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壩州農村扶貧開發總體方案(2011—2020年)
- 制定目標:加快全州貧困地區發展
- 制定依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等
序 言
(一)扶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州各級黨委、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領導、組織和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扶貧開發事業,帶領廣大幹部民眾苦幹實幹,克服汶川特大地震等帶來的不利影響,緊緊抓住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機遇,深入推進“藏區三大民生工程”,大力實施《阿壩州七三二扶貧攻堅計畫(1994—2000年)》、《阿壩州農村扶貧開發規劃(2001—2010年)》和《阿壩州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工作總體規劃(2008—2012年)》,扶貧開發工作取得巨大成就。2000年底至2010年末,全州貧困居民占農村居民總數的比重從54.36%下降到30.0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從1224元增加到3741元,年均增長11.82%。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不斷進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農村居民生存和溫飽問題基本解決,為促進全州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扶貧開發面臨的新形勢。目前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不高,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我州農村貧困問題呈現出“面大、人多、程度深”、因災因病致貧返貧、貧困代際傳遞等特點,區位劣勢明顯,民眾增收渠道單一,富民產業培育進展緩慢,產業化經營嚴重滯後,“靠天吃飯”、“靠天養畜”現象十分普遍,尤其是高半山區和邊遠牧區發展相對滯後,“插花”貧困問題突出,扶貧開發任務仍然十分艱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未來十年農村扶貧開發高度重視,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為扶貧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西部大開發戰略持續深入推進、藏區三大民生工程、汶川地震災區發展振興、浙江—阿壩對口扶貧協作以及省內對口支援藏區等,為扶貧開發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支持;貧困地區在實踐中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廣大幹部民眾期盼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願望強烈,為扶貧開發增添了強大信心和動力。全州扶貧開發已經從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到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
(三)深入推進扶貧開發意義重大。扶貧開發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阿壩州作為全國、全省藏區連片特困地區,深入推進扶貧開發,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統籌城鄉區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縮小發展差距、促進全州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是推進全州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全州人民共同實現全面小康。
一、總體要求
(四)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 年)》和《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 年)》,按照“發展為要、穩定為重、民生為本、團結為根、黨建為基”的總體工作要求,開展貧困綜合治理;逐年加大投入力度,把連片特困地區作為主戰場,把增加扶貧對象收入、儘快穩定解決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堅持政府主導,堅持統籌發展,更加注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注重科教扶貧,更加注重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努力推動全州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五)工作思路。堅持以扶貧開發統領農村工作全局,以提高貧困人口收入、提升貧困區域公共服務水平為核心,以高半山區、邊遠牧區、大骨節病區、地震災區為主戰場,以農村貧困人口為主要對象,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能力提升為根本,實行全域扶貧、全程扶貧、全員扶貧,統籌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和國際合作,全面提高扶貧開發效率,提升地區綜合發展水平。
(六)工作方針。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把扶貧開發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鼓勵和幫助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通過自身努力擺脫貧困,做到應扶盡扶;實行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把社會保障作為解決溫飽問題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做到應保盡保。
(七)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州、縣、鄉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扶貧開發工作負總責,把扶貧開發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及總體規劃,實行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
2.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指導。高度重視並充分挖掘高半山、偏遠牧區優勢,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增強扶貧攻堅的持續性。整體推進連片開發,加大對高半山地區、邊遠牧區、大骨節病區、地震災區等貧困地區扶持力度,重點支持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各縣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物候特徵、不同群體特點,確定扶貧重點區域,因地制宜,科學編制扶貧規劃,實行差異化的扶持措施,解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3.堅持部門協作,合力推進。州直部門根據全州扶貧開發總體部署,結合各自職能,在制定政策、編制規劃、分配資金、安排項目時主動向重點貧困地區傾斜,形成扶貧開發合力。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不斷完善參與機制、拓展參與領域、提高參與水平、注重參與實效。強化政策措施,鼓勵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裕。
