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提起“李艷秋”這個名字,人們首先會想到她是一名影視演員:《
都市放牛》中尋求自我價值的農村女娃水苗;《最後選擇》中機敏果敢的警察英子;《
大命運》中個性十足的搖滾女歌手唐雨;《
風雨梅家樓》中柔情似水的
梅田恬;《
老城牆》中年齡跨度很大的方玉惠;《
小白玉霜》中命運跌宕的評劇藝術家……這些不同性格、不同閱歷、不同年代的人物,無一不被李艷秋演繹得活靈活現。 從第一次於1989年被
瀟湘電影製片廠《
血誓》攝製組“拽”上銀幕至今,李艷秋已出演了50餘部600多集的影視劇。也有人說李艷秋是一名歌手,因為電視劇《
都市放牛》、《
悲喜四季》、《
銀樓》等20多部電視劇的主題歌都是由她配唱或者創作的,她的首張專輯也在緊張的籌備當中。雖然1994年捨棄了在
河南大學教書的職位,毅然跟大導演
尤小剛的中北公司簽約而踏入演藝圈,但在河南大學音樂系的學習經歷,讓李艷秋對通俗歌曲的演繹及創作始終抱有特殊的感情,她說自己只有抓住一切可能把握的機會,動情地過把放歌的癮。其實,早在中央電視台1994年那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中,李艷秋就獲得了專業組通俗唱法“螢屏獎”。其實李艷秋還是一名出色的戲劇演員,十多歲時她就考入南陽戲曲學校,主演了戲曲《
白蛇傳》、《
五女拜壽》
等劇目;考入河南大學專修歌劇之後,她又主演了《
白毛女》、 《葉子》等歌劇,她主演的戲曲電視《五福臨門》,因為對地方戲曲的演唱做了一次成功的大膽嘗試,而在全國戲曲電視劇評比中獲“五個一工程”優秀獎。李艷秋透露:不久前她的一位老師專程到北京請她出演一台歌劇,這讓她興奮異常。如果可能,她會重新站在那個令她魂牽夢縈的舞台,再痴痴地陶醉一回。更少有人知道的是,早在1997年李艷秋就在電視劇《
女刑警隊長》中做了一回製片人——不是去演製片人,是真的當製片人。她的感觸是:“比單純做演員累多了,但最終的成就感也比做演員大多了。” 影、視、歌、戲、制,真的要做個“五棲王”嗎?昨晚正在跟片方洽談劇集合作的李艷秋在北京通過電話告訴記者:“不是說要刻意挑戰自己的能力或潛力,只是真的喜歡錶演,喜歡所有跟表演緊密相關的東西,不同的階段我有不同目標,但所有目標只有一個指向,那就是用我的努力給觀眾創造享受。”
主要作品
電影作品
電視作品
18集《最後選擇》—英子
音樂作品
主題曲目
《大鵬灣情歌》——電視劇《阿容》插曲
音樂作品
《你的天空》
《留得青山看斜陽》
人物評價
李艷秋:阿容的“竹筍精神”催人向上
國慶長假期間,首部全景式反映深圳原住居民客家人故事的電視劇《阿容》正在深視公共頻道以每天4集的速度熱播。此次,“深圳製造”再次濃墨重彩地瞄準深圳這片熱土和深圳人,引起了廣大觀眾的熱切關注。劇中女主角阿容的坎坷人生和奮鬥歷程感動了大批觀眾,“像竹筍一樣,再大的石塊壓著也要鑽出來”的抗爭精神,更成為許多觀眾熱議的話題。
《阿容》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深圳製造”,由深圳作家編劇、深圳力量參與投資、並且全景式反映出深圳本土客家風情和歷史,通過40年的時間跨越,塑造了阿容這個“中國式阿信”的藝術形象。昨天,本報記者專訪了阿容的扮演者、實力派演員李艷秋,聽她講述《阿容》
背後的故事。
當“客家女”學會炒花生、釀豆腐
李艷秋是一個實力派演員,曾在《血誓》、《國歌》、《風雨梅家樓》等影視劇中有出色的表演。她與《阿容》的結緣是在湖南拍攝《風雨梅家樓》的時候,
張今標導演偶然看到她,覺得她可塑性很強,適合出演年齡跨度大的角色。後來籌拍《阿容》時,張今標就想到了李艷秋。
