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容

阿容

《阿容》以深圳大鵬灣畔的客家圍山海門為敘事基點,講述了客家女阿容40年的磨難、奮鬥、成功的歷程,也記錄了深圳從貧窮落後的邊陲鄉村發展成現代化都市的足跡,時間跨度從建國前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該劇反映了客家人堅貞不渝的鄉情、愛情、親情,表現了主人公“像竹筍一樣,再大的石塊壓著,也要鑽出來”的抗爭精神,逼真地再現了深圳客家人獨特的民俗風情和古樸優美的生存環境。

基本介紹

  • 集數:23集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類型:劇情 情感
  • 首播時間:2009
  • 導演:張今標
  • 編劇:梁佛金
  • 主演李艷秋 田少軍
  • 中文名:阿容
  • 上映時間:2009
分集劇情,劇情介紹,演職人員,故事背景,

劇情介紹

美麗善良的客家女阿容有個開茶寮的寡婦母親。解放前,由於不堪忍受族長的凌辱,她用簪子刺穿了族長的眼睛,結果被族長當“麻風女”活埋。阿容長大的第一個心愿,就是要繼承母親的事業把茶寮開起來。從小對阿容悉心呵護的徐海從家裡偷來木料給阿容開茶寮,兩人情意相投私奔香港未遂,最後阿容只得與王堂結婚。
公社化時期,茶寮關張,阿容省吃儉用又做了花樣食品,被評為模範飯堂。徐海當上隊長,對阿容百般關照,招來村民非議和王堂的嫉妒。
困難時期,阿容生子天賜,並收留了王堂乾弟趙大山的女兒鳳弟。不久,王堂出海遇海難身亡,王媽中風癱瘓,阿容咬牙撐起了兩個家。王媽臨終,勸阿容與徐海成親,徐海卻因到香港換購糧食度荒被作走私判刑,兩人又擦肩而過。
天賜鳳弟長成,徐海刑滿留場就業,阿容趕到農場欲與徐海結婚,卻遭到徐海的嚴辭拒絕和天賜的堅決反對。大隊長大炮妻亡,肆機親近阿容,幫天賜得到了上大學指標,不料酒後誤奸天賜的未婚妻鳳弟。鳳弟受刃大炮後離家出走,大炮傷愈後,羞愧難當,飲毒身亡。天賜失去鳳弟決定棄學,阿容聲淚俱下怒斥天賜,為供兒子讀書阿容從此挑擔叫賣。阿容的花生和釀酒賣出了名,張富貴見阿容“搶了生意”,誣阿容賣假酒,阿容飲酒釋疑。張富貴轉為進阿容的貨,卻又欠款不還,阿容為追款凍病,村民霸巷雞和大山用他們特有的手段為阿容追回了貨款。這時的徐海,仍念念不忘阿容,為她培育花生良種險些被山洪沖走。阿容也頻頻托村民阿橋探望徐海。
特區建立。阿容搭鐵皮棚開餐廳。正逢徐海還鄉,阿容請其幫忙。天賜當了大隊長,搞小額貿易。在香港偶遇鳳弟,鳳弟不願相認。天賜駕船歸來,卻讓徐海無意告知緝私隊,天賜被撤職,遷怒徐海。阿容新餐廳開張時,鳳弟托鄉親意欲讓天賜死心。阿容以為鳳弟已死,即令停業一百天,併到海邊招魂以憑弔鳳弟。阿容進行多方整改後生意越做越大。看到張富貴的夜總會生意很好,阿容也開了個酒樓歌舞廳,歌舞廳生意日漸紅火。張即與天圓公司合伙人方圓密謀捲走天賜巨款。天賜逃匿,阿容賣店還債,淪為一無所有,重新挑擔叫賣。天賜浪子回頭,與母親搞花生批發,又盤迴了餐廳。這時大山當了村長,建商業街,並要阿容承包演藝中心。張富貴見狀,施毒計欲把阿容“連根拔掉”。阿容正在裝修之際,大山被拘審,阿容資金斷絕,債主盈門,張富貴乘機逼債並要收購她的全部產業。阿容又經歷了一場噩夢。情急之下,徐海出了車禍,但他還是轉讓自己農場幫助阿容渡過難關。關鍵時刻,大山戳穿了張富貴並被無罪釋放,鳳弟投巨資成立合作演藝中心……
阿容終於成為新生代的民營企業家,並立志將客家文化發揚光大。

