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四娣

阮四娣

阮四娣,上海金山區漕涇人,畫家。主攻金山農民畫,曾獲文化部授予“2004年中國現代民間繪畫優秀畫家”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阮四娣
  • 職業:金山農民畫成就最大的畫家之一
  • 主要成就:文化部授予“2004年中國現代民間繪畫優秀畫家”稱號
  • 出生地:上海金山區漕涇
簡介,摘要,人生經歷,1994年,職位,主要作品,特點,1974年起,作品風格,風格,10月18日至22日,1984年,

簡介

第七屆中國藝術節上,98歲的上海金山農民畫女畫家阮四娣被文化部授予“2004年中國現代民間繪畫優秀畫家”稱號。 阮婆婆13歲起,學過剪紙繡花、織土布,這些女紅農家活為她日後作畫打下了基礎。

摘要

阮婆婆72歲開始學農民畫,初出茅廬便有《竹林里的吹笛人》獲得上海市“江南之春”一等獎,接著,《孵蛋》又獲全國農民畫二等獎。 第七屆中國藝術節上,98歲的上海金山農民畫女畫家阮四娣被文化部授予“2004年中國現代民間繪畫優秀畫家”稱號。 阮婆婆13歲起,學過剪紙繡花、織土布,這些女紅農家活為她日後
作畫打下了基礎。阮婆婆72歲開始學農民畫,初出茅廬便有《竹林里的吹笛人》獲得上海市“江南之春”一等獎,接著,《孵蛋》又獲全國農民畫二等獎。

人生經歷

1994年

,阮婆婆住宿在金山農民畫院裡,獨住一個房間。88歲老人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她努力作畫,其時闌尾炎發作,卻一聲不吭,後來別人發現阮婆婆狼潤婚的臉色不對,送她去醫院檢查,闌尾炎已變成腹膜炎。開了一刀,婆婆奇蹟般愚習才地康復了。手術後,她回到建國村,堅持作畫,又出許多佳作。1996年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世界名人證書”。有人慕名來到漕涇鎮建國村,一睹90歲高齡的阮四娣老人的風采,那時老人鋪紙揮毫,當場表演作畫。阮婆婆家裡原是開米行的。她為人善良,如果隔壁人家揭不開鍋,她會送糧食過去,她一生中說不清接濟過人多少次。她心胸開闊,從未與鄰居紅過臉。有人到她家來玩,身邊只要有一粒糖,她也會掏出來給你。

職位

她是上海市美協會員,曾任上海剪紙學會理事。1907年1月,她出生在上海金山區一戶世代農民家庭,家境貧寒沒錢念書,但農家女心靈手巧,13歲起她就跟長輩學習剪紙,後來成為當地聞名的剪紙能手。她的剪紙作品被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作為上海三大剪紙名家之一收藏,曾赴法國展出。阮四娣的畫也取材於農村田野及生活,充滿鄉土情趣,年事已高的她仍奮力筆耕。
在展廳里見到貴州著名農民畫家彭德銀那幅引起畫壇震驚的《木葉情》時,驚喜地發現他本人就在旁邊。“我的老家是貴州西部最貧窮的赫章縣野馬川鎮,苗家灶火旁我聆聽老人講述那動人和悲壯的傳說,在彝寨篝火旁我看到了慶祝豐收的歡樂,山里人生活的艱辛和樂觀心態在我心靈深處常常撞擊出激情的火花和創作的衝動。最初的習畫是一塊寬大的木板放在囤籮上,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伴著我,我把看到的、聽到的,還有自己的願望和熱情都融入了畫中。”彭德銀用那山里人特有的粗獷和倔強,使藝術殿堂洞開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中國美術館破例為他舉恥束寒組辦個人畫展,創造了全國第一個青年農民畫家登上中國最高美術殿堂的奇蹟,他的《木葉情》等作品先後被外交部選為“國禮”贈送給聯合國領導人
阮四娣
阮四娣

主要作品

特點

一幅幅散發著鄉土氣息的金山農民畫,出現在了時尚展廳外灘18號創意中心。金山農民畫從1977年已走過30個春秋。金山農民畫是從千百年世代相傳的金山民間美術中脫穎而出的民間藝術珍品,來源於民間的藍印花布、剪紙、刺繡、編織木雕等傳統工藝,構思質樸、用筆酣暢,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

