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蔓荊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四。具有疏風清熱,養陰平肝之功效。主治風熱目赤,昏澀磣痛。
基本介紹
- 名稱:防風蔓荊丸
-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 功用:疏風清熱,養陰平肝
- 主治:風熱目赤,昏澀磣痛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文獻摘要,
組成
防風(去叉)二兩半,蔓荊實(去皮)、羚羊角(鎊)、玄參、山梔子仁各一兩半,萎蕤、大麻仁(研)、芍藥、朴消(研)各三兩,黃連(去須)、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菊花三分,麥門冬(去心,焙)二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食後臨臥溫漿水送下。
功用
疏風清熱,養陰平肝。
主治
風熱目赤,昏澀磣痛。
文獻摘要
《中華眼科方劑全書》:“防風蔓荊丸,治風熱目赤,昏澀磣痛。防風(去叉)75克,蔓荊子(去皮)、羚羊角(鎊)、玄參、山梔子仁各45克,萎蕤、大麻仁(研)、芍藥、朴硝(研)各90克,黃連(去須)、枳殼(去瓤,麩炒)各30克,菊花1克,麥門冬(去心,焙)60克。搗研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後臨臥溫漿水送下,漸加至30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