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祖巴洛特戰役

阿勒祖巴洛特戰役

阿勒祖巴洛特戰役葡萄牙語Batalha de Aljubarrota英語Battle of Aljubarrota)發生於1385年8月14日,國王 João I 及其將軍 Nuno Alvares Pereira 指揮的葡萄牙軍隊和卡斯提爾國王 Juan I 的軍隊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勒祖巴洛特戰役
  • 葡萄牙語:Batalha de Aljubarrota
  • 英語:Battle of Aljubarrota
  • 發生於:1385年8月14日
背景,葡萄牙的大空位時代,泰山壓頂,山寨英格蘭戰術的勝利,小國的進擊,

背景

隨著百年戰爭的影響在伊比利亞半島不斷擴大,蝴蝶效應的風波也從西班牙地區影響到了葡萄牙。作為一個年輕的國家,葡萄牙人很快將面對卡斯蒂亞王國泰山壓頂式的攻擊。這場風波也最終催生出了葡萄牙人自己的強勢君主,並為葡萄牙人日後的大航海偉業打下基礎。
這一切,都要從1385年的阿勒祖巴洛特戰役說起。

  

葡萄牙的大空位時代

1356年,英法百年戰爭的主戰場從前10年的法國西北諾曼第地區,轉移到了法國西南部的阿基坦公國。這塊當年由安茹家族通過聯姻帶入英國王室的領地在法理上依然屬於法王治下的采邑領地。那次歷史性聯姻的女主角不是別人,就是當年在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中給法王路易戴了綠帽子的女公爵埃莉諾。他丈夫的麾下本可擁有的生力軍,因為大西洋的風暴而陰差陽錯的成為了葡萄牙人攻克名城裡斯本的重要力量。
而今,葡萄牙人攔路借兵的後果,又在歷史車輪的輪迴下,壓向了葡萄牙自己。一支數目有限的英格蘭、阿基坦本地與西班牙僱傭軍組成的聯合分隊在當年的普瓦捷之戰中擊敗了數目是自己兩倍之多的法國大軍。指揮英軍的王太子愛德華一直以這塊緊挨著伊比利亞的祖產為基地,不斷打擊法國人的抵抗意志。最終,南方的卡斯蒂亞王國因繼承人問題而爆發了全面內戰。
卡斯蒂亞原先的國王佩德羅一直與英國人關係曖昧,並在實際上獲得葡萄牙人的支持。他的對手則是父親阿方索十一世的私生子恩里克,擁有法國王室 、阿拉貢王國和阿維尼翁教廷的支持。
雖然黑太子本人在1367年親自出馬,並在納胡拉之戰中擊敗了恩里克二世的卡斯蒂亞與法蘭西聯軍,卻因為無法與佩德羅繼續好好合作而收兵返回北方。失去英軍支持的佩德羅很快在恩里克二世與法國名將蓋斯克蘭的聯手打擊下節節敗退。最終在法國主帥的營帳內,死於同恩里克二世的械鬥。
恩里克二世隨即將戰爭的矛頭指向了曾經反對他的葡萄牙人,並將整個半島上規模最大的卡斯蒂亞軍隊開進了小小的葡萄牙。兩年後,再也無法支撐下去的葡萄牙國王費爾南多一世只能與西班牙人聯姻媾和,卻又由於自己的好色毀約而造成了長期敵對的延續。雙方的敵對狀態也就在亨利死後,延續了下去。為了獲得來自英格蘭的支援部隊,葡萄牙人必須封鎖卡斯蒂亞人的最主要港口--塞維亞,阻止後者的海軍戰艦從這個隱藏在內河中的基地出發,攔截載有英國援軍的運輸船隊。
1381年,兩國海軍便在瓜達爾基維爾河口的突然遭遇。由23艘槳帆船戰艦組成的葡萄牙艦隊,非常輕易的擊垮了對面僅有17艘戰艦的卡斯蒂亞人。但自以為得勝的他們開始打劫沿海的西班牙村莊,被重新組織起來的卡斯蒂亞艦隊反戈一擊。葡萄牙海軍歷史上的首次重要戰役,便在一敗塗地中匆匆結束。只有1艘戰艦僥倖逃出的他們,已經無力阻擋西班牙人繼續進入大西洋,襲擊葡萄牙、阿基坦沿海,甚至英格蘭的港口。
在這種暗淡的局面下,費爾南多一世撇下自己的王國而去。由於沒有兒子,葡萄牙王國在實際上進入了大空位時期。埃爾南多生前被迫與卡斯蒂亞人達成一個協定:
讓自己的女兒貝婭特麗絲同私生子出生的亨利二世的兒子約翰一世結婚。他們的後代將成為葡萄牙的統治者。
得到訊息的葡萄牙貴族群情激奮,已經成為葡萄牙首都與最大商貿城市的里斯本也因商人們的反對而拒絕承認這個協定。1384年,他們找來了費爾南多一世的異母兄弟若昂,推選他作為抵抗卡斯蒂亞入侵的領袖。一場私生子血統之間的較量,由此展開。

