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革蜱

阿壩革蜱

阿壩革蜱,Dermacentor abaensis (Teng,1963),硬蜱科革蜱屬的一種蜱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阿壩革蜱
  • 拉丁學名:Dermacentor abaensis (Teng,1963)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蛛形綱
  • 亞綱:蜱蟎亞綱
  • :寄蟎目
  • :硬蜱科
  • :革蜱屬
  • :阿壩革蜱
  • 定名人:Teng
  • 年代:1963
形態特徵,生活環境,宿主,危害,國內分布,

形態特徵

雌蜱假頭基寬為長(包括基突)的2.2—2.4倍,基突短而圓鈍;孔區大而深,間距小於其短徑;須肢粗短,第二節後緣背刺不明顯, 口下齒齒式前段為4/4,以後為3/3;盾板亞圓形,長略大於寬,琺瑯彩較濃,但在中部靠後色彩稍淺,覆蓋大部分表面,僅留下眼周圍及頸溝往後的底色褐斑,在後者末段外側,還有輪廓不定的長褐斑;刻點中、小型混雜,以小型的居多,靠近後側緣相當稀少;頸溝短小;生殖孔有翼狀突;氣門板逗點形,背突相當明顯,末端稍尖,足基節工外距略向外斜,與內距約等長,末端尖細,基節Ⅱ—Ⅳ外距明顯, 以基節Ⅳ外距最短,但末端仍略微超過該節後緣,轉節工背距粗短,末端圓鈍;足Ⅳ跗節末端有1個小齒,其後方還有2個不甚明顯的小齒。雄蜱假頭基寬約為長的1.5倍,基突粗短,末端鈍,須肢外緣圓弧形,第二節後緣背刺極短; 口下板齒式3/3,盾板琺瑯彩鮮明,前部在眼周緣及從頸溝向後留下底色褐斑,在後者末段外側還有輪廓不定的長褐斑,兩側緣彩斑延至第一緣垛前緣,中部3條彩斑較短,後部的2對彩斑向後與緣垛相連;刻點粗細不一,靠近邊緣細的居多,頸溝短小,側溝窄長,後端伸至第一緣垛前角;氣門板長逗點形,背突逐漸細窄,末端接近盾板邊緣,背緣無幾丁質粗厚部;足基節工外距較內距稍短,末端較細,基節Ⅱ一Ⅳ外距明顯,以基節Ⅳ的較窄長;轉節工背距短而圓鈍:跗節Ⅳ末端及亞末端各有1個小齒。
阿壩革蜱

生活環境

生活於高原林區、灌叢或草地。

宿主

成蜱: 綿羊、犏牛、黑熊等大型哺乳動物
幼蜱和若蜱:黃喉姬鼠、藏鼠兔等小型哺乳動物

危害

為莫氏巴貝斯蟲病的傳病蜱

國內分布

青海, 四川(模式產地:阿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