上映。
1969年9月20日,自編自導並擔任製片的劇情片《獅子,愛,謊言》在美國上映。
1970年,拍攝電視片《諾西卡》,並同時擔任該片編劇。
1972年10月14日,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巴黎最後的探戈》在美國上映,阿涅斯·瓦爾達擔任該片的編劇。
1974年,參演電視紀錄片《那些法國電影院的歷史》。
1975年,拍攝紀錄片《女人之聲: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性》;同年,還拍攝了紀錄片《達蓋爾人》。
1976年,執導劇情短片《愛的愉悅在伊朗》;9月14日,拍攝紀錄片《達格雷街風情》在美國上映。
阿涅斯·瓦爾達(阿涅絲·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
1977年9月18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一個唱,一個不唱》在加拿大上映,該片由馬修·戴米羅薩麗·瓦爾達等人主演;同年,在由馬里榮·薩魯特執導的電視片《幾種女性護身符》中擔任編劇和製片人。
1979年,在由雅克·德米執導的劇情片《凡爾賽玫瑰》中擔任製片人。
1981年,拍攝紀錄片《紀錄說謊家》。
1982年,拍攝短紀錄片《尤利西斯》;1月20日,拍攝的紀錄片《牆的呢喃》在法國上映;同年,還參演了紀錄片《女人天生有創造力:阿格尼瓦達》。
1983年,拍攝由瑪格麗特·杜拉斯亨利·吉爾伯特等人主演的紀錄片。
1984年,拍攝的紀錄片《加勒比地區》在法國上映;同年,自編自導劇情片《家屋風景》;3月,拍攝的紀錄短片《尤利西斯》獲得第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短片-紀錄片獎;同年,還拍攝了紀錄片《女雕像物語》。
1985年,拍攝短片《一位老太太的故事》;9月,憑藉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天涯淪落女》獲得第4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費比西獎;12月4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天涯淪落女》在法國上映,該片由桑德里娜·伯奈爾友蘭達·夢露等人主演。
1986年,自編自導由伊莎貝爾·阿佳妮主演的劇情短片《你知道,你的樓梯很漂亮》;2月,憑藉劇情片《天涯淪落女》獲得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提名,該片獲得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提名。
阿涅斯·瓦爾達(阿涅絲·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
1987年,拍攝紀錄片《阿涅斯·瓦爾達眼中的簡·柏金》。
1988年2月,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功夫大師》在西德上映,該片由簡·伯金馬修·戴米等人主演。
1988年7月,與馬克·威斯聯合執導的電視紀錄片《觀點 P.O.V.》在美國首播;9月17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千面珍寶金》在加拿大上映,該片由簡·柏金與讓-皮埃爾·利奧德等人主演。
1990年,與保羅·范霍文聯合拍攝紀錄片《歐洲映象》。
1991年9月6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南特的雅克德米》在加拿大上映,該片由菲利浦·馬隆與埃多亞德·焦博德等人主演。
1993年,拍攝紀錄片《洛城少女二十五歲》。
1994年,參演劇情片《Stavros Tornes, o ftohos kynigos tou Notou》。
1995年9月22日,拍攝的紀錄片《雅克·德米的世界》在法國上映;同年,拍攝由阿蘭·德龍凱瑟琳·德納芙等人主演的劇情片《101夜》。
2000年,執導劇情片《短暫的誘惑4》;7月6日,拍攝的紀錄片《我和拾穗者》在法國上映;12月,拍攝的紀錄片《我和拾穗者》獲得第13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獎。
2001年,參演紀錄片《珍妮拉·達阿爾瑪》;2月,獲得第2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終身成就獎;10月,拍攝的紀錄片《黑豹黨》上映。
2002年,拍攝短紀錄片《致敬茨咕咕》;12月18日,拍攝的紀錄片《艾格妮撿風景:兩年後》在法國上映;同年,參演由喬納森·戴米執導的劇情片《迷情追殺》。
