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持州府德令哈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

德令哈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和海西東部地區經濟中心,也是全州對外開放的形象視窗,是柴達木循環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更是支撐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為進一步加快州府德令哈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現提出如下若干措施。
一、總體要求和發展定位
1.總體要求。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省委“131”和州委“2456”總體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海西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以及州委十一屆十四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州市共建、以市為主”的建市方針,以“州府意識、城市理念”通盤謀劃推進德令哈建設與發展,一手抓城市建設、一手抓產業發展,走“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共同發展”的路子,努力把德令哈打造成為“青山護城、秀水穿城、循環綠色、生態良好、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柴達木新城。
2.發展定位。在“十三五”期間,全面推進“兩個率先、兩個轉型升級、六個培育打造、七個基本建成”總體發展戰略定位,在全省率先兩年實現整體脫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鹽鹼化工、水泥建材兩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業態、裝備製造、特色生物、現代服務業六大新興產業;基本建成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國家衛生城市、西部地區重要的生物資源加工基地、全省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新能源產業示範基地和青海精神柴達木高地。
3.目標任務。一是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在提高發展平穩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力爭“十三五”末達到12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繼續擴大有效投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以上;二是城鄉建設取得新成效。新型城鎮化加快建設,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城鄉一體化,州府城市引擎帶動作用突顯,城市總人口達到15萬人,城市化率達到85%,全面消除“城中村”和棚戶區,所有建制鎮建成“美麗城鎮”,所有行政村建成“美麗鄉村”,建成全省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確保德令哈實現“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三是循環經濟實現新突破。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新材料、新能源、新業態、裝備製造、特色生物、現代服務業等六大產業形成規模,多元化、多層次循環產業鏈全面形成,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7:53:40;四是改革開放實現新跨越。著力破除制約發展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突破重點領域改革,積極爭取取消限制外國人入境規定,加快推進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市建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新格局,研究建設“中尼產業園”,把德令哈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海西段的重要節點城市和西部地區開放新高地。積極承接中東部地區面向絲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型產業轉移,加快形成輻射西藏、新疆,連線中亞、西亞、南亞的商貿物流集聚區,打造面向南亞、中亞的國際物流出口基地,建成青海向西向南開放的橋頭堡、旱碼頭。
二、全力推進現代化柴達木新城建設
4.突出規劃先行最佳化發展布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州府德令哈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領導小組,統籌安排推進德令哈重大項目規劃和建設。實現“三規合一”、“多規合一”,積極推動城市總規修編,加強各類專項規劃編制,不斷最佳化城市發展空間布局。加快推進德令哈、大柴旦合併擴市,研究制定推動總部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加速人口和產業集聚,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城市承載能力,發揮集聚輻射帶動作用。
