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科協發學字〔2015〕83號印發《關於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分充分認識科技期刊及其在學術評價中的獨特作用、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的功能定位、大力營造科技期刊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氛圍3部分10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
- 印發機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5部門
- 文號:科協發學字〔2015〕83號
- 印發時間:2015年11月3日
簡述,意見,
簡述
2015年11月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印發《關於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
意見
關於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
科協發學字〔2015〕83號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更好地服務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科技發展和學術繁榮,進一步提高我國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學術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合理引導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傳播行為,不斷最佳化學術生態,現就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的作用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科技期刊及其在學術評價中的獨特作用
1.科技期刊是原始創新的重要平台。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集中記錄和交流傳播的基本載體,是發現和培養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國家科技軟實力的重要標誌,在推動科技創新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家科技投入持續加大、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和出版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科技期刊取得了長足發展,學術水平、總體質量和國際認知度不斷提升,為推動我國科技發展和學術創新作出了突出貢獻。但科技期刊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功能定位還不夠清晰,在論文學術質量、信息傳播時效性以及市場競爭力等方面與已開發國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在學術評價中還存在著標準單一化、程式程式化、方法簡單化、方式機械化的現象。進一步加強我國科技期刊建設,提升科技期刊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能力,是新時期我國科技期刊和全社會面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2.學術評價是科技期刊的一項基本功能。科技期刊是科技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風向標,是學術交流的主渠道,具有科研成果記錄保存、傳播交流、評議審核的重要功能。科技期刊通過同行評議判斷科研成果的學術水平和創新價值,是對科研成果的一種客觀檢驗,是科技工作者獲得同行認可、學術認定和社會認同的重要途徑。合理使用科技期刊的學術評價功能,既要充分重視科技期刊與論文的特殊作用,又要防止出現唯期刊、唯論文的傾向,避免科技期刊學術交流與學術評價功能的失衡。恰當運用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遵循科學、合理、公正的原則,堅持評價標準多元性、評價指標科學性、評價體系綜合性、評價過程嚴謹性和評價結果可靠性。
二、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的功能定位
3.堅持科技期刊對科研成果的首發作用。積極鼓勵我國科技工作者與國際學術界開展平等的學術交流,強化在國際學術活動中的話語權。大力支持我國各類公共資金資助的優秀科研成果優先在我國中英文科技期刊上發表,便於國內學術界第一時間獲取和利用,著力解決我國科研成果在國外科技期刊發表後帶來的智慧財產權、使用權、傳播權等問題,增強我國科技期刊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探索建立科研機構和科研資助機構對重要的核心科研成果在我國科技期刊上發表的管理機制,並作為項目結題驗收和考核評價的必要條件。
4.發揮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的把關作用。進一步完善同行專家評議機制,形成公正、客觀、嚴格、規範的論文質量控制體系,在編輯出版環節杜絕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從源頭上嚴把論文評審關口,確保學術評價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公信力。發揮同行專家特別是小同行專家的質量控制作用,切實提升審稿質量和審稿效率。倡導專家學者參與辦刊和出版工作,努力引進、吸收一批既精通學科領域專業知識、又熟悉科技期刊發展規律的科學家,進入期刊編委會和審稿隊伍,參與辦刊方向的確定、主題策劃、內容審議等重大辦刊活動。
