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自然保留區

關渡自然保留區

成立於1986年6月27日,關渡自然保留區位於台北市的最西北處,關渡平原的西南側,接近基隆河與淡水河的匯流處,距淡水河出海口約10公里。沿基隆河北岸修建的堤防,將關渡濕地分成南北兩部分,堤防以南的草澤與紅樹林區域即為本自然保留區,北部的區域則由台北市政府花費鉅資建設成關渡自然公園。關渡自然保留區與關渡自然公園二者同為台北市轄區內僅存的濕地環境與候鳥栖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關渡自然保留區
  • 外文名稱:Guandu Nature Reserve
  • 行政區類別:台灣省
  • 所屬地區:台北市
  • 地理位置:台灣島基隆河口濕地
  • 面積:55公頃
範圍,草澤區,樹澤區,自然環境,動、植物資源,棲地環境,歷史沿革,現況與建議,交通狀況,本區保育類動物,瀕臨絕種鳥類,珍貴稀有鳥類,其他應予保育鳥類,

範圍

堤防為腳踏車道,南緣另設定步行棧道的鳥類觀察區。沼澤區區分如下:

草澤區

早期整個河口沼澤區主要植物為生長在泥灘地上的茳茳鹹草蘆葦,也因此成為良好的鳥類棲地,但由於紅樹林侵入僅剩東半部為草澤區。

樹澤區

由於地層下陷加上海水入侵鹽化,使得水筆仔在此落地生根,現今形成西半部30多公頃的紅樹林景觀。

自然環境

1. 氣溫:年均溫約22℃,最低月均溫約15℃,最高月均溫約28.7℃。
2. 雨量:年雨量約2,071公釐。
3. 海拔高度:0~10公尺。
4. 地質:關渡平原內的地層均屬於現代沖積層,附近山區的地層則主要有北邊的更新世火山岩 (凝灰角礫岩),及北投貴子坑一帶的中新世沉積岩。平原的西北緣有金山斷層通過。
5. 地形:本區地勢起伏不大,由北向西南漸低,因此地表水由北向西南流動。堤防南半部為沼澤地形,並有許多潮溪。在漲潮時草澤大部分被淹沒,而紅樹林僅露出樹冠部分;在退潮時則出現大片泥灘。

動、植物資源

由於獨特的沼澤生態環境,這兒的生物多具有相當特別的適應方式。其中最常見的紅樹林植物為水筆仔,以及伴生的蘆葦及茳茳鹹草;此外,泥灘地上的彈塗魚與橫行的招潮蟹,也是本區最易見到的動物種類之一;而沼澤中的魚類與泥地里的底棲無脊椎動物,則是水鳥的重要食物來源。
本區鳥類資源豐富,約達250種以上,是台灣本島生物種類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之一,以候鳥居多,其中又以涉禽為主,如各種?科和鷸科的鳥類。夏季時,這裡是鷺科及秧雞科鳥類繁殖的地方;冬季里,又提供冬侯鳥渡冬的棲所;在春、秋兩季,則成為遷移性鳥類的過境棲地。

棲地環境

本區由於鄰近淡水河口,處於明顯的感潮河段,每天隨著潮來潮去,水位及鹽度的變化極大,形成特殊的生態環境,適合水筆仔生長。沼澤區內的草本植物於秋冬之際枯死,落於泥地,腐爛分解;這些有機物及紅樹林所攔截的中、上游養分,成為本區水生動、植生物的食物來源,也間接供養了許多來此覓食的水鳥。
本區由於蘆葦、茳茳鹹草及紅樹林生長茂盛,隱密性大;再加上泥地鬆軟,不適合人類及其他大型動物活動,人為干擾較少,亦是吸引許多水鳥在此棲息的原因之一。
民國67年左右,水筆仔開始進入本區,起初僅有零星的數棵小苗,隨後由於該地環境極適合水筆仔生長,造成水筆仔的數量急速擴張,至設立保留區時,已有10多公頃的紅樹林,又由於主管單位沒有進行任何的防治措施,水筆仔繼續成長,逐漸取代泥灘、蘆葦和茳茳鹼草之區域,而成為今日約達40公頃之紅樹林景觀。

