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哈特拉山墓地

阿哈特拉山墓地

阿哈特拉山墓地位於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鄉托龍都村南大山前突出的小山上,當地農民稱阿哈特拉(撒拉語白土山意)。阿哈特拉墓地,位於街子鄉托隆都村南阿哈特拉山。1981年,考古發掘墓葬217座,出土文物1300餘件,殉葬品多以青銅器為主,石器較少,銅器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陶器多為雙耳罐,製作工藝粗糙簡單。屬卡約文化,但有差別,為此定名為卡約文化阿哈特拉類型墓地,為循化土著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哈特拉山墓
  • 外文名:Tomb of aharra                    
  • 發掘時間:1981年
地理位置,隨葬器,陶器製作,石器,另外,內涵,彩陶紋飾,考古發掘,

地理位置

它是南高而寬、北低而窄的小山樑,全長260米,最寬處60米,最窄處8米,呈不規長條形。
1980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隊對墓地進行了發掘,領隊許新國。
共發掘墓葬217座,出土各類文物13000餘件。217座墓葬除兩座為瓮棺葬外,都是長方形土坑墓。大多有木棺葬具,木棺採用榫卯結構,平面呈長方形或井字形,大都比較厚重。
有單人葬、同性合葬、異性合葬、母子合葬。對屍體處理有仰身直肢、二次擾亂、遷葬,以二次擾亂葬最普遍,擾亂方法採用在墓內直接擾亂形式。

隨葬器

物有陶器、石器、銅器、骨器及裝飾品。陶器有長頸雙耳罐、陶瓮、堆紋口沿罐、雙耳罐、直口壺、單耳罐等。這些陶器互相搭配3件為 基本組合,即一炊器、一盛食物器、一盛水器。
阿哈特拉山墓地

陶器製作

都是加砂陶,少量的泥質陶也不純淨,內含雜質多,泥條盤築套接手制,幫包底。器底有平底、凹底,易脫落。燒制火候雖高但不均勻,器表色澤不一。素麵陶器多用濕手抹平,有的施加紅色陶衣。陶器紋飾有繩紋、劃紋、附加堆紋和彩繪。彩繪都是黑彩,花紋圖案用雙線為框架,填以菱格紋、變形S形紋、勿字形紋、回紋、旋渦紋、三角紋等及羊、鹿動物紋等。

石器

有石斧、石刀、石臼、礪石。骨器有骨錐、骨針、骨紡輪、骨鏃。銅器有銅鋮、銅戈、銅鑿、銅刀(削)、銅鏃。裝飾品種類繁多,以銅鈴、銅泡、串珠、牙飾(鹿牙)最多。

另外

絕大部分墓隨葬有羊、牛、馬、狗等動物骨骼,其中以羊最多,部分墓葬還在二層台上放置羊角象徵財富,有的多達百對。個別墓葬中發現有人殉,被殉人都是放置在二層台上,擁有人殉的墓主人都是男性。

內涵

既有自身的特點,又具有濃厚的卡約文化因素,還具有某些辛店文化張家嘴類型的文化色彩。其陶器除大部腹部現呈球形,整體略顯瘦高外,在製作方法上器物器形都是脫胎於卡約文化,墓葬的隨葬陶器也皆以3件為組合,葬式也以二次擾葬為主,擾亂方法與上孫類型相同。

彩陶紋飾

則脫胎於辛店文化張家嘴類型。其紋飾主體花是變形的S形紋或直線紋,有些花紋圖案難以與辛店文化張家嘴類型區別,因此在阿哈特拉山墓地來發掘前,曾經將此類遺存一度皆稱辛店文化。

考古發掘

阿哈特拉山墓地發掘後
因其內涵除自身的特點外,主要成分為卡約文化,辛店文化因素只在彩繪紋飾方面表現較為突出,而將此類文化遺存稱阿哈特拉類型,歸屬於卡約文化範疇,並以阿哈特拉山墓地文化內涵為代表。
阿哈特拉山墓地資料經過初步整理,大體上分 為5期,前3期基本與卡約文化卡約類型相當,後二期則既帶有卡約文化上孫類型因素,又具有辛店文化張家嘴類型成分。
此墓地資料,對卡約文化的分類、分期以及與辛店文化的關係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