4.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堅持政府主導、民眾主體、部門幫扶、社會參與,切實發揮縣、鄉政府扶貧開發直接實施主體、責任主體、工作主體和民眾扶貧開發主體作用。建立激勵機制,充分激發扶貧對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艱苦奮鬥,苦幹實幹。加強引導,更新觀念,尊重扶貧對象主體地位,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自身發展能力,立足自身實現脫貧致富,改變貧窮落後狀況。
5.堅持統籌兼顧,科學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解決當前突出民生問題,又解決制約長遠發展的根本問題,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文化各項事業科學協調發展。堅持扶貧開發與推進城鎮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相結合,充分發揮貧困地區資源優勢,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提倡健康科學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6.堅持改革創新,擴大開放。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創新扶貧開發工作體制機制。實行開發與開放相結合,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共享減貧經驗和資源,積極探索開放式扶貧新途徑。
(八)扶貧範圍。我州是集“老、少、邊、窮、病、災”於一體的特困地區,屬《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確定的14個連片特殊貧困地區之一的“四省藏區”範圍。13縣均為《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確定的“四大片區”高原藏區片區縣,其中,壤塘、黑水、小金為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九)扶貧對象。按國家新標準,年人均純收入在2300元以下,省確定具備勞動能力的農村貧困人口209525人,其中:馬爾康7598人,金川18775人,小金22317人,汶川17785人,理縣10617人,茂縣24952人,松潘16354人,九寨溝13443人,黑水18954人,阿壩18197人,若爾蓋19048人,紅原8393人,壤塘13092人。儘快建立健全扶貧對象識別機制,做好建檔立卡基礎工作,實行動態管理,確保扶貧對象得到有效扶持。
(十)總體目標。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全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縮小發展差距。
二、鞏固溫飽成果
鞏固溫飽成果是扶貧開發的基礎,是防止新一輪返貧和代際貧困發生的首要任務,是扶貧開發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5年,基本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問題,農村貧困人口顯著減少。到2020年,實現貧困村向新農村轉變、貧困戶向寬裕戶、小康戶轉變,與全省同步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十一)注重扶貧開發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銜接。完善扶貧機制,做到規劃到戶、建檔立卡到人,確保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等方面的政策對新一輪扶貧對象的全覆蓋,實現應扶盡扶;通過努力幫扶,仍不能脫貧的由農村低保制度托底,做到應保盡保。
(十二)直接幫扶特殊困難群體。健全首扶機制,在產業開發、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雨露計畫培訓、危房改造、扶貧經濟實體股份分紅、小額信貸、互助資金髮放等方面對扶貧對象給予重點扶持,全面落實貧困戶子女教育費減免、生活補助以及農村養老保險等行業扶貧政策,重點扶持農村低保中殘疾人、貧困僧人、三孤人員和農村婦女單親家庭,繼續落實扶貧對象幫扶的責任人,通過黨員幹部和社會各界幫扶等形式確保扶貧對象直接受益。
(十三)加強新村建設。到2015年,全面建成209個扶貧新村;到2020年,力爭全面完成全州1352個行政村的新村建設。扶貧新村總投入不低於300萬元/村,其中,財政性扶貧資金投入不低於100萬元。到2015年,全面完成農村貧困人口D級危房摸底排查和改造,實現牧區縣聚居度達到35%以上,山區達到25%以上;到2020年,全面完成農村貧困人口C級危房摸底排查和改造,山區縣聚居度達到40%以上,牧區縣達到70%以上,貧困地區民眾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繼續完善各類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宗教活動場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貧困僧尼的居住條件。到2015年,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困難、貧困村用電問題得到解決,邊遠地區無電人口數量大幅度減少。到2020年,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來水普及率進一步提高,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十四)鞏固大骨節病試點成果。到2015年,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成果得到鞏固。到2020年,大骨節病新發病率得到有效控制,病區面貌明顯轉變,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三、加快脫貧致富
加快脫貧致富是實現新一輪扶貧開發的核心,是實現救濟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轉變的有效途徑。以市場為導向,加強產業培植,完善功能區定位、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體系和產業支柱,大力實施連片產業開發,不斷增強片區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為貧困對象脫貧致富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確保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十五)發揮特色農牧業基礎效應。到2015年,全州20.95萬農村貧困人口,力爭實現1戶貧困戶有1項增收項目,貧困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速高於全州平均水平。到2020年,初步建成“跨鄉聯縣”特色支柱產業體系,農牧民戶戶能依託特色產業增收。
1.完善農牧業產業布局。結合全州農牧區的資源區域布局,著力構建6大產業帶。
——高原和山原中藥材、青稞豆薯特色產業經濟帶。在茂縣、汶川、松潘、九寨溝、金川、小金、黑水、阿壩和若爾蓋等縣發展壯大中藥材、苦蕎、澱粉的規模生產和加工產業;在小金、金川、馬爾康和阿壩等縣發展綠豌豆種植;在農區9縣高海拔區和高原農區海拔3000米以下地區發展加工型馬鈴薯生產;在適宜區發展青稞種植。
——半山優質特色乾果、玉米產業帶。穩定花椒種植面積,發展優質核桃生產。穩定玉米播種面積,推廣優質蛋白玉米品種,在農區9縣河谷區域和高半山發展玉米生產。
——河谷特色水果、無公害蔬菜及茶葉產業帶。優先發展甜櫻桃、釀酒葡萄、青脆李等特色水果生產,加大蘋果、雪梨等品種改良更新;在汶川、理縣、茂縣、小金、金川和九寨溝等縣布局甜櫻桃;以小金、茂縣、金川和九寨溝縣為重點,輻射全州海拔1600—3000米乾旱河谷區域布局釀酒葡萄;在茂縣、理縣、汶川和黑水縣布局青脆李;以汶川、理縣、茂縣、松潘為核心區,輻射全州建設無公害錯季商品蔬菜基地;在松潘牡羊、汶川漩映適宜區建設生態綠茶基地。
——氂牛和藏系綿羊產業帶。在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松潘、九寨溝、黑水等縣的農牧結合區及縣城周邊發展優質氂牛和藏系綿羊產業,充分發揮農牧結合優勢,積極推進氂(犏)牛和藏系綿羊健康養殖,建設優質氂牛肉、奶和綿羊肉基地。
——農牧結合產業帶。8個半農半牧縣的農牧結合鄉村重點引進優質肉牛、肉羊品種,提升生產能力。因地制宜實施肉牛、肉羊、禽兔適度規模及特色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