泰山壓頂

1384年4月,6000卡斯蒂亞先頭部隊首先殺入葡萄牙境內,目標直指首都里斯本。其中包括了2000名騎士與各類騎兵,以及4000名步兵。葡萄牙將領佩雷拉決心阻止他們接近里斯本,但手裡只有1000普通的長矛步兵,100職業弩手和300騎兵。
於是葡萄牙人只能駐守靠近邊境的阿特羅斯。佩雷拉拿出了西歐拿出了當初米蘭民兵對抗神聖羅馬帝國重騎兵的辦法,將主力步兵布置成一個碩大的空心方陣。使用長矛盾牌等近戰武器的重步兵位於外側,而標槍、弓弩手位於內側。300騎兵也位於方陣的中心位置,隨時準備反擊。
正在圍攻一個村莊的卡斯蒂亞人迅速做出反擊。2000名騎士、重騎兵與標槍騎兵一起,從不同方向,分幾路輪番攻擊葡萄牙人的方陣。然而他們根本無法突破葡萄牙軍隊的陣線,並在對方步兵面前,損失慘重。眼看對方步兵如此強硬,卡斯蒂亞騎兵選擇退出戰場。他們的步兵也自知不是對手,一同撤退。
但阿特羅斯戰役的勝利不能在根本上改變兩國巨大的實力差距。僅僅1個月後,約翰一世親自率領的真正主力部隊就將里斯本團團包圍。這支軍隊不僅有大量的西班牙騎士和騎兵,還有6000弩手、5000盾矛步兵以及1000標槍手。此外,更多輔助部隊也伴隨大軍趕來。為了從海上斷絕城市的對外聯繫與補給,53艘卡斯蒂亞海軍的戰船也隨即封鎖了這個重要港口。里斯本似乎已經無力阻擋。
這時,又是佩雷拉指揮的34艘葡萄牙江帆戰艦與負責運輸的全裝帆船一起,勇敢的衝破了數量眾多的敵艦封鎖,將物資運抵城中。隨即,這些船隻緊緊貼著里斯本的城牆,船上的海員們用弓弩作為武器,原地駐守在船上。哪怕船體在退潮時會陷入淺灘的泥濘,也堅決不撤。整支艦隊一下子成為了里斯本城牆之外的又一道堅固的臨時防禦陣地。
經過6個月的艱苦圍攻,卡斯蒂亞人還是無法拿下堅決抵抗的里斯本。佩雷拉不斷帶領小股葡萄牙軍隊襲擊駐守在他們周圍的西班牙人。長期的軍隊大規模集結也在冬季引發了瘟疫。約翰一世不得不在無奈中,選擇了暫時撤退。一直在里斯本坐鎮的若昂便在貴族們的支持下,加冕為葡萄牙國王。
1385年6月,經過重新集結部署的卡斯蒂亞軍隊,在約翰的帶領下再次入侵葡萄牙。為了一舉拿下葡萄牙,卡斯蒂亞人湊集了超過30000人的軍隊。2000多名來自法國的騎士和重騎兵加入了約翰的軍隊,以此作為法國王室對卡斯蒂亞王室的一貫支持。約翰也從自己的國家及盟友阿拉貢那裡弄來了6000騎士和重騎兵,8000名弩手和15000人的其他各類步兵。整支軍隊還帶上了15門早期火炮,這是那個時代並不多見的事情。
已經成為國王的若昂一世也從葡萄牙各地湊集部隊,但小小的葡萄牙當時能夠集中的野戰部隊僅僅4000步兵,1700騎士與重騎兵,以及800多弩手。若昂也缺乏有力的盟友支持,除了依然困守在阿基坦地區的英格蘭人。他們因為法國部隊的介入而徹底倒向了葡萄牙一方,也希望葡萄牙的親英王室能夠抵擋卡斯蒂亞人的海上進攻。然而,已經是弱冠國王理察二世統治下的英格蘭,此時僅僅能夠拿出700多長弓射手支援盟友,並且需要葡萄牙人自己的艦隊負責接運。

