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溝金飾

阿拉溝金飾

中國戰國至西漢時期工藝美術品。1976~1977年出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南山礦區阿拉溝豎穴木槨墓中,共有金銀片40餘件。金銀飾片輕薄如紙,形狀有獅形、盾形、六角形、菱花形等,紋飾有虎、獅、獸面、花瓣、田字等紋飾,均採用模壓製成。其中以虎紋圓金牌、獅形金箔、對虎紋金箔帶最精彩。

發現,阿拉溝,出土文物,虎紋金牌,金虎紋條形飾,魚爾溝,

發現

1976-1978年在天山腹地阿拉溝發現了震驚考古界的85座古墓葬群。此次發掘出的是戰國時期古墓。因此處正好和魚爾溝交接,有時也稱魚爾溝古墓葬群。新疆阿拉溝並不為多少人所知,但在考古界阿拉溝的名聲卻是很響亮的。
阿拉溝處在天山天格爾峰東側,阿拉溝在古絲路上稱為“天山道”,是天山山脈中段的一條不知名的小山溝,山溝內有條小河-阿拉溝河,阿拉溝河發源於天格爾峰天山一號冰川,沿途匯聚天山雪水而成,流經南山礦區、託克遜縣,匯入託克遜渠,流向天山以南吐魯番艾丁湖
阿拉溝在古代就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從中國內地西行至吐魯番後,從託克遜縣城西行經伊拉湖鄉到魚爾溝鎮,進入阿拉溝,翻越奎先達坂,經老巴倫台、尤爾都斯山間盆地北部、艾肯達坂、防雪牆、鞏乃斯林場、進入伊犁地區,再經那拉提西行到達伊寧再與絲綢之路北道和新北道相連進入中亞地區。這條古道由於條件惡劣,現今已極少從此道穿越天山了。
虎紋金牌虎紋金牌
阿拉溝最早的居民是曾經馳騁中亞的塞種人,根據《漢書*西域傳》的記載,公元前3世紀以前(戰國時期)他們居住在阿拉溝向西到伊犁河谷的廣大地區,塞人勢力強大,支屬眾多,有高尖帽塞人、水邊塞人和牧地塞人等。
新疆自治區博物館展出的“紅銅武士像”就屬於高尖帽塞人,可以看到那時的塞人高鼻深目,身材魁梧,男的都是“帥哥”,女的統統是“美女”。當時的阿拉溝是個水草豐美的峽谷,無論是放牧還是安葬都是一個不錯的地方,70年代修建南疆鐵路時,在阿拉溝河谷西岸,魚爾溝火車站以東出土了一座震驚全國的黃金古墓,墓的主人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她入葬時陪葬的有8塊虎紋金牌,4條虎紋金帶,1快金獅牌,還有一些金珠、金花等,一共200多件。因此,在此後幾十年里不斷的有尋寶人來阿拉溝探寶,至於是否找到寶藏就無人知曉了。

阿拉溝

阿拉溝處在天山天格爾峰東側,在古絲綢之路上稱為“天山道”,是天山山脈中段一條小山溝。山溝內有條河流叫阿拉溝河,發源於天格爾峰天山一號冰川,沿途匯聚天山雪水而成。流經南山礦區經託克遜縣流向吐魯番的艾丁湖。一路上濃郁的新疆風情無不令人驚奇神往、心醉神迷。
新疆的阿拉溝並不為多少人所知,但在考古界的名聲卻是響亮的很。因為在1976-1978年在這裡發現了戰國古墓,古墓中挖掘出了震驚考古界的“虎紋金牌”和“獅形金牌飾”。而且此處與魚兒溝交接,在考古界也被稱為“魚兒溝”古墓地。

出土文物

虎紋金牌

虎紋金牌:1977年烏魯木齊縣南山礦區阿拉溝30號古墓出土,同墓出土8件。圓形,紋樣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軀體反轉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對虎紋金帶飾(長25.4、寬3.3厘米),是鑲嵌於皮狀物上的裝飾品。紋樣系捶揲加工,兩虎相對,虎視眈眈,欲作爭鬥狀。動物紋是北方草原常見的一種紋樣風格,分布的相當廣泛。
金虎紋條形飾金虎紋條形飾
此外,阿拉溝30號古墓葬中還隨葬有一件大型的銅盤和紅色的陶器。出土的女屍的頭顱上有一個鑽孔,這可能是導致死亡的原因。古代的北亞遊牧民族中有一個習俗:當人患有劇烈頭痛的時候,就由醫生在頭顱上鑽孔以減輕廬腔中的壓力,藉以減輕疼痛。
不過很顯然,這樣原始的外科手術是很危險的。這個女子的身份具考古學家推測:這是2000多年前塞人部落酋長的千金或是類似王妃的貴婦人。清代時期(漠西厄魯特四部的吐爾扈特的東歸)清政府把巴音布魯克和和靜地區(包括阿拉溝地區的山嶺)的草場分給的他們,所以現在阿拉溝山裡的蒙古族(現屬和靜縣阿拉溝鄉夏爾嘎蒙古大隊)的祖先應該是從伏爾加河經歷世界上民族最後一次大遷移的吐爾扈特部落。

金虎紋條形飾

金虎紋條形飾此紋飾呈條狀,兩端略呈圓頭,自中線分開左右各錘一虎。虎鼻頂觸,雙耳上翹,目視前方,虎爪前伸,相抵相持。虎身修長,匍伏於地,後肢曲於腹下,虎尾上卷附於背上。金飾兩端各有一小孔,以備系掛。金飾虎紋兩首相對,虎口大張,怒目相視,形態兇猛。虎額頂錘刻圓形凹點,虎軀飾以大面積火焰紋,虎尾紋飾寫實,虎胸飾以螺旋狀紋,觀之似肋似紋,手法近於變體,頸後腹胯紋飾形如火焰,極具動感。

魚爾溝

魚爾溝進入阿拉溝的必經之路早期鐵器時代的新疆阿拉溝古墓葬中採集了五十八具頭骨,研究結果尚未公布。據簡要介紹,絕大部分為歐羅巴種,其中有些與印度阿富汗類型接近,有些與帕米爾—費爾乾納類型接近,而有的則介於以上兩種類型之間。另外還有少量的蒙古利亞種成分或歐羅巴種與蒙古利亞種相混雜的成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