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諸暨市轄鎮。位於市境東北部。轄包村、大白浦、何家山頭、橫闊、金家站、金嶺、綠源、潘家塢、青山嶺、阮家埠、視北、視南、檀溪、桃園、王殿畈、楊梅橋17個行政村。
沿革
1956年為東白鄉,1958年屬五星公社,1961年析置阮市公社,1983年為阮市鄉,1986年建鎮。1996年,面積70.4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轄阮市、金嶺、橫闊、金家站、中金、下金、何家山頭、何家塔、西湖埂頭、蘭嶺、包村、宜仁、古唐等42個行政村。1999年末轄42村,人口35835人,面積70.43平方千米。2000年末人口35835人。2001年末人口35815人,面積70.4平方千米;2002年末人口35772人,2003年末人口35558人。
2005年末,面積70.43平方千米,人口3.55萬人,轄阮市、金嶺、東里、花園、橫闊、甘溪塢、袁村、董公、金家站、中金、下金、湯山、塘峰、傅村、黃村、柁山塢、何家山頭、新中、新華、何家塔、西湖埂頭、徐家塘、外白浦、白浦、上檀、下檀、良戈舍、西山、蘭嶺、後旺、包村、甘嶺、宜仁、古唐、述塘下、下宣埠、硃砂、庠下、烏程、潘家塢、王家塢、營盤42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鎮政府駐阮市村。
經濟
阮市鎮位於
諸暨市東北部,東近紹興,南連楓橋,西接山下湖,北鄰店口,總面積70.43平方公里,2006年9月行政村規模調整後為1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5萬。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7億元,工業總產值65.3億元,農業總產值1.5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750元,是紹興市級首批小康鄉鎮、紹興市“三無”鄉鎮、市級文明鎮。下轄42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總人口35815人。
阮市是諸暨市糧食生產、珍珠養殖、漁業生產的重點鎮之一,素稱“魚米之鄉”,農、林、牧、副、漁均得到全面發展。全鎮有耕地33732畝,其中水田30855畝,旱地2877畝,山林44553畝,茶園3051畝,花木4000餘畝,國內生產總值47684萬元,其中第一產業7945萬元,第二產業30672萬元,第三產業9067萬元,人均純收入8337元。2001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3億元,糧食生產1497.7萬公斤。全鎮有10多個村形成了一村一品或一村一場的生產格局,主要產品有食用筍、板栗、黑梨、楊梅等。
全鎮有各類企業2000多家,2個市級工業規模企業,浙江建培紡織有限公司、浙江中強紡織有限公司;一個市級苗子企業,諸暨市富浩輕紡有限公司;年產值500萬元上的企業有17家;有車床2000多台,主要生產空調、水暖、汽車配件等;有各類織機4500台,圍塘養蚌10500畝,初步形成了五金機械製造業、輕紡織造業、珍珠養殖業三大塊狀經濟。2001年底,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2.97億元,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8337元。
全鎮有初級中學一所,完全國小8所,幼稚園25所,學生入學率達99.8%。有一所衛生總院,二所衛生分院,40個村級衛生保健站,有郵電所3個。.