歷史沿革

清朝初年,此區域為一大片水域。清朝光緒年間開墾成為農地。
1955年後由於台北盆地抽取地下水產生地磐下陷的情形,加上基隆河改道,此區域水患頻仍。
1968年修築關渡堤防後,堤防外農地逐漸廢耕,加上淡水河抽砂以及海水入侵,使堤防外區域形成沼澤地。
有傑克·摩爾(Jack Moll)、布雷克喬(K. T. Blackshaw)及威廉·湯瑪士(William Thomas)等3位美國人於1971年開始在台灣賞鳥並帶動風氣,而關渡宮正前方這片位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交會口右岸的濕地與候鳥栖地便成為賞鳥人士注目的焦點。
1978年水筆仔開始在堤外生長形成紅樹林
由於人為開發使環境遭到破壞,自1981年4月開始有保育人士台北賞鳥會張根巽投書台北市政府要求成立保護區以保護此處豐富的生態環境,受到當時市長李登輝重視。
1983年9月台北市政府將關渡堤防以南至社子島頂端的基隆河口兩岸草澤區,公告為“北市關渡水鳥生態保育區”。
1985年林曜松推動將關渡地區成立結合野鳥保護及教育休閒的“自然公園”概念,在許水德市長任內展開規劃工作。同年10月,由台北賞鳥會舉辦關渡水鳥季活動讓關渡賞鳥活動成名。
1986年6月27日成立“關渡自然保留區”,由台北市政府建設局管理。
1996年台北市政府又成立“關渡自然公園”,正式由官方界定保護區範圍以保護自然的濕地淨土並提供作為保護、教育、休閒及研究的場所。2001年12月1日,台北市政府委由財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管理關渡自然公園。

現況與建議

本區因過去多年來淡水河抽砂及抽取地下水,致使地層嚴重下陷,海水侵入改變土壤鹽分,造成紅樹林面積快速擴大,覆蓋了原有的裸露泥灘地,影響原先在裸露泥灘地棲息覓食的鳥種;而蘆葦及茳茳鹹草的減少,也大大降低了本區棲地類型的多樣性,使鳥類少了許多可選擇的棲息處。另外,人為污染使得本區水質優養化、含金屬量高,又有廢土傾倒、土地開發等問題,都破壞了當地的自然生態。

交通狀況

由台北市往淡水方向,可由大度路或台二號公路接知行路,至關渡宮再步行進入本區。

本區保育類動物

瀕臨絕種鳥類

1. 白鸛 (Ciconia ciconia)
2. 琵鷺 (Platalea leucorodia)
3. 黑面琵鷺 (Platalea minor)
4. 隼 (Falco peregrinus)
5. 諾氏鷸 (Tringa guttifer)

珍貴稀有鳥類

1. 唐白鷺 (Egretta eulophotes)
2. 黑頭白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3. 巴鴨 (Anas formosa)
4. 松雀鷹 (Accipiter virgatus)
5. 赤腹鷹 (Accipiter soloensis)
6. 鳳頭蒼鷹 (Accipiter trivirgatus)
7. 灰面鷲 (Butastur indicus)
8. 老鷹 (Milvus migrans)
9. 大冠鷲 (Spilornis cheela)
10. 魚鷹 (Pandion haliaetus)
11. 環頸雉 (Phasianus colchicus)
12. 水雉 (Hydrophasianus chirurgis)
13. 彩鷸 (Rostratula benghalensis)
14. 燕? (Glareola maldivarus)
15. 玄燕鷗 (Anous stolidus)
16. 小燕鷗 (Sterna albifrons)
17. 白眉燕鷗 (Sterna anaetheta)
18. 蒼燕鷗 (Sterna sumatrana)
19. 畫眉 (Garrulax canorus)

其他應予保育鳥類

1. 喜鵲 (Pica pica)
2. 紅尾伯勞 (Lanius cristatu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