2003年3月24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短片《飛逝的獅子》在法國上映,該片由茱莉·德帕迪約與Frédérick E. Grasser-Hermé等人主演。
阿涅斯·瓦爾達(阿涅絲·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
2004年6月27日,拍攝的紀錄片《易迪莎,熊及其他》在法國上映;同年,參演由雅克·理察拍攝的紀錄片《亨利朗瓦:電光魅影》;9月13日,拍攝的紀錄片《阿涅斯·瓦爾達定格》在加拿大上映;10月,拍攝維也納電影節宣傳片《維也納電影節華爾茲》。
2005年4月,出席中國電影資料館在北京舉辦的“法國電影展”活動;5月,擔任第5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同年,拍攝紀錄片《五時至七時的克利奧:回憶與逸事》;12月,拍攝的短紀錄片《女雕像物語第二回》上映。
2006年,阿涅斯·瓦爾達舉辦首個裝置藝術展;10月6日,拍攝的紀錄片《努瓦穆捷的寡婦們》上映。
2007年,參演的紀錄片《攝影機背後的女人》在美國上映;同年,拍攝短紀錄片《短片萬歲》;同年,還拍攝了短紀錄片《從公雞到驢子》。
2008年9月,獲得第6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導演萬歲獎”;10月5日,參演的紀錄片《持攝影機的女人》在澳大利亞上映;12月17日,拍攝的紀錄片《阿涅斯的海灘》在法國上映。
2009年2月,拍攝的紀錄片《阿涅斯的海灘》獲得第34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紀錄片獎。
2010年7月2日,參演的紀錄片《偉大的導演們》在美國上映,該片由安吉拉·伊斯邁勒斯擔任導演。
2011年,在劇情片《美式》中擔任製片人;同年,拍攝電視紀錄片《阿涅斯·瓦爾達在這裡和那裡》;同年,還拍攝了短紀錄片《在克里斯·馬克的工作室》,並且與尼古拉斯·貝爾共同主演了劇情短片《初面》。
2012年,中央美術學院展出“阿涅斯·瓦爾達的海灘在中國1957-2012藝術創作全回顧”,瓦爾達應邀參加開幕式。
2013年5月,受邀擔任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攝像機”單元評審會主席。
2014年,拍攝短紀錄片《向亨利·朗格盧瓦致敬》;8月,獲得第6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015年,自編自導劇情短片《三顆紐扣》;6月,獲得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017年,在北京舉辦裝置藝術展;5月,拍攝的紀錄片《臉龐,村莊》獲得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黃金眼”最佳紀錄片大獎;6月28日,紀錄片《臉龐,村莊》在法國上映;9月,紀錄片《臉龐,村莊》獲得第42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單元觀眾選擇獎;同年,獲第65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獲終身成就獎;12月1日,紀錄片《臉龐,村莊》獲得第83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紀錄片獎;12月4日,紀錄片《臉龐,村莊》獲得第43屆洛杉磯影評人獎最佳紀錄片獎;同年,紀錄片《臉龐,村莊》還入選《紐約時報》“2017年度最佳電影”。
阿涅斯·瓦爾達(阿涅絲·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
2018年,將過去影片內容進行再剪輯,製作成短片《敏感的身體》;2月,拍攝的紀錄片《臉龐,村莊》獲得第23屆法國盧米埃爾獎最佳紀錄片獎;3月,紀錄片《臉龐,村莊》獲得第90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同月,拍攝電影短片《機會是最好的助手》;5月11日,參演的紀錄片《愛麗絲·蓋伊-布拉切不為人知的故事》在法國上映;同年,瓦爾達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12月4日,獲得第17屆馬拉喀什國際電影節致敬獎。
2019年1月,獲得第22屆美國線上影評人協會獎終身成就獎;2月,獲得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3月18日,拍攝的紀錄片《阿涅斯論瓦爾達》在法國上映。
阿涅斯·瓦爾達(阿涅絲·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

