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主動適應新常態背景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加快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台,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活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進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號),《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當好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排頭兵的意見》(寧委發〔2015〕20號),制定本實施方案。
全面落實國家和省有關檔案精神,營造良好創業創新生態環境,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契機,以構建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台和提升創業孵化服務能力為突破口,推動“創業中國”蘇南創新創業示範工程在本市開展,通過整合創新資源,重構創業政策制度,進一步激發創業創新潛力、釋放創業創新活力,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供新動能。
全市建成一批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台,發揮各類孵化載體和服務平台對大眾創業的支撐作用,打造一批初創企業、服務機構集聚度高、活躍度高、協同性強、輻射力強且品牌效應顯著的創業創新社區和服務集聚區,爭創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初步形成要素齊全、功能完善、合作開放和專業高效的創業創新服務體系,成為全國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才與創業創新名城。
2015年,新增新型創業服務平台超過20家。全市新增創業頂尖人才超過60人、“321人才”超過600人,扶持大眾自主創業1。2萬人,帶動就業6萬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累計超過1100家。舉辦各類創業競賽、創業沙龍、創業培訓等活動超過200場。創業投資機構超過30家。
2016年,新增新型創業服務平台超過20家。全市新增創業頂尖人才超過30人、“321人才”超過300人,扶持大眾自主創業1。3萬人,帶動就業6。5萬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累計超過1200家。舉辦各類創業競賽、創業沙龍、創業培訓等活動超過300場。創業投資機構超過40家。
到2017年,新增新型創業服務平台累計超過60家。全市新增創業頂尖人才累計超過120人、“321人才”累計超過1200人,扶持大眾自主創業累計超過4萬人,帶動就業20萬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累計超過1300家。舉辦各類創業活動累計超過500場。創業投資機構超過50家,管理資金規模超過280億元。
重點圍繞眾創空間發展、創業主體培育、創新型企業孵育、金融要素助推、創業服務提升、創業文化打造等六個方面推進大眾創業創新,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創業創新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有效盤活閒置廠房、商務樓宇等存量資源,堅持創業承載的“硬實力”和服務支撐的“軟實力”並重,推動南京地區創業創新生態系統最佳化升級。
1、發揮高新區“一區三園”核心區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全市各類創業載體建設。鼓勵多方參與、多種形態的創業空間發展,發展建設創業園、創業街、創業社區、創客空間等多種形式創業載體,協力創建集創業培訓、實訓、孵化、輔導和融資、推介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創業示範基地。
2、充分釋放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的資源集聚效應,整合載體、人才、技術、資本、市場等各種要素,圍繞主導產業,創新孵化服務內容,著力提升孵化功能,提供更加優惠和便捷的中試開發、技術轉移、成果孵化等專業服務,突出差異化、特色化、個性化,打造最優“創客棲息地”和“創客集聚區”,形成一批生態化的創業創新示範社區。
3、繼續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躍升”、“孵鷹”計畫,引導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向專業化、特色化、市場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促進載體數量質量雙提高。推動傳統孵化器在內的各類創業孵化載體與新型創業服務機構開展深層次合作,發揮傳統孵化器的基礎設施和新型創業服務機構的專業服務互補優勢,打造創業者交流平台,推進創業者聯盟、創業沙龍等創業者組織建設,加強創業者之間的合作交流、資源共享。
4、鼓勵在寧高校和有關區新建或升級改造大學科技園,創建大學生創業基地,提供大學生創業創新實踐平台。規劃發展一批智慧型化創客空間,持續培養以教師和學生群體為主的創客群體,為創業創新活動和項目孵化提供空間;同時完善創業服務,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創業培訓、工商註冊、創業交流、融資對接等幫助,實現創業創新教育、實踐和活動的有機結合。
5、整合利用社會資源,結合自身優勢和特色,積極打造滿足創業創新需求的各類創業創新集聚區。鼓勵行業領軍企業、創業投資機構、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和民營資本積極參與或自主建設眾創空間,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團隊參與運營管理,著力發展一批適應大眾創業創新需求和特點,具有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特點的創客孵化型、專業服務型、投資促進型、培訓輔導型、媒體延伸型等新型眾創空間載體。
6、以人才引領、科技創業為主線,對接國家“千人計畫”、“萬人計畫”和省“雙創計畫”等重點人才工程,完善和深化市 “321人才計畫”,集聚一批開創技術新路徑、商業新模式和產業新質態的創業領軍人物,加大對已落戶人才的服務培育力度,更好地示範和帶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7、進一步完善我市現有支持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鼓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業單位的科技人員利用科學知識、科技成果、智慧財產權和信息,創辦、領辦或與企業家合作創辦創新型企業和科技服務機構。
