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檔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發展改革委、財務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
國務院關於引導部分地方
普通本科高校向
套用型轉變(以下簡稱轉型發展)的決策部署,推動高校轉型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
高等教育體系,為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人才供給與需求關係深刻變化,面對經濟結構深刻調整、產業升級加快步伐、社會文化建設不斷推進特別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高等教育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質化傾向嚴重,畢業生就業難和就業質量低的問題仍未有效緩解,生產服務一線緊缺的套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養結構和質量尚不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要求。
積極推進轉型發展,必須採取有力舉措破解轉型發展改革中頂層設計不夠、改革動力不足、體制束縛太多等突出問題。特別是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
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找準轉型發展的著力點、突破口,真正增強地方高校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為行業企業技術進步服務的能力,為學習者創造價值的能力。各地各高校要從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大局出發,切實增強對轉型發展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擺在當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
思想思路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
指導思想
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堅持試點引領、示範推動,轉變發展理念,增強改革動力,強化評價引導,推動轉型發展高校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套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
基本思路
——堅持頂層設計、綜合改革。系統總結近年來
高等教育和
職業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不斷完善促進轉型發展的政策體系,推動院校設定、招生計畫、撥款制度、學校治理結構、學科專業設定、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招生考試制度等重點難點領域的改革。充分發揮評估評價制度的導向作用,以評促建、以評促轉,使轉型高校的教育目標和質量標準更加對接社會需求、更加符合
套用型高校的辦學定位。
——堅持需求導向、服務地方。發揮政府巨觀調控和市場機製作用,推進需求傳導式的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高校科學定位、特色發展,加強一線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促進畢業生就業質量顯著提高,科技型創業人才培養取得重大突破,將一批高校建成有區域影響力的先進技術轉移中心、科技服務中心和技術創新基地。
——堅持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轉型的主體是學校。按照試點一批、帶動一片的要求,確定一批有條件、有意願的試點高校率先探索
套用型(含套用技術大學、學院)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試點高校的示範引領作用,激發高校轉型內生動力活力,帶動更多地方高校加快轉型步伐,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和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堅持省級統籌、協同推進。轉型的責任在地方。充分發揮省級政府統籌權,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整體布局結構,制定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加強區域內產業、教育、科技資源的統籌和部門之間的協調,積極穩妥推進轉型發展工作。
三、轉型發展的主要任務
3.明確類型定位和轉型路徑。
確立
套用型的類型定位和培養套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責使命,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突破口,根據所服務區域、行業的發展需求,找準切入點、創新點、增長點,制定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轉型高校要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切實發揚民主,通過廣泛的思想動員,將學校類型定位和轉型發展戰略通過學校章程、黨代會教代會決議的形式予以明確。
4.加快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建立合作關係,使轉型高校更好地與當地創新要素資源對接,與經濟開發區、產業聚集區創新發展對接,與行業企業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需求對接。積極爭取地方政府、行業企業支持,通過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工業研究院、創新創業基地等載體和科研、醫療、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形成高校和區域經濟社會聯動發展格局。圍繞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區域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社會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等重大戰略,加快建立人才培養、科技服務、技術創新、萬眾創業的一體化發展機制。
5.抓住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技術發展機遇。
創新發展思路,增強把握社會經濟技術重大變革趨勢的能力,加強戰略謀劃和布局,實現彎道超車。適應、融入、引領所服務區域的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瞄準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形成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新格局。促進新技術向生產生活廣泛滲透、套用,推動“網際網路+”戰略在當地深入推進,形成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新優勢。以服務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先進技術轉移套用特色鮮明的套用技術大學、學院。
6.建立行業企業合作發展平台。
建立學校、地方、行業、企業和社區共同參與的合作辦學、合作治理機制。校企合作的專業集群實現全覆蓋。轉型高校可以與行業、企業實行共同組建教育集團,也可以與行業企業、產業集聚區共建共管二級學院。建立有地方、行業和用人單位參與的校、院理事會(董事會)制度、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度,成員中來自於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和社區的比例不低於50%。支持行業、企業全方位全過程參與學校管理、專業建設、課程設定、人才培養和績效評價。積極爭取地方、行業、企業的經費、項目和資源在學校集聚,合作推動學校轉型發展。
7.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
按需重組人才培養結構和流程,圍繞產業鏈、創新鏈調整專業設定,形成特色專業集群。通過改造傳統專業、設立複合型新專業、建立課程超市等方式,大幅度提高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比重。建立行業和用人單位專家參與的校內專業設定評議制度,形成根據社會需求、學校能力和行業指導依法設定新專業的機制。改變專業設定盲目追求數量的傾向,集中力量辦好地方(行業)急需、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專業。
8.創新套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建立以提高實踐能力為引領的人才培養流程,率先套用“卓越計畫”的改革成果,建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加強實驗、實訓、實習環節,實訓實習的課時占專業教學總課時的比例達到30%以上,建立實訓實習質量保障機制。擴大學生的學習自主權,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合作式、參與式教學,逐步擴大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和課程的權利。具有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資格的轉型高校要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工程碩士等有關專業學位類別的研究生教育要瞄準產業先進技術的轉移和創新,與行業內領先企業開展聯合培養,主要招收在科技套用和創新一線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學員。