個人生活

家庭成員

阿涅斯·瓦爾達的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一名來自希臘的工程師,瓦爾達一家共有五個小孩,她排行第三。
阿涅斯·瓦爾達(阿涅絲·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與丈夫雅克·德米
1958年,阿涅斯·瓦爾達與比自己小兩歲的法國戲劇演員安托萬·布爾塞耶相戀,生下了女兒羅莎莉·瓦爾達,但不久之後兩人便分道揚鑣;同年,瓦爾達在圖爾短片電影節上結識了法國導演雅克·德米,兩人在一年之後開始共同生活。
1962年,阿涅斯·瓦爾達與雅克·德米結婚,兩人共育有兩個孩子。1990年,雅克·德米因愛滋病在法國巴黎去世。
阿涅斯·瓦爾達的兒子馬修·德米以及女兒羅莎莉·瓦爾達都進入了電影行業。馬修·德米導演過電影《美式》,由瓦爾達親自製片;而羅莎莉·瓦爾達更多以服裝設計的身份活躍在法國影壇,同時她也是《臉龐,村莊》的製片人。
阿涅斯·瓦爾達的孫子是法國攝影師Valentin Vignet。

人物逝世

2019年3月29日,阿涅斯·瓦爾達因乳腺癌引發的併發症在家中去世,享年90歲。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9年
《阿涅斯論瓦爾達》
紀錄片
2018年
《敏感的身體》
紀錄短片
2018年
《機會是最好的助手》
電影短片
2017年
紀錄片
2015年
《三顆紐扣》
電影短片
2014年
《向亨利·朗格盧瓦致敬》
紀錄短片
2011年
《在克里斯·馬克的工作室》
紀錄短片
2011年
《阿涅斯·瓦爾達在這裡和那裡》
電視紀錄片
2008年
紀錄片
2007年
《短片萬歲》
紀錄短片
2007年
《從公雞到驢子》
紀錄短片
2006年
《努瓦穆捷的寡婦們》
紀錄片
2005年
《五至七時的克萊奧:回憶與逸事》
劇情短片
2005年
《女雕像物語第二回》
紀錄短片
2004年
《阿涅斯·瓦爾達定格》
紀錄片
2004年
《維也納電影節華爾茲》
宣傳片
2004年
紀錄短片
2003年
電影短片
2002年
紀錄片
2002年
《致敬茨咕咕》
紀錄短片
2000年
拾穗者
紀錄片
2000年
《短暫的誘惑4》
電影短片
1995年
紀錄片
1995年
101夜
電影
1993年
《洛城少女曾經二十五歲》
紀錄片
1991年
電影
1988年
電影
1988年
《觀點 P.O.V.》
電視紀錄片
1987年
電影
1986年
電影短片
1985年
《一位老太太的故事》
紀錄短片
1985年
電影
1984年
《家屋風景》
電影短片
1984年
紀錄短片
1983年
《一分鐘一影像》
紀錄短片
1982年
《尤利西斯》
紀錄短片
1981年
《牆的呢喃》
紀錄片
1981年
電影
1977年
電影
1976年
紀錄片
1976年
紀錄短片
1975年
《女人之聲: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性》
紀錄短片
1970年
《諾西卡》
紀錄片
1969年
《獅子、愛、謊言》
電影
1968年
《黑豹黨》
紀錄短片
1967年
電影短片
1967年
紀錄片
1966年
《創造物》
電影
1965年
《玫瑰艾勒沙》
紀錄短片
1965年
《幸福》
電影
1964年
《博物館的孩子們》
電視紀錄片
1963年
紀錄短片
1962年
電影
1961年
《麥當勞橋上的未婚妻》
劇情短片
1958年
紀錄短片
1958年
《季節與城堡》
紀錄短片
1958年
《藍色寶貝》
紀錄短片
1958年
紀錄短片
1955年
電影