5.加快棚改步伐推進舊城改造。全面消除“城中村”和城市棚戶區,拆遷改造3114戶81萬平方米,實施城鎮保障性住房2459戶,其中2016年實施棚改1000套;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推進城市老舊小區基礎設施配套改造,重點推進硫化鹼廠片區、清真寺片區、老火車站片區、巴音河兩岸改造工程,以及甘南村、尕南莊村、白水河村、巴音河村、巴音河西村、北山村、東山村等10個城中村改造。
6.實施一批城建類重大項目。年內啟動建設大崑崙博物館、海西會展中心、海西創業服務大廈海西州“兩館一標”項目;繼續實施巴音河河道綜合治理和柴達木、青年林公園建設,著力盤活三工城市廣場項目;加快推進柯魯柯農墾文化風情小鎮、崑崙明陽新能源套用示範小鎮和固始汗特色商業文化小鎮等3個特色小鎮建設;以河西片區改造和巴音河兩岸開發為重點,實施巴音河畔、鑫泰佳苑、德銀商業綜合體等一批房地產開發項目。
7.完善基礎設施增強承載能力。一是積極推進鐵路公路建設。協調推進德-都至格-成鐵路連線線、木里江倉-德令哈等支線鐵路建設。規劃建設德令哈至肅北至嘉峪關、天峻至德令哈等公路,改造老315國道和德都、懷諾公路,完善景區道路;二是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網路。組建成立國有城市公交公司,完善公交線路網路,購置新能源公交運營車輛,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套用,建設充電樁和充電站,努力打造綠色交通;三是加快實施重點水利工程。實施灌區節水改造項目,推進香日德河至德令哈、蓄集峽水庫至德令哈、塔塔棱河至懷頭他拉等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四是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德令哈”、“智慧園區”和大型雲計算數據存儲處理中心建設,打造智慧城市;五是積極爭取實施“海綿城市”和“山水湖林試點城市”建設,加快長江路、柴達木路、崑崙路、蓮湖路、格爾木路、天峻路、都蘭路等主次幹道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推進公鐵貨運綜合物流中心、垃圾分撿及無害化處理、蒸氨廢液生態治理與綜合利用、污水處理廠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力爭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8.加強城市管理提升運營水平。儘快研究制定出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城市管理條例》,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全力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職能下放承接工作,組建成立德令哈城市綜合執法局,積極探索城市綜合執法的新路子。進一步健全城市管理執法、環衛保潔、綠化美化、市政養護、交通管控等工作體系,探索和建立信息化、智慧型化、格線化、人性化、精細化的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整體運營維護水平。進一步完善城市“天網工程”,建設城市立體化防控體系。
三、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完善產業體系
9.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最佳化傳統產業結構、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保障有效供給為目標,積極擴大枸杞、藜麥種植面積,推進生態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打造生態畜牧業百億元產業基地,建立連線三州、靠近兩區、服務周邊的農畜產品加工集散中心。在穩定現有240萬噸純鹼產量的基礎上,建成青發投鹼業二期120萬噸項目,整合純鹼產能,打造全國重要的純鹼生產基地。研究蒸氨廢液深度綜合利用技術,著力發展食品、醫藥級無水氯化鈣,推進超白玻璃、光熱鏡板、高倍聚光光伏透鏡、玻璃纖維等鹽鹼延伸項目落地;發展氯鹼、高氯酸鈉、小蘇打、過碳酸鈉、超細碳酸鈣等鈉資源延伸項目;積極推動PVC、CPVC、甲烷氯化物等相關產業發展,平衡利用鹽鹼化工副產氯氣。在穩定水泥產能的基礎上,改造生產工藝流程,降低單位能耗,嚴格控制粉塵等污染物排放,提高生產綜合效益。
10.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一是做精做強新材料產業。以高純鎂砂為基礎,開發鎂鉻磚為代表的特殊耐火材料以及鎂鈣系、鎂鋁系耐火材料產品。以青元泛鎂鎂合金和青海地源海綿鈦為基礎,發展輕質金屬及合金材料。以傑青結構板材等為基礎,發展複合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以璽金煤制乙二醇為基礎,發展下游高分子材料產業。以聚之源三元鋰電池、愛能森儲熱熔鹽為基礎,發展新能源儲能及節能材料;二是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力爭完成1.5GW光伏電站、2GW光熱電站和0.5GW風力發電電站建設,推廣套用高倍聚光、柔性光伏薄膜等新型技術;三是做優做大裝備製造產業。建立新能源裝備製造關鍵技術集中攻關研發中心,打造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電池製造設備產業集群、太陽能高純矽和多晶矽產業集群、風力發電裝備製造產業集群,積極推進光熱配套裝備製造產業,形成覆蓋光伏、光熱、風電,集研發、製造、推廣、運營、維護於一體的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鏈;四是做精做深特色生物產業。培育壯大諾藍杞、沃福百瑞等成長型企業,發展枸杞飲料、顆粒製劑、枸杞酵素、黃酮、花青素等產品,做實百億元枸杞產業。大力發展高原生態畜牧業精深加工產業,推進骨鈣製劑、骨肽、羊胎素等產品研發生產,打造高原特色生物產業基地。積極扶持國藥集團等醫藥級生產企業發展,實現食品-保健-醫藥全體系生物產業共生髮展。