9.深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改革。
以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技術進步驅動課程改革,整合相關的專業基礎課、主幹課、核心課、專業技能套用和實驗實踐課,更加專注培養學習者的技術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將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有機結合。把企業技術革新項目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把行業企業的一線需要作為畢業設計選題來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將現代信息技術全面融入教學改革,推動信息化教學、虛擬現實技術、數字仿真實驗、線上知識支持、線上教學監測等廣泛套用,通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聯合開發線上開放課程。
10.加強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按照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據生產、服務的真實技術和流程構建知識教育體系、技術技能訓練體系和實驗實訓實習環境。按照所服務行業先進技術水平,採取企業投資或捐贈、政府購買、學校自籌、融資租賃等多種方式加快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引進企業科研、生產基地,建立校企一體、產學研一體的大型實驗實訓實習中心。統籌各類實踐教學資源,構建功能集約、資源共享、開放充分、運作高效的專業類或跨專業類實驗教學平台。
11.促進與中職、專科層次高職有機銜接。
建立與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專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機制。有條件的高校要逐步提高招收在職技術技能人員的比例,積極探索建立教育-就業“旋轉門”機制,為一線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發展、終身學習提供有效支持。適當擴大招收中職、專科層次高職畢業生的比例。制定多樣化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學習者來源、知識技能基礎和培養方向的多樣性,全面推進模組化教學和學分制。
12.廣泛開展面向一線技術技能人才的繼續教育。
瞄準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一線勞動者技術提升、技能深化、職業轉換、城市融入的需求,大力發展促進先進技術套用、形式多樣、貼近需求的繼續教育。主動承接地方繼續教育任務,加強與行業和領先企業合作,使轉型高校成為地方政府、行業和企業依賴的繼續教育基地,成為適應技術加速進步的加油站、順應傳統產業變革的換乘站、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人才池。
13.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按照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總體方案,積極探索有利於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的考試招生制度。試點高校招收中、高等職業院校優秀應屆畢業生和在職優秀技術技能人員,應當將技術技能測試作為錄取的主要依據之一,教育部制定有關考試招生改革實施意見。試點高校考試招生改革辦法應當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並以省為單位報教育部備案。招生計畫、方案、過程、結果等要按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
14.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
調整教師結構,改革教師聘任制度和評價辦法,積極引進行業公認專才,聘請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為專業建設帶頭人、擔任專兼職教師。有計畫地選送教師到企業接受培訓、掛職工作和實踐鍛鍊。通過教學評價、績效考核、職務(職稱)評聘、薪酬激勵、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強教師提高實踐能力的主動性、積極性。
15.提升以套用為驅動的創新能力。
積極融入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行業技術創新體系,以解決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為導向,廣泛開展科技服務和套用性創新活動,努力成為區域和行業的科技服務基地、技術創新基地。通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協同創新方式加強產業技術技能積累,促進先進技術轉移、套用和創新。打通先進技術轉移、套用、擴散路徑,既與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聯動,又與中職、專科層次高職聯動,廣泛開展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技術服務。
16.完善校內評價制度和信息公開制度。
建立適應套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質量標準、內控體系和評估制度,將學習者實踐能力、就業質量和創業能力作為評價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準,將服務行業企業、服務社區作為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將先進技術轉移、創新和轉化套用作為科研評價的主要方面。完善本科教學基本狀態資料庫,建立本科教學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制度。
四、配套政策和推進機制
17.落實省級政府統籌責任。各地要結合本地本科高校的改革意願和辦學基礎,在充分評估試點方案的基礎上確定試點高校。試點高校應綜合考慮民辦本科高校和獨立學院。省級改革試點方案要落實和擴大試點高校的考試招生、教師聘任聘用、教師職務(職稱)評審、財務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權。
18.加快推進配套制度改革。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制定套用型高校的設定標準。制定套用型高校評估標準,開展轉型發展成效評估,強化對產業和專業結合程度、實驗實習實訓水平與專業教育的符合程度、雙師型教師團隊的比例和質量、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等方面的考察,鼓勵行業企業等第三方機構開展質量評價。制定試點高校擴大專業設定自主權的改革方案,支持試點高校依法加快設定適應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發展的新專業。支持地方制定校企合作相關法規制度和配套政策。
19.加大對試點高校的政策支持。通過招生計畫的增量傾斜、存量調整,支持試點高校符合產業規劃、就業質量高和貢獻力強的專業擴大招生。將試點高校“雙師雙能型”高水平師資培養納入中央和地方相關人才支持項目。在國家公派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項目中適當增加試點高校選派計畫。支持試點高校開展與國外同類高校合作辦學,與教育援外、對外投資等領域的國家重大戰略項目相結合走出去辦學。充分發揮套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等作用,與國外相應聯盟、協會開展對等合作交流。
20.加大改革試點的經費支持。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完善相關財政政策,對改革試點統籌給予傾斜支持,加大對產業發展急需、技術性強、辦學成本高和艱苦行業相關專業的支持力度。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績效評價機制,中央財政根據改革試點進展和相關評估評價結果,通過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等專項資金,適時對改革成效顯著的省(區、市)給予獎勵。高校要健全多元投入機制,積極爭取行業企業和社會各界支持,最佳化調整經費支出結構,向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實訓實習和“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傾斜。積極創新支持方式,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會投入。
21.總結推廣改革試點典型經驗。在省級試點的基礎上,總結梳理改革試點的經驗和案例,有計畫地推廣一批試點方案科學、行業企業支持力度較大、實施效果顯著的試點典型高校,並加大政策和經費支持力度。教育、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共同建立跟蹤檢查和評估制度。
