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阿兒剌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阿剌氏,亦稱阿爾拉氏、阿魯剌惕氏、阿勒特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阿兒剌部,其始祖為孛端察兒,與成吉思汗鐵木真同宗,以部為氏。其中一支始祖為蒙古開國大將孛兒只斤·阿剌忽失,在九十五個首封千戶中排名第九十六位,但他特別受領吉惕忽里,即管轄五個汪古千戶,成為突厥後裔汪古惕部的至高首領,其部族以其名字命名為阿剌剌氏。元末明初,該部簡稱為阿剌氏,併入蒙古噶爾丹部,後脫離噶爾丹部,遷入索倫地區(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另一支始祖為蒙古開國大將阿剌黑,在九十五個首封千戶中排名第二十六位,所部族人分遷至塔巴克努圖克哈喇(今蒙古國哈剌和林北納莫合山地區),稱阿剌氏。
明朝中葉以後,有鄂溫克族引為姓氏者。至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鄂溫克族阿剌氏,多冠漢姓為剌氏、阿氏、趙氏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剌姓
- 外文名:Ala Hala
- 讀音:作ā lá
- 注音:ㄚ ㄌㄚˊ
- 源於:蒙古族
基本信息,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歷史名人,
基本信息
阿剌[阿剌、阿喇,讀音作ā lá(ㄚ ㄌㄚˊ),滿語為Ala Hala]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第二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出自大蒙古汗國監國公主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大蒙古汗國的監國公主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就是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的三女兒。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出生於宋淳熙十三年(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左右,她第一次出嫁,就奉父命嫁給了成吉思汗的結義兄弟、汪古部的首領阿刺兀思,阿刺兀思年長她近三十歲。汪古部是突厥族後裔,後來歸屬於金國政權,把守著著名的陰山的要塞,在軍事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當時,漠北的蒙古部落被稱為“黑韃靼”,漠南的汪古部卻被稱為“白韃靼”,他們驍勇善戰,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部落。在太陽汗的乃蠻部與鐵木真的蒙古部互相征戰的關鍵時候,雙方都希望能夠與汪古部結為聯盟,而汪古部的首領阿刺兀思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鐵木真,為了表示誠意,他親自率兵助戰。孛兒只斤·鐵木真得此強助,在萬軍陣前與阿刺兀思結為“安答”(兄弟),倆兄弟同心協力,在宋開禧元年(金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滅掉了乃蠻部落。正當阿刺兀思勝利班師回返的時候,留守家鄉的部眾卻忽然叛變,先是殺掉了留守的阿刺兀思長子不顏昔班,接著備好陷阱,誘殺了歸心似箭、毫無妨備的阿刺兀思。事出意外,孛兒只斤·鐵木真之女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萬萬沒有想到,剛剛才得知父親與丈夫的勝利喜訊,轉眼間就失去了丈夫。雖然事發突然,但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卻在一片殺伐混亂中,冷靜地領著阿刺兀思的大妻阿里黑、二兒子孛要合、侄子鎮國趁著黑夜逃到城牆邊。一個好心的守城人冒著生命危險,將他們用繩索吊出城去。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帶著家人,連夜遠奔自己的父親孛兒只斤·鐵木真。這一年,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十九歲。
