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庫勒火山群位於新疆于田縣以南約120km的青藏高原西北緣的西崑侖山,由10餘座主火山和數十個子火山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阿其克庫勒火山
- 外文名稱:不詳
- 地理位置:新疆于田縣
- 著名景點:西山、阿什山、大黑山、烏魯克山
簡述,噴發歷史,地理資源,
簡述
阿什庫勒火山群位於新疆于田縣以南約120km的青藏高原西北緣的西崑侖山,由10餘座主火山和數十個子火山組成,包括西山、阿什山、大黑山、烏魯克山、迷宮山、月牙山、氂牛山、黑龍山、馬蹄山、東山和椅子山等。
噴發歷史
這些火山幾乎均為中心式噴發,形成圓錐狀或截頂圓錐狀火山錐,絕大多數火山是第四紀形成的,最近的一次為1951年5月27日阿什火山噴發(劉嘉麒和買買提依明,1990)。
據新疆日報1951年7月5日報導:“在於田縣蘇巴什以南,崑崙大坂西溝一帶,5月27日上午9時50分發生火山爆發。
第一次爆發時只見一個山頭上發出轟隆巨響,接著菸灰像一條大圓柱似的自山頂冒出。
接著又連續爆發了3次,每次只隔幾分鐘,未發出巨響,只有菸灰上冒。以後幾天又看到火山冒煙……”。
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次關於火山噴發的報導。根據報導和有關的考察意見,此次火山噴發屬爆炸式噴發,比較一致的看法無熔岩溢出。
由於這裡數十座火山都保存較完好,1951年噴發距今已約50年,特別是沒有熔岩流的溢出,缺乏明顯的地貌標誌。
因此,鄧萬明(1989)對阿什山火山(或稱為1號火山)是否就是1951年5月27日噴發的火山提出質疑。
這給我國境內最新活動火山打了個大問號,也由此可見對歷史記載的火山噴發時間、地點的確定實非易事。
地理資源
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濕氣不易進入,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變化大,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空氣乾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一般說,冬季氣溫北疆高於南疆,夏季氣溫南疆高於北疆。
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準噶爾盆地為零下20度以下,該盆地北緣的富蘊縣絕對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50.15度,是全國最冷的地區之一。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號稱“火洲”的吐魯番為33度以上,絕對最高氣溫曾達至49.6度,居全國之冠。
由於新疆大部分地區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溫差極大,故歷來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之說。
新疆北部有阿爾泰山,南部有崑崙山、喀喇崑崙山\阿爾金山和天山,天山作為新疆象徵,橫貫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準噶爾盆地。
習慣上把天山以南地區叫南疆,天山以北地區叫北疆,把哈密、吐魯番盆地叫東疆。
新疆三大山脈的積雪、冰川孕育匯集為500多條河流,分布於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較大的有塔里木河(我國最大的內陸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流入北冰洋)、瑪納斯河、烏倫古河、開都河等20多條。許多河流的兩岸,都有無數的綠洲,頗富“十里桃花萬楊柳”的塞外風光.新疆有許多自然景觀優美的湖泊,總面積達9,700平方公里,占全疆總面積的0.6%以上,其中著名的十大湖泊是:博斯騰湖、艾比湖、布倫托海、阿雅格庫里湖、賽里木湖、阿其格庫勒湖、鯨魚湖、吉力湖、阿克薩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境內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冰川,總計1.86萬餘條,總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占全國冰川面積的42%,冰儲量2.58億立方米,是新疆的天然“固體水庫”。
新疆的水資源極為豐富,人均占有量居全國前列.大沙漠占全國沙漠面積的2/3,其中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乾沙漠的面積為33.67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沙漠,為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僅次於阿拉伯半島上的魯卜哈利沙漠。
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48,000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二大沙漠。
新疆沙漠中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和礦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