名稱由來
明末清初,此地有條通往
臨浦、
杭州等地的河江,並設有
船埠,當時,該村有一進士姓阮,故取名阮家埠。後店鋪不斷增加,引成一個集市。解放後,改名為阮市,鎮名亦由此而來。
經濟狀況
工業經濟
截至2006年底,全鎮有各類企業2300多家,其中市級規模企業2家,苗子企業2家,年銷售500萬元以上企業42家,主要為五金機械製造業、輕紡加工織造業、炒貨業三大產業經濟,有各類車床3500餘台,主要生產空調、水暖、汽車配件等,有各類織機6500多台,養殖珍珠11000畝,全鎮有近1000餘人常年在外從事炒貨業,年產各類中高檔炒貨一萬餘噸,塊狀經濟的迅猛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我鎮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2006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65.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4750元。
效益農業
截至2006年底,阮市鎮有耕地面積34055畝,其中水田31797畝,山林面積44553畝,茶園面積1873畝。2006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57億元,糧食總產量17107萬公斤。
阮市鎮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效益農業,珍珠養殖和花卉種植已成為阮市效益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到2006年底,全鎮珍珠養殖面積11000畝,花木種植面積12000畝,建立千畝花木示範基地一個,花木和經濟林品種達到400餘種。糧食總產量年均穩定在1萬噸以上,阮市農業園區被評為市十佳農業園區。
新農建設
阮市鎮以“爭創紹興市新農村建設示範鎮,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先行區”為目標,加大新農村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力度,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也碩果纍纍,截至2006年底,全鎮有籃球場53個,文體活動公園12個,村級圖書閱覽室15個,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紅紅火火。06年被評為紹興市文化示範鎮鄉、省小康型老年體育鄉鎮。
旅遊資源
阮市鎮的人文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風景秀麗的白塔湖;太平天國革命戰役遺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下檀村的印紋硬陶窯址和位於柁山塢村的印紋硬陶窯址;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何家山頭村何赤華烈士墓和何文隆縣長墓地、阮市村北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地遺址(接嬰堂)。
阮市還是傳說中的越國古都所在地,現還留有象馬塢、良戈舍、營盤、黃連畈(原名皇殿畈)、天子山、長安山等一些地名。
名特土產
“視北瓜子”曾經是
諸暨的一門有影響力的產業,在八十年代十分的紅火。在經歷九十年代初的低潮後,又有了飛速發展。截至2006年底,全鎮共有各類炒貨廠200餘家,從業人員2000餘名,常年生產西瓜子、向日葵、花生、松子、香榧、小核桃等各種產品,並已形成象諸暨市天星食品有限公司、諸暨市阮市陳林炒貨有限公司、諸暨市偉業炒貨廠等具有一定規模的龍頭企業。
基礎設施
阮市鎮風光旖旎,人文薈萃,美麗的白塔湖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其中,淳樸的民風孕育出革命烈士何赤華、人民的好縣長何文隆、教育家金海觀等一批鄉賢名士。境內有市級文保單位3處,即檀溪村及大白浦村前山嘴的春秋戰國時期印紋硬陶窯址各1處,阮家埠村育嬰堂1處。阮市鎮交通便捷,楓湄公路、阮山公路穿鎮而過,直通市區及紹興、
楓橋、
山下湖、
店口。鎮政府所在地的阮家埠集鎮配套設施齊全,建有“友好廣場”一個,鎮中心學校一座,鎮文化活動中心一個。
環境保護
白塔湖是阮市鎮的主要
水資源。原先,這裡工業廢水不達標排放,生活垃圾的隨地亂倒問題十分突出,現這一現象正在得到消除。2001年,諸暨市委、市政府下大決心集中整治白塔湖,阮市鎮黨委、政府以白塔湖整治為契機,在阮市鎮範圍內開展了聲勢浩大的
環境整治,成立了村級衛生整治和企業污染源整治兩個領導小組,分別向工業污染和生產污染開刀。鎮政府在一律禁止申報水污染工業項目的基礎上,加大對污染企業的清理力度,通過家庭工業聯合小區的方式,讓污染企業走集中生產、集中治理污染之路。在生活污染整治上,鎮黨委、政府努力倡導民眾文明的生活方式。2008年上半年,阮市鎮又投資300多萬元開展大規模的河道清淤工程。現沿湖已根本看不見一點生活垃圾,9個行政村也都相繼建立了垃圾填埋場,還落實村級衛生保潔制度。與此同時,阮市鎮黨委、政府適時提出了建設生態村的口號,並在阮市鎮範圍內鋪開。阮市鎮道路、河道宜林地段的綠化率都在95%以上,對一些空閒地、農民房前屋後的空地,做到見縫插綠。2007年上半年,花園村投資22萬元,在全村道路兩邊都種上了桂花樹,並建造了可供村民鍛鍊、
娛樂的山坡公園,還無償提供桂花苗供農戶在家庭空閒地種植,使花園村農戶庭院綠化率在90%左右。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阮市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