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40戶通自來水,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340戶通電,有19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0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7%、58.1%和61.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6戶(分別占總數的56%和42.8%)。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輛,拖拉機18輛,機車4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3畝,有效灌溉率為12.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5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7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戶為主,其中有1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5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8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萬元,占總收入的10.8%;畜牧業收入143萬元,占總收入的2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14頭,肉牛14頭,肉羊36頭);林業收入29萬元,占總收入的5%;第二、三產業收入276萬元,占總收入的47.3%;工資性收入43萬元,占總收入的7.4%。農民人均純收入2502萬元,其中,常年在外出務工人數96人(占勞動力的12.9%),在省內務工96人,到省外務工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41戶,共有鄉村人口1326人,其中男性677人,女性649人。其中農業人口1318人,勞動力74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995人,白族24人,其他民族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人,占人口總數的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87人,參合率95.449%;享受低保4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區。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萬元,經。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產業。擁有企業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個;專業合作組織個,其中,已登記註冊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戶。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戶為主,其中有1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5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2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4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83.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公開、政務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560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在校學生129人,距離鎮中學6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0人,其中小學生129人,中學生41人。
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6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整潔、農收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人文地理
當地民風淳樸、歷史文化悠久,人民民眾積極進取,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0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25人、女黨員5人。該村黨支部2004年被評為板橋鎮先進基層黨組織。
地圖信息
地址:保山市隆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