11.加快德令哈工業園區建設。完善綜合產業園和綠色產業園基礎設施體系,配套亮化和綠化工程,加強新能源區電力配網、供水、供氣、道路、防洪工程建設。強化招商引資工作,篩選和充實招商項目庫,依託園區企業開展以商招商活動,鼓勵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拓展招商。引導園區企業創新發展,鼓勵支持企業著力加大鹽鹼化工、頁岩油、煤化工、石墨烯、硼烯、儲能材料、輕質金屬材料、提純複合材料等領域科研攻關,切實在資源綜合利用、先進採選、先進熔煉、高純萃取等共性關鍵基礎技術上實現突破,為產業高端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提供支撐。加強德令哈工業園區的領導力量,實行與地方黨委、政府交叉任職。
四、著力培育新興業態提升服務業供給質量
12.全力推動文化旅遊業發展。推進“兩湖一址”、“太空城”、農墾文化風情小鎮、尕海湖生態旅遊景區、哈拉湖原生態探險景區、德都蒙古文化產業園區、汽車自駕游及服務營地等項目建設,加快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持續打造“海子”詩歌品牌,努力挖掘城市文化內涵,塑造“浪漫愛情之都”。打造旅遊服務“軟平台”,建設連結周邊旅遊資源和衍生服務的信息資訊平台,建立“網際網路+旅遊業”發展模式。推進旅遊商品紀念品開發和產業化生產,獎勵扶持旅遊商品加工製造企業,形成以地方土特產品、特色旅遊紀念品和文化產品為主的旅遊商品,推動旅遊消費升級。培育扶持品牌旅行社和文化旅遊公司,對以德令哈市為旅遊目的地或包機包列赴德令哈旅遊的旅行社予以獎勵。將德令哈市作為遊客集散地,將都蘭海寺花海、烏蘭金子海和哈里哈圖、茶卡天空之鏡、柴旦溫泉等納入“一日旅遊圈”,與格爾木、敦煌及河西走廊建立對接協定,打造環祁連山和南絲綢之路旅遊圈。不斷鞏固德令哈作為全州文化中心的地位,州市共同舉辦年度重大節慶活動,促進德令哈文化產業發展。
13.提檔升級餐飲酒店商貿業。制定高端餐飲酒店建設項目優惠扶持措施,建設一批多功能、高檔次的賓館飯店,引進主題酒店和國際品牌酒店,鼓勵現有社會賓館酒店改造升級。挖掘少數民族和地方特色餐飲文化,引進連鎖餐飲業,建設一批中高端餐飲實體。建設一批庭院式精品高端住宅,推動中高端公寓建設和租賃,滿足高層次引進人才住房需求。
14.提質擴規現代物流業。加快推進德令哈綜合物流園區建設,重點實施好公鐵貨運綜合物流中心、汽配物流園等項目,構建集內外貿貨物運輸、倉儲配送、物流金融為一體的綜合物流園區,加快形成輻射青南、西藏、新疆,連線中亞、西亞、南亞的商貿物流集聚區。建設純鹼、無機鹽、枸杞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掌握大宗商品定價權。
15.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業。一是電子商務業。打造“柴達木綠洲電商”、“枸杞交易中心”等一批知名電子商務平台,支持企業構建“電商+直銷中心+零售體驗店”一體化產品銷售平台,打造全州電子商務中心和示範基地;二是諮詢服務業。引進法律、會計、工程諮詢、廣告設計、交易平台等專業服務業,為海西東部地區提供諮詢服務,逐步形成種類齊全、運作規範、輻射周邊的中介服務體系;三是會展服務業。依託已建成的新海西會議中心和在建的海西會展中心,有效整合州市兩級各類場館資源,舉辦國際光熱大會、國際高原音樂節等會展活動,加快發展會展經濟;四是家庭服務業。規範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病患陪護、親職教育等服務,發展中小型家庭服務企業,努力打造宜居德令哈。
五、舉全州之力支持州府加快發展
16.城市建設方面。加快德令哈市行政區劃改革步伐,支持德令哈、大柴旦合併擴市,推進德令哈市對外開放審批工作。推動州人大立法,就州府城市整體風貌、建設風格、城市管理等事項進行法定規範,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協調推動《德令哈市城市總體規劃》、《德令哈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開通用地預審和審批快速通道,在規劃建設方面賦予德令哈更多權責,滿足州府城市發展需要。駐市單位要牢固樹立城市管理“一盤棋”的理念,主動服從和積極配合城市行政管理執法工作。支持德令哈新區加快建設,由州發改委、統建辦、州發投公司負責,加快州級行政中心區域配套建設和環境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支持德令哈建設新能源有軌電車項目。
17.產業發展方面。將德令哈作為支撐全州均衡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在重大產業和補鏈延鏈項目布局上予以傾斜,依託海西地區資源、產品的下游原材料及深加工產業項目,優先布局在德令哈。在新能源容量指標、光熱項目備案方面予以傾斜支持,推動更多項目列入國家光熱示範項目名單。促進新能源整裝開發與上游裝備製造產業落戶德令哈,提高產業集成發展水平,打造全國光熱產業示範基地和新能源套用示範城市。將德令哈市重點產業項目納入海西循環產業股權投資、現代服務業投資、新能源開發等產業引導資金支持範圍,並在資金額度方面予以傾斜。由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負責,進一步完善德令哈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提高園區承載能力。