1974年起

金山文化館的美術老師吳彤章等在金山縣舉辦培訓符雅譽班,一批土生土長的農家子女成了農民畫作者。1977年,162幅金山農民畫終於首次在上海美術館展出,以其強烈的藝術風格,濃郁的江南田園氣息轟動上海灘。
造型誇張、色彩明快、構圖飽滿、富有江南風俗情趣、筆隨心走、彩由情敷、以拙勝巧。這些詞語都可以表達農民畫給人的印象,而且這些印象最終形成了人們對金山農民畫獨特藝術風格的認識。
早期的金山農民畫作品中,兩位藝術家的名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金英、阮四娣。曹金英本是刺繡能手,沒有繪畫基礎,在輔導員的指導下,她從一位民間刺繡婦女變成了成功的藝術家,《舉國歡慶》《魚塘》《滿月》等作品均受到大家的喜歡。而阮四娣這位百歲老人雖已永遠地離開我們,卻留下了珍貴的藝術作品:《孵蛋》《花與雞》等。 到了80年代,金山農民畫在技法上更加成熟,創作隊伍已發展到100多人。他們中大多是婦女、知識青年、民間工匠。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都熟悉農村的生活,作品中帶有較強的個性。張婉英與張新英是這一時期湧現出的優秀藝術家。在昨天的展覽上,年輕的農民畫家陸永殼煉忠創作的《農家樂》長卷吸引了許多觀者。這是一幅長15米,包含5000多位人物,歷時4年完成的長卷作品,反映了金山人民過年時的場景轎重槓尋。

作品風格

風格

金山農民畫走過了30年的歷程,至今,數以萬計的作品先後赴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銷售,共有200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上海美術館等單位收藏,數百幅作品獲得碑燥樂全國獎項。在本次展覽中更是有近80幅作品參展,包含了各個時期藝術家的精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李教授面對這些富有生活氣息的藝術品,感慨地說:這是我們本民族的東西,金山農民畫應該保持自己的傳統,不要與國際接軌。
一些農民畫家由賣畫而富,脫離了農村生活。他們的下一代畫家,也只是把農民畫作為一種愛好。生活環境的改變,使他們與民俗習慣脫了節。金山的文化部門感覺到了這種危機的存在 許多人開始意識到,農民畫的題材可以變、表現手法可以變,但決定作品生命的鄉土氣息永遠也不能變 。

10月18日至22日

,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國金山國際民間繪畫邀請展在上海金山區舉行。來自陝西雲南浙江等13個省、市、自治區“民間藝術之鄉”的160幅作品,和美歐等國20位藝術家的115幅作品展。 舉辦如此盛大規模的國際性民間繪畫展,在金山歷史上還是等一次,但金山農民畫卻早已蜚聲海內外。自上世紀70年代起,金山農民畫廣泛汲取刺繡、剪紙、雕塑、灶壁畫等多種民間藝術精華,創立了獨特的藝術形式,用絢爛的色彩和質樸的藝術語言,征服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民間藝術愛好者和收藏者。
淡藍色的雞蛋、寒冬中的柳枝。 用最美的方法畫最美的東西 。“我們是自己覺得怎么美就怎么畫,並不一定是寫實的,這在用色上體現得最突出。”金山區楓涇鎮的農民畫家季芳說。金山農民畫在用色上可以不符合所繪物象的固有色彩,而是根據氣氛和感情的需要進行選擇搭配。已故農民畫家阮四娣的代表作《孵蛋》就把老母雞畫成了五彩的,光是雞尾巴就有紅、黃、黑、紫、藍5種顏色,母雞身下孵的蛋也著上了紅色和淡藍色。雖然與雞的自然色相去甚遠,但成功地起到了借色彩抒發情感的藝術效果。 金山農民畫在構圖上也把美作為第一因素。阮四娣說過:“畫畫是為了好看,要選最美的來畫。”所以,她畫雞畫出了雞的腳掌心,她認為雞腳掌像朵花,比雞腳板“美”。 金山農民畫院副院長阮章雲介紹,金山農民畫不是憑寫生作畫,而是依據對物體特徵的理解、依據整體印象作畫。因此,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物種被隨心所欲地表現在一起,不受焦點透視、散點透視原理的約束。往往在一幅畫中採用仰視、平視、俯視等違反透視的藝術手法。比如農民畫家陳芙蓉的《賀新年》,寒冬臘月也可以鮮花盛開、柳枝飄舞。由於不講究透視,在她的畫中,樹長在了房子上,行人也走在了房頂上,但是可以感受到強烈的、稚拙的美。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越是有個性的藝術就越趨向於開放和國際化,金山農民畫的誕生就說明了這一點。 1974年,陝西戶縣農民畫展在上海展出,推動了金山的美術創作,當時的金山縣文化館美術輔導老師先後選擇農村民間工匠、插隊知青參加農民畫創作學習班,經過不斷摸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1980年春,金山農民畫首次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中央工藝美院院長張仃說,金山農民畫讓人興奮,是真善美的化身,是高質量的農民藝術。這次展覽,奠定了金山農民畫在美術界的地位,為其創造了走向世界的良好條件。當年9月,參展的138幅作品赴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展出,受到國際友人的熱情讚揚,被譽為“中國最優秀的民間藝術”。
阮四娣
阮四娣