8、鼓勵高校院所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開辦創業講壇,支持各區(園區)與當地高校合作創辦創業創新學院。建設高素質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師資隊伍,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專門機構,最佳化創業指導和服務,推動大學生等各類青年創業創新,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畫,全面打造以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科技創業生力軍,充分發揮創業創新的示範和引領效應。
9、大力開展民眾性創新創業活動,培育各類創業創新主體,扶持各類人群創業創新。鼓勵創新型領軍企業和行業龍頭骨幹企業面向企業內部員工和外部創業者提供資金、技術和平台,支持企業高管及連續創業者再創業。開展海外招才引智,吸引留學歸國人員來寧在寧創業創新。實施農村創業富民計畫,重點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回鄉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農村勞動力就地創業、農村就業困難人員家庭創業,持續擴大農民創業規模和富民效應。繼續做好城鎮失業人員、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和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等群體的創業工作。
10、 圍繞國家“網際網路+”行動計畫,依託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契機,大力提升創業企業在網際網路套用等方面的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創業孵化機構的孵育功能,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提供專業化配套服務,鼓勵大眾以高端化為導向,在雲媒體、3D列印、未來網路、文化創意、數字教育等新興業態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11、 大力發展軟體及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科技金融、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支持各類創業創新主體依託第三方平台開展電子商務套用,利用APP、微博、微信、社交網路等創新電子商務服務模式,催生基於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新業態。
12、 組織實施科技企業“小升高”計畫。採取“創投+孵化”的發展模式,形成涵蓋項目發掘、團隊構建、投資對接、商業加速、後續支撐的全過程孵化服務,推動中小微企業向高成長、新模式與新業態轉型,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高新技術產業瞪羚企業。
13、 發揮金融創新對大眾創業的助推作用,培育壯大創業投資和資本市場。進一步發揮我市科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紫金科創)的引導作用,積極引進品牌創業投資機構,合作設立覆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子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推動創新創業發展。同時發揮國有創投機構的作用,消除“市場失靈”,推動天使期、初創期投資的發展。充分發揮好省市共建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政策引導作用,加大對科技創業企業的信貸支持。進一步落實創投基金的投資獎勵和風險補償政策,鼓勵創投基金投向早期創新創業項目。
14、 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和小微金融,加快發展科技支行、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科技保險支公司、科技擔保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組織。積極創新科技金融服務和產品,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等創新融資工具對創業企業的支持,鼓勵發展股權眾籌、網際網路金融、普惠金融、小微銀行等創業金融服務方式,發展融資租賃等新型金融服務產業,推動小微企業應急互助基金試點運營,為有續貸需求但缺乏短期流動資金的小微企業提供暫時性周轉資金支持,幫助小微企業防範和化解資金鍊斷裂風險。著力推進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工作,為有融資需求、但缺少抵質押、擔保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增信支持和風險保障增強金融對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支持。
15、 完善科技創業投融資服務平台功能建設。依託市科技創新創業金融服務中心、南京聯合產權(科技)交易所、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等,打造創業金融服務鏈,充分發揮“融動紫金”等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台的橋樑作用,打通線上線下金融服務快捷通道,引導和鼓勵創業企業在區域股權市場、網際網路股權眾籌平台進行展示掛牌和融資。探索建立智慧財產權交易所,鼓勵並支持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為小微企業開展智慧財產權託管服務。
16、 加快推動科技服務業集聚發展,大力培育融資、智慧財產權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促進創新要素加快流動。建立科技諮詢機構、投資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智慧財產權機構、技術交易機構、產權交易市場等集聚發展的創業創新服務集聚區,為創業企業提供科學化、標準化、便利化的公共服務。