22.營造良好改革氛圍和輿論環境。加強對轉型發展高校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師生員工的思想教育和政策宣傳,舉辦轉型試點高校領導幹部專題研修班和師資培訓班,堅定改革信心,形成改革合力。廣泛動員各部門、專家學者和用人單位參與改革方案的設計和政策研究。組織新聞媒體及時宣傳報導試點經驗。
根據本意見精神,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建立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對轉型發展工作的指導。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2015年10月21日
答記者問
近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了《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套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記者就此專訪了教育部發展規劃司負責人。
記者:請簡要介紹一下《指導意見》起草的背景和主要過程。
答: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2014年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作出了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套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的戰略部署,《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對轉型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套用型轉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國製造2025》都明確要求引導、推動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套用型高校轉型發展。
2013年起,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開展了《指導意見》研究起草工作。近兩年來,組織有關部門、高等學校、行業企業和專家學者對當前我國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經驗、案例、路徑進行了深入研究;組織我駐外使館教育處組、行業企業以及經濟、教育、財政等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對德國、瑞士、荷蘭、瑞典等國際競爭力位居前列的國家教育體系進行了系統調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徵求意見稿,廣泛聽取了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相關部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高校等各方面意見建議,經過多次研究論證和修改完善,2015年7月27日,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議並原則通過《指導意見》。2015年10月23日,《指導意見》由三部門正式印發。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十三五”時期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最佳化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套用型轉變”,充分體現了中央對轉型發展改革的高度重視,為“十三五”時期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堅定了高校轉型發展的改革信心。
記者:引導部分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對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答:當前,新一輪工業革命加速發展,我國進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刻,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迫切要求加快培育發展新動力,實現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創新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迫切需要加快套用技術人才培養,推動形成科學合理的教育結構和人力資源結構。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就是要更好地促進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業發展需求培養人才,更好地提升學習者的技術技能、就業質量、創業能力並奠定其長期職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使高等教育為經濟社會和學習者發展創造更大價值,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支撐。
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階段並向普及化發展,但高等教育結構性矛盾突出,同質化傾向嚴重。一些本科院校在辦學定位和辦學思路上脫離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專業設定、課程教材、人才培養結構和培養模式同產業發展實際、生產和創新實踐脫節,辦學封閉化傾向突出,有些甚至出現了就業難、招生難並存的現象。要破解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結構性矛盾,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實行高等教育分類改革,解決部分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問題,引導這些高校走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技術進步融合發展之路,推動高等學校科學定位、特色發展和質量提升,全面增強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記者:引導部分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主要思路是什麼?
答: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指導意見》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系統總結了近年來高校改革發展實踐、吸收借鑑了已開發國家先進經驗。轉型發展的思路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明確政策導向。轉型的關鍵是明確辦學定位、凝練辦學特色、轉變辦學方式。基本要義是已有普通本科高校的轉型發展,是辦學思路、辦學定位和辦學模式的調整,不是“掛牌”、更名或升格。檔案牢牢把握這一政策導向,引導高校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把辦學定位轉到培養套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把辦學模式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形成科學合理的高等教育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是重視制度建設。引導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關鍵是要著力解決轉型發展過程中“束縛過多、動力不足”的問題,通過體制改革激發地方和高校改革創新的積極性,推進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加快高等教育結構調整,推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溝通銜接。檔案既立足於在學校層面引導試點、形成示範,也立足於在制度層面通過試點推進整體性的體制機制改革,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
三是加強省級統籌。轉型的主體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的責任在各省級政府。《指導意見》強調加強省級政府在轉型發展改革中的統籌作用,引導各地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整體布局結構出發,將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面向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定位、最佳化布局、調整結構上,從各地各校實際出發,積極穩妥推進轉型發展改革,不搞一陣風,不搞一刀切。
四是堅持試點先行。充分發揮試點高校改革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示範引領作用,通過加強對試點高校的指導和推動,形成示範效應。哪些高校需要轉型,不是簡單以本科院校的設定時間劃線,主要是根據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並結合高校的條件和意願來確定。
記者:《指導意見》提出了哪些轉型發展的任務?