1984年

金山縣政府在朱涇鎮投資興建了金山農民畫院,為農民畫的創作、收藏、銷售、開發等提供專門服務,先後有6000多幅作品赴歐、美等地展出,有5000餘幅作品在北京等國內10餘座城市展出。金山農民畫聲名遠揚,買畫的人紛至沓來。農民畫家曹金根的作品《放牛娃》、《喜慶節日》還被聯合國國際兒童基金會選作世界兒童營養餐的宣傳畫。因農民畫而走向世界的藝術家還有很多,季芳則是非常幸運的一位。今年日本愛知世博會期間,她作為中國民間繪畫的代表之一,在世博會中國館進行了6天的現場作畫,她興奮地告訴筆者:“每天都有很多人圍在我周圍看我畫畫,有的拍照,有的錄像,還有很多人要買我的畫。” 形成“以畫養畫”的良性循環

1974年起

金山文化館的美術老師吳彤章等在金山縣舉辦培訓班,一批土生土長的農家子女成了農民畫作者。1977年,162幅金山農民畫終於首次在上海美術館展出,以其強烈的藝術風格,濃郁的江南田園氣息轟動上海灘。
造型誇張、色彩明快、構圖飽滿、富有江南風俗情趣、筆隨心走、彩由情敷、以拙勝巧。這些詞語都可以表達農民畫給人的印象,而且這些印象最終形成了人們對金山農民畫獨特藝術風格的認識。
早期的金山農民畫作品中,兩位藝術家的名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金英、阮四娣。曹金英本是刺繡能手,沒有繪畫基礎,在輔導員的指導下,她從一位民間刺繡婦女變成了成功的藝術家,《舉國歡慶》《魚塘》《滿月》等作品均受到大家的喜歡。而阮四娣這位百歲老人雖已永遠地離開我們,卻留下了珍貴的藝術作品:《孵蛋》《花與雞》等。 到了80年代,金山農民畫在技法上更加成熟,創作隊伍已發展到100多人。他們中大多是婦女、知識青年、民間工匠。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都熟悉農村的生活,作品中帶有較強的個性。張婉英與張新英是這一時期湧現出的優秀藝術家。在昨天的展覽上,年輕的農民畫家陸永忠創作的《農家樂》長卷吸引了許多觀者。這是一幅長15米,包含5000多位人物,歷時4年完成的長卷作品,反映了金山人民過年時的場景。

作品風格

風格

金山農民畫走過了30年的歷程,至今,數以萬計的作品先後赴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銷售,共有200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上海美術館等單位收藏,數百幅作品獲得全國獎項。在本次展覽中更是有近80幅作品參展,包含了各個時期藝術家的精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李教授面對這些富有生活氣息的藝術品,感慨地說:這是我們本民族的東西,金山農民畫應該保持自己的傳統,不要與國際接軌。
一些農民畫家由賣畫而富,脫離了農村生活。他們的下一代畫家,也只是把農民畫作為一種愛好。生活環境的改變,使他們與民俗習慣脫了節。金山的文化部門感覺到了這種危機的存在 許多人開始意識到,農民畫的題材可以變、表現手法可以變,但決定作品生命的鄉土氣息永遠也不能變 。