17、 圍繞產業需求,著力打造檢驗檢測服務標準體系和品牌,創新檢驗檢測信息化服務模式。利用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現代服務業、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的實踐成果,鼓勵創辦網上眾創空間、科技創業媒體等新型信息化綜合服務新業態,發展公共創業信息服務和技術服務平台,開展網路數位化服務。
18、 強化創業教育輔導,建立創業教育培訓體系,針對初創企業、成長企業需求,在企業家精神培育、團隊打造、商業模式等方面對創業者開展培訓;建立全市性的創業導師資源庫,實施創業導師制度,支持各類創業服務平台聘請成功創業者、天使投資人、知名專家擔任創業導師,形成高端化的創業導師隊伍,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創業輔導、創投對接等服務。
19、 構建開放共享互動的創新網路,分類整合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揮地方與高校院所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作用,建立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有效開放的機制;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的現有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工程文獻信息、農業種質資源和專利信息等資源向全社會開放共享。
20、 大力倡導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業創新文化,培育企業家精神和創客文化,組織多領域、多方式的創業創新活動。辦好 “中國留學人員南京國際交流與合作大會”,進一步打造“創贏未來”、“贏在南京”青年大學生創業大賽、“南京留學人員創業大賽”等南京創業品牌活動。繼續支持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暨江蘇科技創業大賽、“江蘇科技創業周”、“江蘇省大學生科技創業訓練營”等科技創業活動。通過各類媒體對大眾創業創新活動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開展創業典型培養、創業明星風采展示及創業助推行動等活動,為創業企業和團隊搭建項目路演、創投對接和宣傳推介的平台。
21、 大力弘揚“三創三先”新時期江蘇精神,鼓勵社會力量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組織開展各類公益活動。支持新型創業媒體轉型成為新型創業孵化器,發揮媒體資源優勢傳播優質創業項目;不斷創造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為大眾創業創新者提供低成本、公益性、開放共享的服務平台。
22、 鼓勵具有行業特色或者人群特色創業服務組織聚合,採集有價值的圍繞早期創業的內容,通過線上渠道統一推送和發布;挖掘和持續廣泛宣傳創業“明星”、創客、優秀創業導師、天使投資人、孵化器管理者;適時表彰一批有特色、有建樹、有引領作用的地區、單位和個人,並利用各種媒介廣泛宣傳,在全社會形成濃厚的創業創新文化氛圍。
建立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業創新的聯席會議制度,各部門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對我市眾創空間建設和大眾創業的政策支持;各區、園區利用現有各類科技創業載體為創業者提供工作空間、網路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形成上下聯動、統一高效的工作機制。圍繞總體目標,加強對創業創新工作的調查研究,完善推進大眾創業創新的政策措施,加強對發展眾創空間的指導和支持。
1、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牽頭制訂和完善眾創空間的評價指標體系,根據轄區內不同類型眾創空間的組織體系、產業領域、創業服務、金融服務、中介服務、企業成長及日常工作等方面綜合情況進行指標評價和星級評定,對獲得優秀星級評價的眾創空間在相應的市級專項資金中給予一定的獎勵。
2、加強財政的引導,整合現有專項資金,採用財政直接補助和基金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對眾創空間的發展予以支持。財政直接補貼部分主要用於眾創空間建設和服務的補貼,重點支持科技創業載體“躍升”、“孵鷹”計畫和眾創空間星級評定,支持大學生創業引領計畫的組織實施。基金化運作部分主要用於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眾創空間內的創業人才、項目和企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由市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負責起草,報市政府同意後發布實施。
3、進一步簡化工商註冊審批流程,推進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努力實現以電子營業執照為支撐的網上申請、網上受理、網上審核、網上發照和網上公示,做到工商登記一窗受理、限時辦理、規範辦理、透明辦理。結合實際放寬新註冊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推動“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登記。鼓勵網際網路經濟等新興業態創業,支持以智慧財產權等非貨幣資產出資形式設立網際網路企業,簡化網際網路企業住所登記手續。
4、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眾創空間新建和擴建項目,在年度土地利用計畫指標中優先安排建設用地。對利用科研用地、工業用地和其他商務設施用地等不同類別土地開發建設眾創空間的,按照現有土地政策提供用地。鼓勵通過盤活商業用房、閒置廠房等資源提供成本較低的創業場所。
5、貫徹落實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政策措施,修訂完善我市科技人才創業創新、大學生創業創新的政策措施,營造鼓勵創業、激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明確職責分工,細化任務分解,狠抓工作落實。依照國家和省的關於眾創空間建設要求,逐步建立涵蓋體制機制創新、服務標準規範、創業人才引進和企業成長培育等內容的立體化評估體系,定期組織開展各區、園區內的核心創新載體的評估,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業統計及定期發布制度。最佳化對各區、園區關於科技創新方面的考核,建立共性指標與個性指標相結合考核評價體系,根據各區域的發展實際及錯位發展的需求,突出特色,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