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新鄉學院轉型發展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新鄉市發布了《新鄉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新鄉學院轉型發展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見全文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發〔2010〕12號)、《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套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意見》(豫政〔2015〕41號)、《河南省教育廳財政廳關於啟動示範性套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建設計畫的通知》(教發規〔2015〕979號)等檔案精神,推動新鄉學院轉型發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推進我市“產業強市、科技興市、環境立市”三大戰略的實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現就支持新鄉學院轉型發展,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新鄉學院轉型發展對於促進我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新鄉學院辦學67年來,已為社會各界培養了10萬餘名本專科畢業生。升本後,該校確定了突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套用型人才培養等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專業設定與新鄉市產業高度吻合,本科畢業生在新鄉市就業的比例保持在35%以上,在河南省就業的比例接近80%,為新鄉市和河南省培養了大量適需對路的優秀套用型人才,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升本以來,全校上下積極進取、開拓創新,不斷探索轉型發展之路。2012年,基本實現從專科層次到本科層次辦學的提升,2014年10月,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教育部評估專家對該校本科教學工作取得的成績及鮮明的辦學特色給予了充分肯定。
“十三五”期間,我市為加快產業升級轉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將努力實現產業發展“4325”工程,最佳化提升裝備製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現代家居四大支柱產業,重點突破電池電動車、生物醫藥和電子信息三大戰略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大旅遊、大健康和現代服務業,力爭到“十三五”末,七大工業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0億元規模。要想順利實現“4325”工程,必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政產學研結合,提升協同創新能力,積極開展科技合作。新鄉學院的服務面向、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等均與我市產業發展的需求較為一致,其轉型發展不僅能夠培養滿足我市產業發展需要的套用型人才,也能為我市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有效的技術、管理、諮詢服務等智力支撐。
二、新鄉學院轉型發展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目標
轉型發展是在高等教育的新形勢下,順應高等教育發展基本規律,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行的一次全面深入的發展變革。為推動轉型發展工作,新鄉學院已經召開了兩次轉型發展會議,開展了轉型發展大討論活動,制定了轉型發展實施方案等相關檔案,並已經遴選出20個專業為轉型試點專業。
新鄉學院轉型發展的核心是實現學科專業鏈與產業鏈對接、人才培養與區域需求對接、科技項目與區域支柱產業對接,最終實現學校發展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有效對接,相互促進,共生共贏。為了適應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需要,構建滿足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體系,新鄉學院大力實施“789”戰略行動計畫(即推進7大工程、建設8大專業集群、打造9大協同創新平台)。通過實施“789”戰略行動計畫,提升一批優勢學科專業,發展一批急需學科專業,做強一批創新服務團隊,做大一批科技創新項目,為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三、統籌新鄉學院轉型發展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政產學研深度融合
(一)構建適應我市產業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為適應我市產業發展要求,新鄉學院積極最佳化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培育我市支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急需的機械電子類、生物與新醫藥類、化學化工與材料類等8大專業集群。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套用學科專業,大大提升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二)加強政產學研對接,最佳化資源組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探索建立政府、高校、產業、行業和企業深度合作的協同創新機制,與企業合作攻關,打造生物與新醫藥及食品、新能源電池及電動車、特色裝備製造、化學化工與材料等9大協同創新平台。面向我市產業需求組建研發團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申請和承擔重大科研項目,通過專利許可、技術轉讓、產品開發、技術入股等多種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對我市經濟成長的貢獻率。
(三)開展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引進企業的先進設備、優質項目及經驗豐富的導師。以創新創業園區為載體,實現專業、學業與行業、職業的結合,在項目建設中培養人才,校企共建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共同開發課程,教室、實訓室與企業開發室、工作室一體化,理論學習與實踐創新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崗位。在我市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創造條件吸引、接收新鄉學院畢業生。深化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提升辦學水平和辦學特色。推動校企協同創新、合作育人。
(四)加強重大政策決策研究。圍繞我市產業發展重大問題,組織一批重點研究課題,開展前瞻性、預測性研究,攻克熱點、難點、重點問題,提供高水平的決策諮詢服務。加強牧野文化、丞相文化、比干文化、書院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研究,開展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和保護。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
(五)整合資源,交流共享。建設學校創新人才和科研項目、科技成果、大型儀器設備等科技創新資源信息庫,與新鄉學院圖書館、體育設施等資源共同面向社會、企業開放共享。與企業、科研院所相互聘用各類人才,實現人才資源共享。開展面向企業員工的崗位技能培訓,引導學校科研人員深入企業、農村和社區開展科技服務。
四、支持新鄉學院轉型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對新鄉學院的政策傾斜和財政投入,支持學校建設發展。加快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園、藝術樓、實驗實訓大樓等。
(二)建立健全合作機制,推動政產學研有機對接。出台相關政策,支持和鼓勵我市相關企業的優秀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等到新鄉學院擔任兼職教師,支持和鼓勵新鄉學院選派優秀人才到市直部門、縣(市、區)政府和地方企業掛職鍛鍊,提供科技服務。對市校共建的協同創新中心,在專項資金投入、組織企業參與、校企校地合作研究項目等方面給予支持。支持企業與新鄉學院聯合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對企業在聯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的投入以及與新鄉學院聯合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技術開發費,按照相關規定給予政策支持。對新鄉學院面向我市產業升級發展需求組建的研發團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科技立項上向學校傾斜支持,為學校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對學校從事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及相關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業務發生的稅收,按照相關法規給予免徵或減征優惠。對學校開展的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和保護工作予以支持,在項目申報、資金投入方面給予扶持。
(三)建立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合作事宜。成立由市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領導、學校主要領導和市直有關部門、行業、企業負責人組成的議事協調機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各類戰略合作事項,研究制定相關政策,促進和保障合作順利進行。
以上意見,望遵照執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