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通閣並序》為李光所做七言古詩。這首詩讚揚瓊州太守鄭元壽,浚川築堤,發展交通、商業的功績。然利民當前急須除去民奸國賊。不久君將北歸,希望踏遍海內十州。此詩因人而作,因時而發,含意深刻,表現詩人憂國傷時的思想感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阜通閣並序》
- 創作年代:宋朝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李光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阜通閣並序①
元壽使君②到官未幾,浚川築堤,以通商賈之利,急先務也。扁其榜曰“阜通”。辱示佳章,因次其韻③。
危閣崢嶸枕碧流,籌心計慮匪人謀。
千颿④不隔雲中樹,萬貸來從徽外舟⑤。
富國要先除國蠹⑥,利民須急去民蟊⑦。
使君不日歸華近⑧,要路翱翔遍十州⑨。
作品注釋
①阜通閣,為宋瓊州太守鄭元壽浚川築堤後所建,標誌“以通商賈之利。”《周禮·宮大宰》:“六曰商賈阜通貨賄”。鄭玄註:“阜,盛也。”又《書·官》:“阜成兆民”孔傳:“大成兆民”此取“盛”。“大”之義。
②使君,舊時尊稱奉命出使的官員,漢時稱剌史為使君,漢以後用以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③“辱示”以下二句,意為鄭元壽將扁榜及題詩送給李光看,提意見,李依其詩韻作此詩。次,猶言“步”,依其詩韻和之。
④颿,“帆”的異體字,即帆船。
⑤徽外舟,邊界之外來的船。徽外,邊界之外,這裡指島外。《漢書·通傳》:“人有告通盜出徽外鑄錢。”
⑥國蠹,指誤國奸臣。蠹,蛀蟲。
⑦民蟊,指殃民的貪官。蟊,專吃稻根的害蟲。
⑧“使君”句,大意謂使君不久的將來北歸。“華”與“夷”對稱。
⑨十州,禹治水時置九州,至舜則置為十二州。這裡的“十州廣泛指全中國各地。
作者簡介
李光(一〇七八~一一五九),字泰發,一作字泰定,號轉物老人(《輿地紀勝》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〇六)進士,調知開化縣,移知常熟縣。入為符寶郎,以言事貶監汀州酒稅。欽宗即位,擢右司諫,遷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書少監。三年,知宣州。改知臨安府。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撫使,改江東安撫大使、知建康府兼壽春府,落職提舉台州崇道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一、五二、五八)。尋知湖州,歷知平江府、台州、溫州。七年,為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書卷一一七)。八年,拜參知政事。九年,因與秦檜不合,出知紹興府,改提舉洞霄宮(同上書卷一二四、一三三)。十一年,貶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瓊州:二十年,移昌化軍;二十五年秦檜死,內遷郴州;二十八年,復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書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〇、一八〇)。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書卷一八二)。孝宗即位,賜訁益莊簡。有前後集三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兩宋名賢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有《莊簡集》十八卷。《宋史》卷三六三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