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阿根廷巨鷹(學名:
Argentavis magnificens)是人類已知第二大的
飛禽(最大的為桑氏偽齒鳥
Pelagornis sandersi),它生活在新近紀晚期。安第斯
禿鷲是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翼展3.05米,可捕捉15公斤重的獵物。然而,史上最大的鳥類是阿根廷巨鷹,它們非常龐大,站立身高超過2米,雙翼展開的長度為5.8至7米,最長能夠達到14米,就像一架小型飛機。體重約70公斤,最重可以達到150千克。
阿根廷巨鷹外形阿根廷巨鷹的喙角尖呈彎鉤狀,是典型的肉食鳥類的特徵。頭骨構造的其他特徵顯示它一般都會將食物整吞下去。
生活習性
他們生活在廣闊的
潘帕斯草原上,這些大鳥的頜骨並不強壯,因此很難撕裂大中型的獵物,無法啄殺大中型
獵物,所以一般靠捕食小動物為生。不過也有科學家指出,這些阿根廷巨鷹雖然看起來強壯,而且有捕食的能力,但是卻很懶,不喜歡自己去捕獵。那么它們吃什麼呢?也許它就像禿鷲一樣,是典型的
機會主義者,不會放過任何動物的屍體。
生長繁殖
由於體型龐大,阿根廷巨鷹可能沒有天敵。所以它們應該繁殖緩慢,大概每2年一次,每次產1~2個蛋,每個蛋重量超過1公斤,雛鳥需要約16個月才能獨立,雛鳥需要由父母來照顧,而完全成熟則需要十多年。阿根廷巨鷹可能能活50到100年。
化石研究
飛鳥需要很輕的骨骼構造才更易於飛翔。它們的骨頭大都是中空的,骨壁很薄。這樣的骨頭極易碎裂,正是因為這一點,鳥類的化石是很稀少的,通常只是些零散的碎片。還沒有完整的阿根廷巨鷹化石出土,但通過零散的骨頭,科學家們復原出了它的骨架模型。從安第斯山山腳到潘帕斯草原都發現了阿根廷巨鷹的化石。這些線索表明,阿根廷巨鷹可能會利用安第斯山山坡吹來的風和潘帕斯草原上的上升氣流來幫助它飛翔。
生存年代
阿根廷巨鷹生活在6百萬年前的
中新世晚期,
化石在阿根廷被發現。也有人相信它們一直生存到25萬年前的上新世晚期。
飛行特點
阿根廷巨鷹還有一項很特別的能力——高空滑翔。別看它的翅膀又大又寬,但是由於體型太大,它是不能利用翅膀原地起飛的,要想飛上天空,它必須充分利用潘帕斯草原的上升氣流。
科學家利用為飛機設計的電腦程式分析了“
阿根廷巨鳥”的飛行特點。研究結果發現這種如今已經滅絕的
阿根廷巨鳥算得上 是
滑翔高手,它靠上升的暖氣流飛行。這種史前巨鳥如大多數陸地禽類一樣,體形太大,沒法進行動力飛行。但可以進行高效地滑翔,在條件好的情況下,速度可達每小時67英里。像如今的
禿鷲那樣,阿根廷巨鳥依靠
安第斯山山腳的上升氣流,或者廣闊的
潘帕斯草原上的上升暖氣流獲得上升的動力。
阿根廷巨鷹復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