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聯經濟狀況和黨的政策

《關於蘇聯經濟狀況和黨的政策》 是史達林於1926年 4月13日給列寧格勒黨組織積極分子做的關於聯共(布)中央全會工作的報告,闡述了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社會經濟內容、道路和方法、積累的來源,以及培養建設幹部的意義等問題。載於1926年4月18日《列寧格勒真理報》第89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蘇聯經濟狀況和黨的政策
  • 作者:史達林
  • 屬性:政治
  • 時間:1926年
國家工業化蘇聯1921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經過五年的實踐,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基本結束,在經濟發展上進入了新經濟政策的第二個時期,這個時期的中心任務就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史達林在報告中指出,工業化的中心和基礎,是發展重工業(燃料、金屬等),歸根結柢,是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發展本國的機器製造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蘇聯在經濟上的獨立。
社會主義積累的特點和來源史達林還論述了社會主義積累的重要意義。認為歷史上有過各種不同的工業化的積累來源,而在資本主義包圍條件下的蘇聯,實現工業化只能靠本國的節約,即社會主義積累的道路。由於公有制的存在,使蘇聯有足以保證工業化實現的內部積累的來源,主要是:①採取一切措施,集中國內的余資;②嚴密堵塞一切漏洞,嚴防部分余資流入私人資本的腰包而損及社會主義積累;③在每個工業部門中積存一定的儲備;④國家手中必須積蓄一定的後備。
史達林強調說,不能只限於積累,還要善於合理地、節省地使用積累,使積累主要用在滿足蘇聯工業化最迫切需要的方面。合理地、節省地使用積累的必要條件是:①正確而合理地制定工業計畫,使計畫切合國民經濟狀況和國家資源的實際,既不能落後於工業發展過程,也不能不顧積累速度,脫離農業,向前跑得太遠;②自下而上地精簡併健全國家機構;③堅決反對各种放盪風氣和鋪張浪費現象,愛惜國家財產;④同各種盜竊行為進行不斷的鬥爭;⑤消滅曠工現象,提高勞動生產率,鞏固勞動紀律。
造就大批新的工業建設幹部史達林認為,如果沒有新的人才,沒有新的建設幹部,就不可能實現國家工業化。黨的任務是從工人和蘇維埃知識分子隊伍中,造就大批的工業建設幹部,把他們提拔到重要的崗位上,並支持他們的工作。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史達林在報告中,還具體論述了實現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的必要條件:①提高工人階級的積極性,吸引千百萬工人民眾自覺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②鞏固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工農聯盟,而工農聯盟的極重要的基礎之一,就是農民經濟和工業的互相支持,共同發展;③提高黨員民眾的積極性,實行黨內民主;④保護並鞏固黨的統一和隊伍的團結,加強黨內的紀律。
史達林的報告回答了當時蘇聯經濟進一步發展和蘇維埃制度進一步鞏固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推動和加速了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