山寨英格蘭戰術的勝利

儘管只有不足1000人的援軍,若昂還是從這些經歷過百年戰爭大場面的英格蘭老兵身上,學到了豐富的人生經驗。他們選擇在阿勒祖巴洛特的一座小山上,建立堅固的防禦陣地。當龐大的卡斯蒂亞-法國聯軍從北方南下時,他們可以從容的阻擊對手。
若昂的軍隊在山丘上布陣,全軍士兵揮汗如雨的在陣地前挖掘出了一條防禦用的壕溝。葡萄牙軍隊在此戰的布陣,基本遵循了英格蘭戰術體系的風格。大量下馬的騎士與重騎兵在重步兵的支援下,組成了堅固的中央陣線,在他們身後是準備發動反擊的第二線騎士部隊。包括英格蘭長弓射手和弩手在內的輕步兵部署在他們的兩翼。遠射部隊之後是規模不大的兩支騎兵預備隊,每一側僅有200貴族騎兵。儘管長弓射手數量嚴重不足,葡萄牙人還是將希望寄託於他們的山寨英格蘭戰術上。
早就在同摩爾人作戰中洞悉靈活機動重要性的卡斯蒂亞人,並沒有像法國軍隊一樣發起猛攻。十多年前在納胡拉戰役中的教訓依然歷歷在目,前一年與葡萄牙步兵的交手也讓西班牙心有餘悸。於是,約翰二世選擇繞過阿勒祖巴洛特的山丘,全軍移動到了葡萄牙軍隊的南側。他的偵察兵告訴他,那邊較緩的山坡比較適合發動仰攻。但因為部隊數量過多,卡斯蒂亞人在移動時,不僅無法逃脫葡萄牙人的眼睛,也無法在速度上取得優勢。
確信對手將從南面發起攻擊後,若昂與佩雷拉一起將全軍撤出了原先的陣地,一個180度的轉身,面向南方重新布陣。他們的部隊數量僅僅是敵人的五分之一,所以在短距離的機動上速度更快。葡萄牙步兵們也再次在陣前挖掘了新的壕溝陣地,希望在最大程度上緩解對手重騎兵的衝鋒。這些工作在中午後基本完成,卡斯蒂亞軍隊則在下午才完成了全軍機動。
已經不想再等待下去的約翰在下午發布了進攻命令,比他還沒有耐心的法國騎士們向著山坡上的葡萄牙軍隊發起了衝鋒。然而他們在衝鋒的過程中就被密集的弓弩火力大量殺傷。雖然騎士身上日益精湛的盔甲保護了他們本人不受傷害,但胯下戰馬的防護顯然還無法禁止長弓箭頭的傷害。葡萄牙和英格蘭射手則可以站在高處,背靠陽光,在壕溝陣地後從容射擊。不少法國騎士在衝到陣地之前就選擇了撤退,一些因為戰馬受傷而落地的受害者則被不時衝出來的守軍俘虜,帶到後方關押。
面對這樣的混亂場面,約翰沒有任何停止戰鬥的意思,更多的卡斯蒂亞騎士與步兵開始發起第二輪衝鋒。和法國人不同的是,卡斯蒂亞的騎士們選擇下馬,砍斷過長的騎槍,方便自己像步兵一樣徒步進攻。順勢衝上山坡的卡斯蒂亞人很快就與堵上來的葡萄牙重步兵祥路相逢。秩序紊亂的西班牙人在陣列嚴密的防守者面前絲毫沒有數量所能提供的優勢,在沖頂與推搡中,根本無法突破葡萄牙軍隊的防線。
不少卡斯蒂亞步兵企圖攻擊兩翼的英國和葡萄牙射手,但他們遭到了順著山坡衝下來的葡萄牙騎士們的阻擋。這些部署在兩翼的貴族騎兵,都是出生較高的青年貴族,很多人還沒有結婚。軍事貴族的薰陶訓練,以及年輕人對於理想和信念的狂熱,都讓他們在數量眾多的敵軍步兵面前,表現神勇。當他們發覺無法繼續抵抗源源不斷湧來的步兵時,便策馬轉身,跑向後方。追擊他們的卡斯蒂亞步兵很快被重新完成填裝的射手們所阻止,不自覺的湧向戰場的中央,加入到那些被壕溝和守軍盾牆所阻擋的同僚中去。
結果,大量的卡斯蒂亞騎士和步兵被重步兵、射手與騎兵的交叉合擊困在一起。雖然他們依然奮戰了1個小時,卻已經是在為生存而非勝利。當舉著卡斯蒂亞旗幟的皇家旗手被砍倒後,他們的軍隊開始潰散,在慌亂中撤離了緩坡。葡萄牙人則順勢追殺下山,一路上又砍倒了不少敵軍。不少卡斯蒂亞貴族和士兵一樣,因為受傷而無法離開戰場,只能呆在原地,等待被俘。
阿勒祖巴洛特戰役對於葡萄牙這個國家來說,是最為輝煌的時刻之一。他們用僅有敵人五分之一的兵力,擊退對手。大約有5000法國和西班牙貴族與士兵在衝擊山丘的戰鬥中被殺,另有5000人在潰退中被追兵殺死。葡萄牙-英格蘭聯軍死傷總數則在1000人之內,儘管對於部隊規模有限的他們而言,這樣的損失不輕,但獲得回報卻是異常豐厚的。卡斯蒂亞王國鯨吞葡萄牙的幻想就此破滅。