答:轉型發展涉及到高校治理結構、專業體系、課程、教學、師資結構等方面,是全方位、系統性的改革。《指導意見》主要從四個層面提出了轉型發展改革的十四項主要任務。
一是明確類型定位和轉型路徑。確立套用型的類型定位和培養套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責使命,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突破口,將行業、企業全方位深度參與作為轉型發展的路徑和推動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服務區域、產業發展。
二是從治理結構、專業體系、基礎設施三個方面推動結構性改革,包括以校企合作治理為特點的治理結構,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和以適應產業先進技術的實驗實訓實習條件建設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以產業轉型升級、技術進步和社會建設需求為導向,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創業教育、與中高職有機銜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雙師型師資建設等方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加快套用型、技術技能型、複合型、科技創業型人才培養。 四是以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導向,推動試點高校全面融入區域、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將先進產業技術的轉移、套用、積累和創新的要求貫穿到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科技服務等各個層面,推動試點高校提升套用驅動、實踐驅動的創新能力。
記者:《指導意見》提出了哪些具體配套政策措施,以充分調動和激發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
答:指導意見針對當前轉型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薄弱環節,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旨在形成促進轉型發展的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
一是落實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要把地方高校轉型發展作為高等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考試招生、專業設定、職稱評定、教師聘用等方面給予試點高校更大的自主權,提高學校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力資源市場變化的能力,促進高校主動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二是加大對改革試點支持力度。通過招生計畫的增量傾斜和存量調整,支持試點高校符合產業規劃、就業質量高和貢獻力強的專業擴大招生。加強試點高校“雙師雙能型”高水平師資培養。支持試點高校開展與國外同類高校合作辦學。
三是加大改革試點的經費支持。完善相關財政政策,對改革試點統籌給予傾斜支持,加大對產業發展急需、技術性強、辦學成本高和艱苦行業相關專業的支持力度。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績效評價機制,中央財政根據改革試點進展和相關評估評價結果,通過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等專項資金,適時對改革成效顯著的省(區、市)給予獎勵。
記者:請問下一步將如何有序推進部分本科高校轉型發展?
答: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來,條件較為成熟的省市已經先行一步啟動省級改革試點。一年多來,社會共識更加凝聚,路徑更加清晰。特別是過去幾年來湧現出來的轉型改革典型學校發揮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一些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矛盾正在破題,地方高校辦學活力大大增強。這些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的新成果、新變化,既豐富了頂層設計的內涵,又強化了改革探索的實踐支撐,為下一階段轉型發展改革試點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下一步,我們要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有序推進改革試點,加快轉型發展步伐,力爭取得實效。
一是加強改革試點統籌指導。將轉型發展作為教育“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落實各省級政府轉型發展的責任主體,支持各地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整體布局結構出發,加強高等教育的統籌,有序開展改革試點,科學制定省級試點方案;教育、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共同建立跟蹤檢查和評估制度,建立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對轉型發展工作的指導,促進改革試點落實“真目標”,實現“真轉型”,確保“真效果”。
二是加快推進配套制度改革。制定套用型高校的設定標準,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充分發揮評估評價制度的導向作用,制定套用型高校評估標準,開展轉型發展成效評估,以評促建、以評促轉。制定試點高校擴大專業設定自主權的改革方案,支持試點高校依法加快設定適應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發展的新專業。支持地方制定校企合作相關法規制度和配套政策。
三是總結推廣試點典型經驗。在省級試點的基礎上,總結梳理改革試點的經驗和案例,推廣一批試點方案科學、行業企業支持力度較大、實施效果顯著的試點典型高校,並加大政策和經費支持力度,堅定改革信心,形成改革合力。
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是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關鍵一步,是一項重大改革舉措,更會引發深刻的觀念變革和理念創新,具有全局性、複雜性、長期性;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看,又具有緊迫性和艱巨性。當前,各地和高校正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把推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作為“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抓實抓好,將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行業企業是地方高校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是評價轉型成效的主體,希望行業企業能積極參與到轉型發展改革進程中來,形成促進轉型發展的合力,也希望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繼續關注和支持這一改革,為改革試點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