演職人員

故事背景

由深圳作家編劇、深圳力量參與主要投資、講述深圳人奮鬥故事的電視連續劇《阿容》,從2004年3月開始精心籌備,在歷時兩個多月的艱苦拍攝後,於7月18日在深圳順利關機。
這部著力刻畫“阿信”式客家女性大半生奮鬥經歷的電視劇,全方位描寫深圳本土客家歷史、反映深圳改革開放的滄桑巨變。
電視劇《阿容》由西安美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深圳友誼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龍崗區坪地街道文體服務中心及、深圳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投資拍攝。
深圳力量創作深圳戲
電視劇《阿容》劇本由深圳本土作家梁佛金根據其描寫深圳本土客家人故事的中篇小說《風雨客家情》和《大富大貴》改編而成,其中《風雨客家情》曾獲1999年深圳第三屆特區文學獎。
“在深圳特區建立前,常居於此的本地人有40萬,而生活在龍崗區客家大本營中的客家人就占了百分之六十。改革開放後,他們與來自祖國各地的建設者在這裡一起成長、一起發展。因此,深圳的發展史和客家人的發展史是分不開的。”編劇梁佛金這樣說。
《阿容》以深圳大鵬灣畔的客家圍山海門為敘事基點,講述了客家女阿容40年的磨難、奮鬥、成功的歷程,也記錄了深圳從貧窮落後的邊陲鄉村發展成現代化都市的足跡,時間跨度從建國前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該劇反映了客家人堅貞不渝的鄉情、愛情、親情,表現了主人公“像竹筍一樣,再大的石塊壓著,也要鑽出來”的抗爭精神,逼真地再現了深圳客家人獨特的民俗風情和古樸優美的生存環境。
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故事發生地、拍攝場景都在深圳及周邊地區,古老滄桑的客家圍屋、頭戴涼帽的勞作婦女與熱火朝天的建築工地、摩肩接踵的高樓大廈,都將在劇中一一展現。在表現本地客家人的生活時,劇組主要在深圳葵涌、坪地、西涌和惠州市惠東縣等地進行外景拍攝,而反映改革開放後的戲份則主要取景於深圳市。
講述“身邊的阿信”故事
電視連續劇《阿信的故事》,八十年代初曾深深地打動了中國觀眾的心靈。二十年後,攝製方希望以“阿容”這樣一個堅強容忍、美麗大方的東方女性的典型形象,來塑造一個中國式的“阿信”。《阿容》講述的是類似阿信的故事,注重的是大家腳下的這片土地。有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有過在改革開放前如何生存發展的探索,有過農民洗腳上田艱苦創業的嘗試,更有過在小農意識、封建迷信中如何掙脫束縛奮發向上的經歷,這就是電視劇《阿容》的視角。
故事以主人公阿容的苦難—奮鬥—成功為主線,以親情—愛情—鄉情為紐帶,把觀眾引入四十多年的風雨坎坷愛恨情仇之中。劇中著力刻畫阿容對生存的堅毅、對事業的執著、對愛情的忠貞、對親情的珍惜。
“《阿容》講述的是女人的苦難與勵志。她是一個偉大而普通的女性,她身上那種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品格,對現代人有一定的啟示作用。”製片人卓伍如此闡述這部劇的創作初衷。
山歌、涼帽吹來“客家風”
據統計,散落在海內外的客家人,約有八千萬之多。由於它是一個遷徙的族群,因此民風民俗顯得既獨特又豐富多彩。隨著時過境遷,許多民風民俗日漸湮滅,然而阿容是客家人,她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電視劇中,客家的婚喪喜慶鄉俗遺風再現螢屏。山歌、涼帽、客家圍貫穿全劇,而主題歌、山歌、童謠等,還用了客家話來表演。
“我從天上來,本是月中花,大風吹我到海邊,路到盡頭便是家……”如此講述客家人歷史的優美山歌將貫穿全劇,有別於其他影視劇,將使觀眾耳目一新,使眾多的客家人和各種口音的遊子萌發沐浴鄉風的親切感。
民眾演員被感動落淚
《阿容》中的“情”可謂是浸透了劇情始終。母親死於邪惡的姦情;阿容死裡逃生仰仗於徐九、王媽的憐憫之情;阿容與徐海、王堂、大炮、大山之間的矛盾衝突,源自幾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傾慕之情;男女主角阿容和徐海自始至終沒有離開過真誠而又無奈的愛情;阿容和天賜、鳳弟,因刻骨銘心的親情和愛情把故事演繹得山重水複;天賜、張富貴對方圓的“情”,使阿容的事業從顛峰跌入谷底,而鳳弟、天賜、大山對阿容的親情,又使阿容從絕望中峰迴路轉……可以說,一個“情”字,撐起了《阿容》的主幹和支脈,與阿容的命運和事業息息相關。當大結局中阿容推著青梅竹馬的徐海漫步在廣闊天地時,人們不禁鬆了一口氣:“啊,終於……”《阿容》,將用自己濃濃的愛情、親情和鄉情,讓觀眾陷入劇情不能自拔。
在深圳周邊地區拍攝阿容母親被族長誣陷為麻風病人慘遭活埋的送葬戲時,全村人都自發到現場擔當民眾演員。當看到“阿容”失去母親撕心裂肺地痛哭時,全村人都被這樣淒涼的場景感動得掉下了眼淚,不少人還嚎啕大哭起來,可見《阿容》的藝術感染力。
《大姐》導演率眾“實力派”加盟
《阿容》的幕後班底都是不折不扣的“實力派”。導演張今標為瀟湘電影製片廠導演,其代表作品有電影《毛澤東和他的兒子》、電視劇《金色黃昏》等,早前他執導的電視劇《大姐》、《鐵色高原》等在央視播出後,因自然、真實、樸素的風格獲得不少觀眾好評;編劇梁佛金是深圳葵涌人,曾任深圳團市委副書記,出版過中篇小說集《風雨客家情》、攝影作品集《傾情》;製片人卓伍,曾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廠長、上海電影集團副總裁,曾擔任電影《阮玲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風月》、《上海灘》等影視作品策劃、監製人。而劇中女主角阿容則由實力派演員李艷秋飾演,她曾在電影《血誓》中飾演馬月娥、在《國歌》中飾演蘇菲、《風雨梅家樓》中飾演梅甜甜,其演技得到觀眾一致認可。劇中阿容的年齡跨度從8歲到50歲,除了童年由一個小演員出演外,其餘年齡段--從天真的少女到成熟的中年婦女,均由李艷秋一人出演。而阿容青梅竹馬的戀人徐海的扮演者則是田少軍,作為演技派演員,他曾出演《大太監李蓮英》、《男人河》、《補天裂》、《家園》、《結婚十年》等四百多部集的影視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