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卡普羅

阿倫·卡普羅

阿倫·卡普羅(1927年6月-2006年4月),美國行為藝術家、偶發藝術創始人和倡導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倫·卡普羅
  • 外文名:AllanKaprow
AllanKaprow 阿倫·卡普羅
關於偶發藝術這一名稱的來源,卡普羅說過︰"偶發藝術的名稱,實是運氣不佳。本來它並非表現另一種藝術形式,只不過是在1958-1959年間,就我所策劃的觀念上,定出的一個名稱而已,是一個中性的語彙。我以為這一名稱定能避免使人聯想到已知的腳本、表演、遊戲、運動、戲劇、綜合藝術等錯誤的觀念,誰知不久它就被其他藝術家及報紙大事宣揚。如今不知道我名字的人,甚至不了解偶發藝術的人,也時常在他們的談話中提及這個詞。按照目前流行的語意,它是指'偶然會發生什麼事情'等,指自然發生的事件吧!"偶發藝術就這樣成為一個固定的藝術術語。偶發藝術也被認為是出自拼貼的原則,只不過這時拼貼從靜止發展為"活動"。卡普洛也曾對"偶發藝術"下過一個定義,他說︰"在超過一個時間和一個地點的情況下,去表演或理解一些事件的集合。它的物質環境,是直接運用可以利用的、或者稍加改動就可以利用的東西來構成的;就其各種活動而言,可以是有點創造性的,或者是平平常常的。一個偶發事件,並不象舞台演出,它可以在超級市場裡出現,可以出現在賓士的公路上,可是在一堆破亂下出現,也可以出現在朋友的廚房裡,或者是立即出現,或者是相繼出現。假若使相繼出現,時間也許會拖長到一年多。偶發是按照計畫表演的,但是沒有排練,沒有觀眾或者沒有重複。它是一種藝術,而且似乎是更接近生活的藝術。"
偶發藝術的第一個展覽是卡普洛所做的《6個部分中的18個偶發事件》。1959年,他在紐約進行了此次行為。卡普洛等6人參加表演,此外喬治‧西格爾(George Segal)、薩姆‧弗朗西斯(Sam Francis)等8位藝術家也來助興。在給觀眾的邀請信中,藝術家說道︰請不要期望有繪畫、雕塑、舞蹈、音樂之類的"作品",我們不打算提供任何此類的東西,我們只想提供某種身臨其境的場合。果然,觀眾在畫廊里看到的是用木條和半透明的塑膠薄膜所分割成的三個小房間和一條走廊,在每個房間中都有顏色各異,明暗不等的照明光源和各類招貼,還有椅子供觀眾休息。因為每個房間被分為兩部分,而每個部分又安排了三次活動,所以加起來稱作"6個部分中的18個偶發事件"。卡普洛把每次將要發生的事情寫在卡片上,分發給觀眾,指導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依次參與不同房間的不同活動。這些活動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和聯繫,就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能踫到的事情,比如說話、朗誦、演奏樂器、行走、畫畫、擠橘子汁等。雖然這次展覽事先曾有過計畫和演習,但是隨機和偶然是其主要特徵。它的非刻意性、無目的性同卡普羅所欲傳達的藝術與生活相類似的觀點正好吻合。它的偶然性還表現在︰僅此一次,無法重複。觀眾就座後,表演開始,其中的一個部分是這樣的︰
鈴聲一響,傳出悅耳的電子音樂,第三個房間內藍色、白色照明燈熄滅。走廊里出現了兩男三女,他們面無表情,逕自一線走動,做直角轉向。男人走進第一室,女人走進第二室。第一室中的男人,把兩手放在臀後;第二室中,一個女人用左手指示地板,另一個女人以右手臂接觸左手後,行進數步。在第三室中開始放映幻燈片時,第三個女人就從第二室走進第三室,把窗簾拉下,在投射於窗簾上的抽象圖形前,無聲地進行表演。不久,音樂停止,經過5分鐘靜默後,鈴聲再度響起,演出者逐漸消失。
從第一個偶發藝術的演出來看,卡普羅把行為、影像、聲光、文字、實物等材料和效果拼合在一起,以創造一種奇特的、衝擊力極強的效果。這完全不同於以前"安靜的"、固定的、"死的"藝術,它是一種偶然的、"活"的藝術,強調觀眾的參與和創造。後來,這種方式為藝術家們所喜好,他們多以設計好的、編排好的場景、節奏和順序來進行"表演",逐漸發展為範圍更廣泛的一種藝術樣式——行為藝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