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9年
《阿涅斯論瓦爾達》
紀錄片
2017年
紀錄片
2015年
《三顆紐扣》
電影短片
2014年
《向亨利·朗格盧瓦致敬》
紀錄短片
2011年
《在克里斯·馬克的工作室》
紀錄短片
2008年
紀錄片
2006年
《努瓦穆捷的寡婦們》
紀錄片
2005年
《女雕像物語第二回》
紀錄短片
2004年
《阿涅斯·瓦爾達定格》
紀錄片
2004年
《維也納電影節華爾茲》
宣傳片
2004年
紀錄短片
2003年
電影短片
2002年
紀錄片
2000年
拾穗者
紀錄片
1995年
紀錄片
1995年
101夜
電影
1993年
《洛城少女曾經二十五歲》
紀錄片
1991年
電影
1988年
電影
1988年
《觀點 P.O.V.》
電視紀錄片
1987年
電影
1986年
電影短片
1985年
《一位老太太的故事》
紀錄短片
1985年
電影
1984年
《家屋風景》
電影短片
1984年
紀錄短片
1983年
《一分鐘一影像》
紀錄短片
1982年
《尤利西斯》
紀錄短片
1981年
《牆的呢喃》
紀錄片
1981年
電影
1977年
電影
1977年
《幾種女性護身符》
電視片
1976年
紀錄片
1976年
紀錄短片
1975年
《女人之聲: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性》
紀錄短片
1969年
《獅子、愛、謊言》
電影
1967年
電影短片
1966年
《創造物》
電影
1965年
《玫瑰艾勒沙》
紀錄短片
1965年
《幸福》
電影
1962年
電影
1961年
《麥當勞橋上的未婚妻》
劇情短片
1958年
紀錄短片
1958年
《季節與城堡》
紀錄短片
1958年
《藍色寶貝》
紀錄短片
1958年
紀錄短片
1955年
電影

製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1年
《美式》
電影
2008年
紀錄片
2005年
《女雕像物語第二回》
紀錄短片
2004年
紀錄短片
2004年
《維也納電影節華爾茲》
宣傳片
2003年
電影短片
2002年
紀錄片
1988年
《觀點 P.O.V.》
電視紀錄片
1984年
紀錄短片
1979年
《凡爾賽玫瑰》
電影
1977年
《幾種女性護身符》
電視片
1969年
《獅子、愛、謊言》
電影

攝影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1年
《阿涅斯·瓦爾達在這裡和那裡》
電視紀錄片
2008年
紀錄片
2005年
《女雕像物語第二回》
紀錄短片
2002年
紀錄片
2000年
拾穗者
紀錄片
1993年
《洛城少女曾經二十五歲》
紀錄片
1988年
《觀點 P.O.V.》
紀錄片
1968年
《黑豹黨》
紀錄短片
1964年
《向古巴人致意》
紀錄短片

剪輯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7年
紀錄片
2015年
《三顆紐扣》
電影短片
2006年
《努瓦穆捷的寡婦們》
紀錄片
2005年
《女雕像物語第二回》
紀錄短片
2004年
紀錄短片
2004年
《阿涅斯·瓦爾達定格》
紀錄片
2003年
電影短片
2002年
紀錄片
2000年
拾穗者
紀錄片
1988年
電影
1985年
電影

裝置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06年
《烏托邦之薯》
裝置作品
2006年
《茨古古的墳墓》
裝置作品
2006年
《中國門》
裝置作品
2005年
《努瓦姆梯耶的寡婦》
裝置作品
2003年
《馬鈴薯烏托邦》
裝置作品
(以上資料參考

社會活動

1971年4月,包括阿涅斯·瓦爾達、西蒙娜·德·波伏娃、凱瑟琳·德納芙在內的諸多法國女性勇敢的在343宣言上籤名,推進法國墮胎合法化。1975年,法國墮胎運動獲得了成功。

獲獎記錄

坎城國際電影節

2017
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黃金眼最佳紀錄片大獎
獲獎
獲獎作品:臉龐,村莊
2015
獲獎
1962
第1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提名
獲獎作品:五至七時的奇奧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2008
獲獎
1985
第4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獲獎
獲獎作品:天涯淪落女
1985
第4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獲獎
獲獎作品:天涯淪落女
1985
第4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
獲獎
獲獎作品:天涯淪落女

