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縣哈薩克族氈房製作工藝,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傳統技藝,甘肅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肅省阿克塞縣群藝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克塞縣哈薩克族氈房製作工藝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保存單位:甘肅省阿克塞縣群藝館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
歷史淵源
氈房是哈薩克族傳統民居建築中最為普及、最為常見、造型獨特、結構簡便的建築類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 哈薩克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在同大自然的不懈抗爭中創造了適合遊牧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便於施工安裝、攜帶簡便、實用經濟、具有草原特色和藝術風格的住宅和生產建築。哈薩克族傳統建築是哈薩克族人民長期生活經驗和創造智慧的結晶。 氈房,哈薩克語之為稱“宇”,它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並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點。房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千百年來一直為哈薩克牧民所喜愛,由於是用白色氈子做成,氈房裡又布置得十分講究,人們稱之為白色的宮殿。
工藝特徵
氈房技術不單單是一種實用技術,而且是一種藝術創作。同時,氈房技術又具較高的美學價值。 哈薩克氈房有別於蒙古包,這是因為它是曲型的彎拱結構,是由小球體形狀的頂部、載頭圓錐體形狀的中部和圓柱體形狀的主體組成。 其結構主要由支承頂部荷載的結構——頂傳、遞上部荷載並支承重部荷載的結構——彎頭斜撐及傳遞並支承全部荷載的主體結構——格構架構成。具有獨特的製造和裝配工藝,不但很普及而且歷史悠久。通常把遊牧民族的住房描寫為“穹”。所謂“窮廬”,即“穹拱式房舍,指的是氈房的形狀。主要原料是羊毛。氈子的主要作用是防寒防水及防曬避風。氈房的氈子要求輕便、簡潔、便於攜帶和裝配。同時氈子的顏色決定了氈房的外觀。氈房除氈子外,還有很重要的維護結構——草簾。 氈房的主要骨架由頂拱、彎頭斜撐、格構架及門框等四大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