18.服務產業方面。建立州市共建服務業發展獎勵資金,支持重點服務業項目建設。將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業態的州級審批許可權集中下放到市級層面,放活放寬服務業準入門檻。按照“屬地管理、權責統一”原則,將可魯克湖景區管理許可權整體移交德令哈市,推動“兩湖一址”開發建設。協調開通西寧-德令哈始末列車,推動旅遊目的地建設;圍繞德令哈市及周邊特色旅遊資源,協調增設敦煌、成都等旅遊景點航線,推動增加西寧-德令哈航班每日早晚各一班次,大力發展通用航空業,培育航空旅遊經濟。加大政策引導支持力度,規劃布局商業業態,加快專業市場建設和零售服務業發展,設立連鎖綜合超市、品牌專賣店等商貿零售實體,不斷擴大本地消費。
19.國土資源方面。針對德令哈市新能源項目用地“一地兩證”、“一地兩屬性”問題,協調省國土、林業、農牧等部門研究制定解決措施。加大對德令哈市礦產資源勘查項目資金傾斜力度,鼓勵企業加大風險勘探投入,增強資源接續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大對德令哈市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支持力度,推動柏樹山礦區、蒸氨廢液庫綜合治理、東山老工業固廢場等生態恢復治理項目立項實施,並給予相應資金支持。
20.科技人才方面。支持海西鎂合金新材料研發測試中心、新能源設備檢驗檢測中心、光熱研發中心、枸杞研發中心、科技信息服務中心、中科院柴達木特色生物研究院、中國柴達木循環經濟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台加快落地德令哈;將太陽能光熱發電熔鹽儲熱、鎂合金新材料研發等重點技術攻關列入省州重大科技專項,突破技術瓶頸,支撐產業發展;州級科技人才獎勵資金要重點傾斜支持德令哈市;支持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開展德令哈工業園企業崗前和在崗技術人員培訓,建立就業質量與支持政策掛鈎的聯動機制。
21.社會事業方面。一是加大對州府基礎教育的支持力度。從州級城市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中對德令哈給予重點支持,支持德令哈多渠道引進高素質教師人才,進一步完善州府中國小教育體系,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整合州內職業教育資源,辦好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二是加大對州府衛生事業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充分發揮州人民醫院、蒙藏醫院等州級醫療機構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全力支持辦好德令哈中醫院,以及所屬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建立幫扶機制,全面提升德令哈地區醫療服務水平。
22.財政金融方面。已設立的海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基金將重點支持州府城市建設,具體實施項目經德令哈市政府提出報州政府研究同意後,由市政府自行組織實施。支持州投資公司作為PPP項目政府注資方,積極參與德令哈市公鐵貨運綜合物流中心、地下綜合管廊等項目建設。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對歷年形成的20億元貸款繼續給予五年全額貼息支持。加快柴達木農商銀行改革步伐,擴大資本金規模,支持德令哈在全州率先建成村鎮銀行,完善農牧區金融服務體系。
六、健全保障機制強化目標責任落實
23.發揮德令哈市主體作用。德令哈市要牢固樹立“州市共建、以市為主”的主體意識,切實擔負起加快州府城市建設和推動產業發展的歷史責任,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認真研究落實各項發展舉措,超前謀劃、主動作為,敢於擔當、爭先進位,緊密團結和率領全市各族幹部民眾,加快推動州府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
24.強化政策協調落實。全州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州府建設“一盤棋”的思想,增強“共建意識”,健全整體聯動、協調配合的州市共建工作機制,駐州和州直各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加大對德令哈市的全方位支持力度,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及時協調解決存在問題。州發展改革委要牽頭制定任務分解表,明確各級各部門職責,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政策落實效率。
25.加強督導和考核。州委“五人”大督查領導小組牽頭建立工作督導機制,及時跟蹤政策落實情況。進一步最佳化考核機制,以“三基”建設為抓手,切實改進幹部作風,對政策落實不力、成效不顯的部門和個人嚴肅問責,切實保障德令哈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