10月18日至22日

,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國金山國際民間繪畫邀請展在上海金山區舉行。來自陝西雲南浙江等13個省、市、自治區“民間藝術之鄉”的160幅作品,和美歐等國20位藝術家的115幅作品展。 舉辦如此盛大規模的國際性民間繪畫展,在金山歷史上還是等一次,但金山農民畫卻早已蜚聲海內外。自上世紀70年代起,金山農民畫廣泛汲取刺繡、剪紙、雕塑、灶壁畫等多種民間藝術精華,創立了獨特的藝術形式,用絢爛的色彩和質樸的藝術語言,征服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民間藝術愛好者和收藏者。
淡藍色的雞蛋、寒冬中的柳枝。 用最美的方法畫最美的東西 。“我們是自己覺得怎么美就怎么畫,並不一定是寫實的,這在用色上體現得最突出。”金山區楓涇鎮的農民畫家季芳說。金山農民畫在用色上可以不符合所繪物象的固有色彩,而是根據氣氛和感情的需要進行選擇搭配。已故農民畫家阮四娣的代表作《孵蛋》就把老母雞畫成了五彩的,光是雞尾巴就有紅、黃、黑、紫、藍5種顏色,母雞身下孵的蛋也著上了紅色和淡藍色。雖然與雞的自然色相去甚遠,但成功地起到了借色彩抒發情感的藝術效果。 金山農民畫在構圖上也把美作為第一因素。阮四娣說過:“畫畫是為了好看,要選最美的來畫。”所以,她畫雞畫出了雞的腳掌心,她認為雞腳掌像朵花,比雞腳板“美”。 金山農民畫院副院長阮章雲介紹,金山農民畫不是憑寫生作畫,而是依據對物體特徵的理解、依據整體印象作畫。因此,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物種被隨心所欲地表現在一起,不受焦點透視、散點透視原理的約束。往往在一幅畫中採用仰視、平視、俯視等違反透視的藝術手法。比如農民畫家陳芙蓉的《賀新年》,寒冬臘月也可以鮮花盛開、柳枝飄舞。由於不講究透視,在她的畫中,樹長在了房子上,行人也走在了房頂上,但是可以感受到強烈的、稚拙的美。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越是有個性的藝術就越趨向於開放和國際化,金山農民畫的誕生就說明了這一點。 1974年,陝西戶縣農民畫展在上海展出,推動了金山的美術創作,當時的金山縣文化館美術輔導老師先後選擇農村民間工匠、插隊知青參加農民畫創作學習班,經過不斷摸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1980年春,金山農民畫首次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中央工藝美院院長張仃說,金山農民畫讓人興奮,是真善美的化身,是高質量的農民藝術。這次展覽,奠定了金山農民畫在美術界的地位,為其創造了走向世界的良好條件。當年9月,參展的138幅作品赴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展出,受到國際友人的熱情讚揚,被譽為“中國最優秀的民間藝術”。
阮四娣
阮四娣

1984年

金山縣政府在朱涇鎮投資興建了金山農民畫院,為農民畫的創作、收藏、銷售、開發等提供專門服務,先後有6000多幅作品赴歐、美等地展出,有5000餘幅作品在北京等國內10餘座城市展出。金山農民畫聲名遠揚,買畫的人紛至沓來。農民畫家曹金根的作品《放牛娃》、《喜慶節日》還被聯合國國際兒童基金會選作世界兒童營養餐的宣傳畫。因農民畫而走向世界的藝術家還有很多,季芳則是非常幸運的一位。今年日本愛知世博會期間,她作為中國民間繪畫的代表之一,在世博會中國館進行了6天的現場作畫,她興奮地告訴筆者:“每天都有很多人圍在我周圍看我畫畫,有的拍照,有的錄像,還有很多人要買我的畫。” 形成“以畫養畫”的良性循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