為了成為真正的客家女,李艷秋翻閱了大量的客家文化資料,還在拍攝前提前來到深圳體驗生活,先在作坊里學炒花生、釀豆腐,再跟村子裡的小姑娘學習挑擔。雖然學戲曲的時候練過功,但幾場挑水的戲對李艷秋來說還是一大挑戰,“水捅特別重,而且水還要裝滿,加上有時候因為配合的原因,一場挑水的戲要拍十幾條,晚上回去一看,肩膀又紅又腫。”
《阿容》的拍攝過程跟阿容的經歷一樣“難”,因為是在夏天最熱的時候拍的,李艷秋的戲量又特別大,為了趕進度,三個月的拍攝時間裡,她幾乎沒有休息一天,除了有一次中暑暈倒以外。全劇殺青的第二天,李艷秋繃緊的神經一下子垮掉,她病倒了。“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出演的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客家女性。”李艷秋說。
學客家話唱起主題歌
“我從天上來本是月中花大風吹我到海邊路到盡頭便是家……”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首旋律優美的主題曲也是出自李艷秋之口。
出演能歌善舞的客家女,李艷秋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她畢業於河南大學音樂系民族歌劇專業,唱歌是她的拿手好戲。“只要聽一遍,我馬上可以進入狀態開始唱。”李艷秋說。
話雖如此,李艷秋畢竟不是客家人,對粵語和客家話都不熟,而《阿容》雖然全劇是國語對白,但是裡面大量的山歌童謠都是客家方言。李艷秋告訴記者:“我本來是學音樂的,演唱技巧沒有太大問題,但要用客家話來唱難度就很高了。”因此,她的客家山歌和台詞都是編劇梁佛金手把手地教會的。“梁老師要求特別嚴,要唱到他這個本土客家人都滿意才行。”最後,梁佛金評價她用客家話和國語演唱的主題曲都“很地道”。
“竹筍精神”讓人學會珍惜生活
接到《阿容》的劇本,讀完以後李艷秋哭了很久。“當時憋得很難受,覺得阿容的經歷實在是太苦了,其實每一個故事都很平凡很自然,但是全部都發生在她身上,這種苦難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李艷秋認為,“像竹筍一樣,再大的石塊壓著也要鑽出來”的抗爭精神是阿容這個角色最閃光的地方。“她的身上濃縮著深圳女性的不少特質,體現了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特別是客家人的韌勁、善良、質樸,在她身上很典型。所以我在表演上就緊緊抓住這份頑強來表現。”
劇中,母親教給阿容的“竹筍精神”是她遇到困難時支撐過去的動力源泉。李艷秋認為,“竹筍精神”具有教育意義,給人向上的力量。“看了阿容的故事,你會感嘆我們現在的生活過得太好了,這部電視劇讓人學會珍惜生活。”
李艷秋說,自己雖然外表有幾分柔弱,但是骨子裡也很有主見,很要強,和阿容有幾分相似,這對自己扮演這個角色也增加了幾分自信。“雖然我沒有阿容那么複雜的經歷,但是她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我是相通的,特別是那份‘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咬牙撐下去’的堅持。”
從18歲演到58歲是“大考驗”
阿容被稱為“中國
阿信”,談到與日本電視劇《阿信》的異同時,李艷秋表示,阿信是好幾個演員在演,而阿容除了童年有一個小演員以外,自己要從18歲一直演到58歲,整整40年的年齡跨度,對自己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
李艷秋說拍完《阿容》以後,她就愛上了深圳這座城市,只要去香港路過深圳,就會停留一兩天,甚至有過在這裡定居的打算。“主要是因為拍戲的時候結交了不少好朋友,拍攝《阿容》讓我認識到了深圳人的熱情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