柏林國際電影節

2019
獲獎
1995
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提名
獲獎作品:101夜
1988
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提名
獲獎作品:功夫大師
1965
第1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Interfilm獎-推薦
獲獎
獲獎作品:幸福
1965
第1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評審團特別獎
獲獎
獲獎作品:幸福
1965
第1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提名
獲獎作品:幸福

歐洲電影獎

2009
第2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獎
提名
獲獎作品:阿涅斯的海灘
2000
第13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獎
獲獎
獲獎作品:我和拾穗者

法國電影凱撒獎

2009
獲獎
獲獎作品:阿涅斯的海灘
2001
第2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榮譽凱撒獎
獲獎
1986
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
提名
獲獎作品:天涯淪落女
1986
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
提名
獲獎作品:天涯淪落女
1984
第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短片-紀錄片獎
獲獎
獲獎作品:尤利西斯  
1977
第2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短片-紀錄片獎
提名
獲獎作品:女人之聲: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性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2014
獲獎

奧斯卡金像獎

2017
獲獎
2017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獎
提名
獲獎作品:臉龐,村莊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2017
獲獎

盧米埃爾獎

2018
最佳紀錄片
獲獎
獲獎作品:臉龐,村莊  

美國線上影評人協會獎

2019
美國線上影評人協會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

馬拉喀什國際電影節

2018
馬拉喀什國際電影節致敬獎
獲獎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2017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單元觀眾選擇獎
獲獎
獲獎作品:臉龐,村莊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2017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紀錄片獎
獲獎
獲獎作品:臉龐,村莊  

洛杉磯影評人獎

2017
洛杉磯影評人獎最佳紀錄片獎
獲獎
獲獎作品:臉龐,村莊  

人物評價

阿涅斯·瓦爾達的電影就好像交給人們一把鑰匙,可以發現日常生活里的許多秘密,比如她大量地使用介於虛構和現實之間的電影語言,那可能就是人們對於生活的感受。(法國影評人傅東、中國導演賈樟柯評)
阿涅斯·瓦爾達(阿涅絲·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擅長用靜態手法表現人的孤獨與人生的殘酷的作品,有時則是以一種實驗的傾向,在敘述上進行一系列同時具有柔和、瀟灑、卻又大膽等特質的探索,作品中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和女權主義思想;繆斯女神,開拓者,標誌性人物,她發起了一場電影運動。(時光網、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主席約翰·貝利綜合評)
阿涅斯·瓦爾達是一位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為年青一代電影人樹立了榜樣;她的工作和生活一直在追求自由,挑戰極限;她始終充滿強烈的決心和信念,用笑容面對所遇到的障礙,不斷實現自己的夢想;她是奄奄一息的法國電影荒野中一株生機旺盛的小樹。(坎城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詩人阿倫·德加拉綜合評)
阿涅斯·瓦爾達的創作總是從極為個人的視角出發,兼及對社會的體察,從巴黎熙熙攘攘的左岸,到洛杉磯棕櫚高聳的海濱,她總是充滿好奇地觀察身邊的世界,並且毫不吝嗇地顯示自己與外界交流的欲望。她的偉大之處在於她在有關私人體驗的講述中,打開了一條通達他人內心深處的分享通道。(21世紀經濟報導評)
阿涅斯·瓦爾達非常喜歡造型藝術的創造,而且尤其喜歡將各種藝術門類和風格混合在一起。她常常不顧常規,將相反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將時空的牌重新洗過,從嚴肅到戲謔,從悲情到冷漠,卻永遠在追求著撥動人民的心弦。(法國藝術批評家菲利普·比蓋評)
阿涅斯·瓦爾達樂此不疲地在不同的領域奔波,頂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娃娃頭,在世界各地捕捉有關愛情、生死和記憶的靈感瞬間。她是歷史最心悅誠服的敬仰者,也是視覺藝術虔誠的實踐者。在時間和空間交錯而成的屏障中,她駐足凝視,又匆匆啟程,行止之間,一不留神,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人民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