小國的進擊

阿勒祖巴洛特戰役的勝利,不僅讓葡萄牙人保住了自己的獨立,也讓這個國家的精英們如夢初醒。此後的他們開始嘗試使用海軍來進行自己的戰略決策。這樣的覺悟在當時的世界是並不多見的。
若昂一世繼續保持了同英國的聯盟關係,並派出海軍艦隊進入北方的比斯開灣,攻擊與英國為敵而與卡斯蒂亞關係曖昧的法國。之後,又有6艘槳帆船戰艦與12艘全裝的柯克帆船被武裝起來,進入英吉利海峽。軟弱的英王理察二世向他曾經出手幫助過的葡萄牙人求援,希望後者定期保護脆弱的英格蘭海岸不受法國和西班牙海盜的攻擊。
若昂藉機與英王理察二世簽訂了著名的《溫莎條約》,英國與葡萄牙正式結成鬆散的互助同盟,並將這個條約長期維持,延續至今。原本名不經傳的葡萄牙艦隊一時間成為了英吉利海峽到比斯開灣上的霸主,並成功殺入的直通法國首都巴黎的塞納河,縱火焚燒來不及撤走的法國戰艦,直接威脅到了諾曼第地區的首府魯昂。
接著,從法國內地全身而退的葡萄牙艦隊又來到英格蘭的普利茅斯港。他們的6艘槳帆船戰艦護送100多艘英國人的柯克帆船,搭載著7000英軍士兵度過英吉利海峽,趕去解救被法國軍隊圍困的港口城市布雷斯特。葡萄牙海軍的努力與壯大,讓這個過去不為人注意的小國,突然成為了歐陸列強天秤上的一個重要砝碼。
卡斯蒂亞人終於在1389年承認了自己兼併葡萄牙計畫的失敗,兩國一直拖到1411年10月,才簽訂了和平條約。若昂依靠自己的成功,坐穩了王位,並被人讚譽為葡萄牙的大帝,他也不再將目光僅僅停留在歐洲。
1415年,20000多人的葡萄牙軍隊渡過了直布羅陀海峽,進攻北非的港口城市休達。這一戰被認為是大航海時代的啟發點。已是暮年的若昂親自坐鎮,他的小兒子恩里克伴隨始終,後者在日後將成為著名的航海家王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