5.增強科技期刊在學術發展中的推動作用。科技期刊客觀記錄科研過程和科研成果,展示科技人員創新能力和智慧結晶,具有啟迪科學思想、發揮科研潛力、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作用。要加強內容策劃和約稿組稿,及時把握前沿科技信息和學科發展動態,及時發現和發表科學前沿的創新成果,及時評述有突破性、創造性、建樹性的學術新觀點、新理論、新成就,引導科研方向,激勵發明創造,推動學術創新,促進創新人才成長,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6.加強科技期刊在學術傳播中的主導作用。科技期刊聯結並推動科技創新從生產到傳播的各個環節,要積極參與本學科領域的國內外重要學術活動,有機嵌入科學研究的全過程。積極套用新技術、新媒體、新手段,強化科技期刊數字出版和網路傳播,探索新型出版方式,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提高對科研成果與信息的傳播質量和傳播效率。大力推進將科研成果在發表的一定期限記憶體儲到開放的公共知識庫,實現科研成果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加快出版業態的遷移和變革,實現從傳統出版傳媒向現代出版傳媒的戰略轉型,推動科技期刊從編輯出版向知識服務轉變。
7.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倫理中的監控作用。充分發揮科技期刊在學術出版全過程的預警、監督和糾錯功能,加強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抵制和懲戒,完善學術誠信制度,維護良好的學術秩序。強化期刊的自律行為,建立期刊倫理規範,使科技期刊成為倡導科學道德和優良學風、薈萃優秀成果、培育優秀人才的淨土沃土。期刊出版單位和資料庫收錄機構要採取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嚴格的制度,最佳化遴選程式,強化期刊和論文的質量監控機制,保障期刊的編輯質量和出版質量。進一步建立完善期刊主管、主辦、出版單位、資料庫收錄機構、科研管理部門等多方參與、有效防控學術不端行為的責任體系和誠信制度,及時發現並嚴肅處理偽造、篡改、抄襲、剽竊、代寫代發等學術不端行為,採取撤稿和公開通報等多種懲戒措施,並記錄到作者個人的學術誠信檔案。加強對期刊出版機構和人員隊伍的管理,落實科技論文發表過程中的保密審查制度,保障國家戰略利益和信息安全。
三、大力營造科技期刊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氛圍
8.加強科技期刊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教育培訓、評價考核等制度,加強編輯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資格認證和準入機制,改善編輯隊伍的學科結構、學歷結構和能力結構,吸收有較好的學科背景或科研經歷的人員充實編輯出版隊伍。建立體現編輯出版職業特點的晉升晉級和職業發展通道,形成能進能出的人才流動機制。建立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期刊編輯與出版獎勵制度,形成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和績效考核評價與激勵體系,激發科技期刊編輯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和創新能力。支持和鼓勵期刊編輯深入科研一線,走向實驗室和學術會場,實現由文字編輯向科學編輯的轉變,努力建設一支學術視野廣闊、辦刊理念先進、專業基礎紮實、管理運營能力強的複合型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人才隊伍。
9.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學術評價體系。積極推動學術評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採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評價辦法,改變各類學術評價中片面規定期刊等級和論文數量等簡單化、絕對化的做法。將期刊論文評價與期刊評價適度分離,將中文期刊評價與外文期刊評價適度分離,客觀認識和對待國外的期刊評價系統,把握學術評價的主動權。建立針對不同期刊、不同主體、不同需求的個性化和創新性的分類評價體系,針對不同學科的教學、科研和技術人員的特點,實行期刊論文與其他多種科研成果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法。重視科研成果的創新意義和套用價值,弱化學術評價中的功利色彩,從重視期刊論文的數量向重視科研成果的質量轉變,從看重所發表論文的期刊國別、影響因子和期刊等級向看重論文本身的創新性和社會價值轉變。定期開展中國科技期刊優秀論文評選活動,吸引國內外優秀科研成果在我國科技期刊上發表,推進我國科技期刊快速健康發展。
10.加大對科技期刊的扶持力度。有關部門應加大對科技期刊的支持力度,協同推進,形成合力,對科技期刊給予必要的條件保障,並將對期刊的支持力度和效果作為本單位考核評估的重要內容。重視精品科技期刊建設,大力推進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畫,打造一批在專業學科領域具有較強學術影響力的一流中文科技期刊和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文科技期刊。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科技期刊編輯部體制改革,促進我國科技期刊的健康持續發展。高校、科研機構、學協會等相關單位要加強學術評價制度與機制改革,增強學術評價的正面引導和創新激勵作用,建立自由寬鬆的科研學術環境,引導和培養科研人員的內在科研動機。充分發揮科學共同體在學術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杜絕學術評價中非學術因素的干預。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教育部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201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