第二年即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的父親成為全蒙古的大汗“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任命阿兒剌·博爾朮、兀良哈·者勒蔑為官員首腦,總管汗國政務。接著發兵征服了雲內州(今內蒙古包頭),平定了汪古部的內亂,汪古部從此歸入蒙古部,成為核心四部之一。成吉思汗當眾折箭向阿刺兀思的靈魂發誓:“我有了天下卻不報答你的恩德,長生天不會放過我的。”之後成吉思汗追封阿刺兀思為高唐王、阿里黑為高唐王妃。因為阿刺兀思的二兒子孛要合尚未成年,還沒有立下什麼功勞,所以就先封阿刺兀思的侄兒鎮國為“北平王”,並且把掠奪來的財物、奴隸贈送給了這位新任北平王爺。與此同時,成吉思汗再次為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主持了婚禮,將她嫁給了北平王。婚禮所用的是大蒙古帝國最高級別的禮儀。規模浩大的婚禮過後,成吉思汗踏上了西征的路途,而且將孛要合帶在身邊,以便他立戰功後封王。成吉思汗率大軍出征之時,將帝國事務都交給著名的札剌亦兒·木華黎管理。與此同時,他任命自己的三女兒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為“監國公主”,札剌亦兒·木華黎所做一切決策、軍國大事,都必須與監國公主商議,並經由監國公主的許可,方能得以實施。札剌亦兒·木華黎雖然號稱四傑之首,但他對監國公主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非常尊重,對其治國才能心服口服,凡事都要經過她的最後考量,札剌亦兒·木華黎才覺得真正算是成熟穩妥的好主意,然後才付諸實施。孛要合出征西域歸來,阿刺海別吉的丈夫北平王鎮國已經病逝,成吉思汗讓孛要合襲封北平王,並娶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為妻。宋寶慶三年(成吉思汗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逝世,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仍然履行監國公主的職權。宋寶慶四年(大蒙古國也客那顏汗拖雷元年,公元1228年),蒙古中都(今北京)出現了信安等結夥劫掠,大將王楫等奉監國公主命令率兵前去剿滅。
在史籍《元史》中這樣評價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公主明睿有智略,車駕征伐四出,嘗使留守,軍國大政,咨稟而後行。師出無內顧之憂,公主之力居多。”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分嫁三夫,卻沒有兒女,但孛要合的姬妾生了三個兒子,即君不花、愛不花、拙里不花。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對待他們就象親生兒子一樣,非常賢德,而這三個孩子終生也都非常敬重孛兒只斤·阿剌海別這位大翰耳朵。孛要合逝世後,被追封為趙王。孛兒只斤·阿刺海別吉逝世後,被追封為皇祖姑趙國大長公主。孛要合和孛兒只斤·阿剌海別吉居住的王城也被稱為趙王城(今內蒙古達茂旗敖倫蘇木古城)。
君不花以大翰耳朵孛兒只斤·阿刺海別吉的名字為自己的姓氏,那就是後來著名的阿剌·罕,由此誕生一支蒙古阿剌氏,後位列蒙古七十二著姓之一。
第三個淵源
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阿喇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阿喇氏,滿語為Ala Hala,漢義“山崗、大阜”,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後多冠漢姓為阿氏。
歷史名人
阿剌·罕:(公元?~1281年),蒙古族,又稱阿里·罕、君不花。著名元朝將領、大臣。蒙哥汗九年(公元1259年),阿剌·罕隨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圍攻南宋鄂州(今湖北武昌)。
元中統二年(公元1261年),阿剌·罕隨元世祖大敗叛王孛兒只斤·阿里不哥於昔木土腦兒(今蒙古蘇赫巴托),卓有戰功。次年,阿剌·罕率部討伐叛將李璮於濟南,敗之於老倉口,以功進都元帥。
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阿剌·罕晉升為上萬戶,隨從兀良合·阿術進攻南宋王朝。
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阿剌·罕率軍攻破南宋樊城(今湖北襄樊),逼降襄陽。次年,隨丞相巴鄰·伯顏南下,統軍攻郢州,破沙蕪堡,取鄂州,收降沿江州郡。
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阿剌·罕被加封昭毅大將軍、左翼蒙古漢軍上萬戶。旋拜中奉大夫、參知政事。繼分軍三道取臨安,掌右翼,所向皆破。次年,迫南宋投降。在丞相巴鄰·伯顏偕南宋君臣北還後,阿剌·罕受委掌軍,與左丞董文炳追擊宋臣張世傑及益王,攻克浙東溫州、台州、處州及閩中諸郡,平江南,以參知政典行宣慰使。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阿剌·罕晉升中書省左丞,遷右丞。
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阿剌·罕授拜行中書省左丞相,為諸翼蒙古軍馬都元帥,統率蒙漢聯軍十四萬,準備從跨海征日本,行至慶元(今浙江慶元)時病逝于軍中。阿剌·罕逝世後,元世祖追封其為曹國公,賜諡號“武定”,繼而加追為曹南王,改諡號為“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