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利黨

阿卡利黨,印度錫克地主和工商資產階級領導的政教合一的政黨。主要活動地區是旁遮普邦。印地文Akali意為“永恆者”,指對“永恆之神”的崇信者。該黨1920年在阿姆利則錫克教徒代表大會上成立,並發起“阿卡利”運動,其宗旨是純潔錫克教社團,恢復該教的平等原則和廉潔作風,反對少數上層分子同英國勾結,將寺廟財產和稅收歸為私有。不久由於接受了甘地的“非暴力”原則,被英國殖民者鎮壓下去。後來部分教徒重新組織“阿卡利獅子”派,號召以暴抗暴,實行恐怖主義政策。印度獨立以後,該黨為建立單獨的旁遮普語言邦進行了長期鬥爭。1966年旁遮普語言邦成立後,要求把昌迪加爾市和其他旁遮普語地區劃歸該邦,擴大邦自治權。1967年開始在該邦斷斷續續執政。從1983年起,該黨發動了持續3年的抗議運動,依據1973年通過的阿南德普爾決議,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經濟、社會和宗教方面的要求。與此同時,一些極端派別提出了脫離印度而獨立的綱領。1984年6月,印度政府派軍警攻進武裝極端分子盤踞的錫克聖殿——金廟,清除了廟內的極端分子,打死其首領賓德蘭瓦勒·辛格,逮捕了該黨的全部領導人,企圖以武力平息這場抗議運動。結果英·甘地總理因此被暗殺。1985年7月聯邦政府同阿卡利黨溫和派達成結束抗議運動的11點協定。同年9月舉行邦議會選舉,阿卡利黨獲勝執政。該黨的極端派反對11點協定,另立統一阿卡利黨。1986年,執政的阿卡利黨再次分裂,在邦議會中失去執政所需的多數席位,靠國大黨(英迪拉派)支持執政。由於邦政府無力穩定邦的局勢,1987年中央政府解散邦政府,實行總統治理。黨的組織機構分三級,即基層委員會、縣委員會和總委員會。總委員會是黨的最高權力機關。工作委員會是黨的最高執行機關,下設議會局指導黨的議會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