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寶力格,男,蒙古族,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人。現為內蒙古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民族學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拉坦寶力格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日本北海道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務:內蒙古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
個人經歷,社會兼職,講授課程,研究領域,科研項目,著作,學術論文,獲獎情況,
個人經歷
1984-1988 內蒙古師範大學蒙古語言文學系 獲學士學位
1988-1991 內蒙古大學蒙古語言文學系碩士研究生 獲碩士學位
2000-2003 日本北海道大學文學研究院博士生 獲博士學位
1991.9-1998.4 內蒙古自治區對外經濟貿易廳業務員
2003.3-2003.9 日本北海道大學文學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2003.10-2007.6 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民族學系副教授
2007.7-至今 內蒙古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授
2008.9-2009.3 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系蒙古與內亞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9.9-2010.1台灣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系客座教授
社會兼職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理事
中國民族理論學會理事
中國蒙古學學會理事、副秘書長
中國環境社會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人類學高級論壇學術委員會會員。
講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田野調查與民族志寫作、生態人類學
碩士生課程:民族學研究方法、環境人類學專題
博士生課程:遊牧民族社會文化研究、族群、民族與民族主義
研究領域
文化人類學、生態人類學、北方民族、牧區
科研項目
(1)2016-2019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內蒙古草原牧區資源開發與文化調適創新理論研究”(16AMZ010);
(2)2014-2015內蒙古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新巴爾虎右旗莫能塔拉嘎查蒙古族社會文化傳承與變遷(MZWHD2014-11);
(3)2012-201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內蒙古草原牧區工礦開發與和諧社會建設實證研究”(12JJD740001);
(4)2011-201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內蒙古草原地區礦產資源開發中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狀況調查研究”(11YJA850001);
(5)2005-2007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資助西部地區研究項目“對內蒙古遊牧社區市場經濟化的生態人類學研究”(05XMZ028);
著作
(1)《蒙古族審美觀的文化人類學研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12;
(2)《遊牧生態與市場經濟》(阿拉坦寶力格等著),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3.12;
(3)《當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研究》(阿拉坦寶力格等著),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3.11;
(4)《生態人類學導論》(秋道智彌等編,阿拉坦寶力格譯),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8.4。
(5)《語言人類學導論》(宮岡伯人編,阿拉坦寶力格、興安譯),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12;
(6)『南北モンゴルカトリック教會の研究』(芝山豊編)、日本文化共生研究會、2008.5;
(7)《蒙古民族飲食文化》(馮雪琴, 阿拉坦寶力格編著),文物出版社,2008.4;
(8)《草原文化區域分布研究》(呼日勒沙主編),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7;
(9)『北の民の人類學』(煎本孝編著)、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7.1;
學術論文
(1)論草原牧區現代化進程中健全生態安全機制的必要性,《中南民族大學》,2017.4;
(2)論全球化時代傳承文化遺產的意義,《遊牧文化遺產研究》(蒙古國),2016;
(3)生態文明建設與乾旱區域水資源管理的人類學思考,譚宏、徐傑舜主編《人類學與江河文明》,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4;
(4)都市と食料供給、災害対応能力:元朝上都の興亡に関する生態史學的考察,大阪大學GLOCOLブックレット16、思沁夫編『モンゴルの食と生業の現在』、2014年;
(5)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化進程的社會生態負效應,《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6)元上都遺址的生態人類學啟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7)牧區人類學研究中的理論表述,《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2年第2期;
(8)論宗教隱喻中的社會政治結構——阿巴嘎旗田野調查為例,《內蒙古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9)論徘徊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遊牧,《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12年第3期全文轉載);
(10)民族地區資源開發中的文化參與——對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的發展戰略思考,《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1年第1期;
(11)日本的生態、文化、人類學學者觀察的蒙古地域,蒙古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民族研究》,2011年總第20卷,(原載於《內蒙古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12)一名嚮導的命運,《蒙藏季刊》(台灣),2010年第4期;
(13)從遊牧文明走向工業文明的時候——演變中的“牧區大寨”神話故事,《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14)牧區發展模式與環境保護——對一個蒙古族牧民村落的人類學考察,胡春惠、徐傑舜主編《少數民族——中國的一個政治元素》,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5;
(15)牧民講述的市場經濟化進程,小長谷有紀等主編《乾旱區生態保育與可持續發展》,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6;
(16)論乾旱戈壁地區遊牧生活方式的歷史文化定位,《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8.3;
(17)祭祀遊藝的人類學研究——以蒙古族祭敖包為例,馬永真等主編《論草原文化》(三),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
(18)牧民村落里的天主教堂,徐傑舜、許憲隆主編《人類學與鄉土中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19)試論蒙古族敖包祭祀——信仰和生態適應的研究,《內蒙古大學學報》,2006.2;
(20)モンゴルにおける「カーヴィヤーダルシャ」の影響について,『日本モンゴル學會紀要』(日本),2003。
獲獎情況
(1)2016年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二等獎(阿拉坦寶力格等著《當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研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3,11);
(2)2012年“生態人類學”課程被評為自治區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