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特演”即關東軍特別大演習,是日本侵略軍在蘇德戰爭初期準備進攻蘇聯的計畫。
基本介紹
- 全稱:關東軍特別大演習
- 時間:1941年下半年
制定,放棄,
制定
1941年4月13日,日蘇兩國簽訂中立條約,表面上看兩國關係已經緩和,但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卻在考慮新的對蘇戰爭。
1941年6月3、4日,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和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分別會見日本駐納粹德國大使大島浩,再次向他透露出蘇德戰爭即將爆發的情報。大島浩隨即電告東京,但日本內閣以此情報真假難辨為由予以否定。日本軍界卻確信蘇德戰爭即將爆發,但關於日本在蘇德戰爭中應採取什麼政策分歧很大。日本陸軍內部主要有三種主張:第一,把軍事重點放在南方,利用蘇聯對日本北方威脅削弱之機,加強武力南進,以解決戰略物資;第二,把軍事重點放在北方,不論蘇聯遠東軍兵力是否削弱,都應與德軍相呼應,占領蘇聯遠東領土,以確保日本北方的安全;第三,此時不介入對蘇戰爭,也不介入對英戰爭,應等待時機,在北方、南方都要加強準備,提高戰鬥力。
1941年6月14日,陸軍省、參謀本部決定以第三種主張為基礎,制定了《適應形勢轉變的國防國策》。1941年6月18日,參謀本部制定了南北準備戰爭的方案。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1941年6月26日,關東軍參謀長吉本貞一中將向其部下通令:“有關隨著蘇德開戰,關東軍加強備戰的事項,稱之為關東軍特別大演習。”(日本中央公論社《歷史和人物》增刊1983年,第50頁)
1941年6月25日至1941年7月1日,日本軍界和政府就蘇德戰爭爆發與國策問題召開會議。日本外相松岡洋右立即對蘇作戰的主張被否定。1941年7月2日在天皇參加的御前會議上,日本軍界的南北備戰政策得到最後通過,也就是說,參謀本部的南北準備戰爭方案得到天皇的認可。在參謀本部的“方案”中,其北方備戰方案,即被稱之為“關特演”計畫。
放棄
1941年7月7日,日本陸相東條英機正式下令實施“關特演”計畫。日軍準備等待蘇聯遠東軍西調到過半時,再以優勢兵力發動進攻。
但按參謀本部的計畫,日軍發動對蘇進攻時的兵力,應不少於25個師團。而當時日本駐中國東北、朝鮮的兵力僅14個師團。因此還要從本土調入7個師團,從中國關內調入4個師團,另外再從中國關內抽調6個師團作為總預備隊。在戰略物資上,關東軍當時所擁有的彈藥僅可滿足30個師團2-3個月作戰消耗,糧食僅可供16個師團2個月之需,汽油可供16個師團5個月之用。為了準備對蘇戰爭,不得不要從日本本土運去大批作戰物資。
1941年7月12日,日本參謀本部得到的情報說,蘇聯遠東軍兵力西移很少,特別是日軍準備攻擊的烏蘇里江流域地區和黑龍江流域地區尚無移兵跡象。(《通往太平洋戰爭之路》第5卷第321-323頁)
北方的變化未能按日軍所預料的那樣發展,而在南方日軍又遇到極大的阻力。隨著日軍逐步推行南進政策,日美矛盾愈來愈尖銳。美國羅斯福政府於1941年7月26日宣布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1941年8月1日又宣布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等戰略物資。另外,日本加緊對中國國民黨蔣介石政權的誘降活動也始終沒有結果。
面對上述形勢,日本統治集團不得不考慮新的對策。1941年8月9日,日軍參謀本部決定:“無論蘇德戰場如何演變,取消在1941年內解決北方問題的計畫,專心致力於解決南方的方針。”(《大東亞戰爭史》第1卷第162頁)這表明日軍最終放棄執行“關特演”計畫。而後參謀本部制定了《帝國陸軍作戰綱要》規定:(1)以駐中國東北、朝鮮的16個師團來實行對蘇警戒;(2)對中國繼續按既定方針作戰;(3)以11月末為目標,作好對南方開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