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第一場
蕭條、敗落的巴扎(集市),無望的民眾,艱難的維持著生計,視財如命的巴依夫婦,趾高氣揚的來到集市向本來就衣食無著的百姓們催債。人們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這時,人們唯一的希望和依仗——阿凡提,遠遠地騎驢而來。阿凡提看透了巴依的壞心腸,心生一計。並利用巴依貪婪的本性,一步步將巴依引入計中。
第二場
一切在阿凡提的掌握中進行著,被利益熏昏了頭腦的巴依,竟然相信了金子可以像莊稼一樣種出很多的神話。傾其所有,把金子埋在了沙漠中。阿凡提依計而行,將金子分給了被巴依榨乾了血汗的窮苦大眾。老巴依種金子的美夢,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演職員表
演員表
以上資料參考
音樂原聲
幕後製作
舞美設計
為了符合孩子們的審美,主創團隊將舞美大背景打造成卡通式的新疆古城,舞台上有旋轉移動的小房子和冒煙的煙囪,鮮花可以從地下長出,花瓣里還能長出金幣。除此之外,舞台上還設定了巴依夫婦夢中金燦燦的黃金屋、湛藍色的彎月等布景。阿凡提的小毛驢可以“走”到人群里叫喚,巴依老爺的白馬有三截身體,主角可以隨時拆下馬的屁股作為道具。城牆外可以旋轉的大太陽、城牆內可以移動的大月亮則讓沙漠地區的新疆土城,白天夜晚都有不一樣的景色。導演還通過對新疆地區民族風俗的研究,設計了眾人禮拜的清真寺、令巴依巴婆如痴如夢的新疆水煙、月光下眾人的大圓圈舞蹈等。
戲劇處理
上半場中,巴依夫婦的“夢中囈語”,將金錢做了擬人化的處理,合唱團員們扮演的“金幣”用鐵鏈捆綁著巴依夫婦,巴依夫婦則被金燦燦的“金幣”包圍著並沉溺其中。
阿凡提在劇中每次施展“魔法”時,舞台上空就會響起“不要懷疑我,我阿凡提是個傳說”的音效,以此渲染出神秘的魔幻色彩。
下半場中,月亮仙子和紅柳樹精一靜一動、一仙一精、一唱一跳,幫著阿凡提一起造夢。而阿娜爾罕和賽芘娜兩個小姑娘,則在其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台下的觀眾們可以跟隨著兩人的視角,看阿凡提智斗巴依。
樂隊編制
該劇中使用了室內樂的樂隊編制,由六個弦樂和長笛、單簧管、鋼琴,以及新疆特色樂器熱瓦普、手鼓等打擊樂組成。
演出信息
以上資料參考
作品評價
《阿凡提》雖然只有70分鐘左右,體量也不甚宏大,但歌劇的“完整性”被全面展現:阿凡提、巴依老爺等一眾角色個性鮮明,引領小朋友們探尋明亮的大調、陰鬱的小調如何塑造人物;22名演奏家組成的“樂團”包含了必要的弦樂、管樂、打擊樂,聲部齊全;舞美、燈光、多媒體等呈現手段全部到位,讓孩子們清楚地看見歌劇是一門綜合藝術。
更加難能可貴的,《阿凡提》不低幼,哄孩子玩兒一般的粗糙互動和說教橋段,在這裡並未出現,主創團隊沒有臆想孩子們應該從觀演中學習什麼,所有演員的表演自然真誠,角色有血有肉,就連大反派巴依老爺也壞得有點可愛。
對孩子們的平視與尊重,或許是《阿凡提》能迅速站穩腳跟的關鍵核心所在。《阿凡提》不僅是一部獻給小朋友的禮物,陪伴孩子們而來的家長也能從中收穫一份感動。(《北京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