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對民營養老院支持的提案

《關於加強對民營養老院支持的提案》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提出的針對民營養老院的發展過程中遇到瓶頸的解決建議。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2012年我國60歲以上的公民1.94億,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3億。面臨龐大的養老群體和未富先老的社會現實,養老事業需要提前謀篇布局。2013年9月,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但是,通過對大城市民營養老機構的調研發現,民營養老院的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瓶頸:
1.護工隊伍不穩定,影響養老院正常運營
在一些傳統節日過後,部分民營養老院護工流失率達40%以上,正常工作日也存在護工頻繁流失現象,給養老院的日常運營帶來嚴重影響。在民營養老院,護工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與勞動付出相比護工待遇低。護工社會地位不高,護工自己也認為服侍人的工作低人一等,社會環境不利於護理工作的穩定性。從事養老院護理工作的人員,大多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初來大城市,之所以選擇養老院護理工作,是因為養老院能提供吃住等基本生存條件。但一旦護工在養老機構獲得一定技能後,便相繼離崗從事薪資相對較高的家政工作等,如鐘點工、病人護理、保姆等崗位。過高的護工流失率影響了養老院對護工進行技能培訓的積極性。
2.護工隊伍整體素質較低,無法滿足服務對象需求
技能不高,專業水平、服務質量不能有效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護工大多來自農村落後地區,國中以下文化水平,年齡基本上都是50歲以上,部分民營養老院甚至是年青“老人(60歲左右)”護理年老“老人(80歲左右)”的情況,45歲以下的護工極少。長期來看,如果護工待遇現狀不改變,今後80後、90後甚至00後,沒有人願意從事護工工作,養老事業將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這些護工缺少專業性的操作培訓和專業理論知識,養老院僅通過簡單培訓後就上崗。這部分護工的工作內容只能限於對老年服務對象身體護理、飲食護理、床位護理,無法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也普遍缺乏相應的心理安慰方面知識和能力。
3.民營養老院運營困難,制約養老事業健康發展
建設養老院成本高,據估計,大城市養老機構一張床位需投入20萬左右;收回成本周期長,由於缺少財政資金持續投入,民營養老院大都處於微利甚至虧本的邊緣,從投入產出來看,投資養老事業不是以營利作為首選企業家的理性選擇。高投入低收益的民營養老機構運行現狀,導致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投資養老機構建設的積極性不高,部分企業對養老產業呈觀望狀態。相比公立養老機構,民營養老院處於不利競爭環境。《意見》指出,“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合理的各類養老服務和產品,滿足養老服務多樣化、多層次需求”。公立養老院員工工資由財政負擔,在其他支出上還有財政資金的持續投入,有能力提供價廉物美的養老服務產品。民營養老院不但缺少持續財政資金投入,還必須給股東利潤分紅。兩種體制養老機構資金流向的倒掛,導致兩者之間服務價格差別明顯,公立養老院在財政補貼基礎上低廉的服務價格,制約了私立養老院的高價格,干擾了市場機制決定性作用的發揮。於是,一邊是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一邊是民營養老院床位長期空置,無法滿負荷運營。這種公私養老院不平等的競爭環境,制約了民營養老機構的發展壯大,也制約了國務院希望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業主體的目標實現。
為此建議:
一、提高待遇,打造職業尊嚴感和歸屬感,重塑護工社會形象
從政策制度上作出激勵和保障,通過財政補貼形式適當提高養老護理員收入待遇。將養老院護工隊伍納入當地社工體系,加大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的社會關注力度,提升其社會地位。各級政府、媒體多進行正面引導和宣傳,營造尊重勞動、尊重護工的社會氛圍。探索建立養老護理員崗位補貼制度,對達到一定年限,取得養老護理員資格的人員給予獎勵,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社會地位。探索開展養老與營養、保健、醫療一體化的護理機制。提升養老服務行業對就業人員的吸引力。
二、加強培訓,注重規範化、專業化、系統化,提升隊伍素質和能力水平
借鑑免費師範生培養制度,制定護工培訓計畫,建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培育體系。遠期目標是,通過在高等院校、高職高專開闢護理專業,每年培養一定數量的護工,不斷充實養老院護工隊伍。近期則加大對在職護工和護工培訓師資隊伍的培訓力度。打通院校職業教育、社會力量職業培訓及機構護理人員在職繼續教育橫向聯繫,搭建養老服務人才平台。人保和民政部門要充分重視養老隊伍建設,將養老護理員納入到人保、民政部門的培訓範圍,納入人力資源資料庫。
三、加大投入,彌補市場失靈,形成全覆蓋的養老體系
養老服務屬於準公共產品,由於老年人支付能力有限,純市場化運作無法實現養老服務的全覆蓋。在現有養老服務產業體系中,基本上形成公立養老院托底,民營養老院提供高端服務的兩極格局。但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與民營養老院住不滿並存現象,說明養老服務體系還存在市場失靈情況。對無法承擔民營養老院高端服務價格,又無法進入公立養老院的需求,需要發揮政府作用,填補這一空白。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詳細調研養老院投入產出情況,制定詳細的財政資金補貼措施,根據服務價格高低實施差異化補貼。做到既能滿足民營養老院股東合理的利潤訴求,又能填補價格介於高端服務和公立養老院服務之間的市場空白。此外,探索老年人強制保險進入醫保、床位補貼等多種制度體系,降低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服務產業門檻,探索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產業主體力量的途徑和制度保障。
四、加強宣傳,爭取第三方力量,達成全社會尊老養老的共識
護工短缺的現象將在一段時期內長期存在,調動日益增長的社會組織和各類企事業單位積極性,可緩解民營養老院的困境。借鑑汶川地震志願服務經驗,加強媒體報導,引導各類政府機關、大中專院校、企業等志願者深入養老院提供各種長短期的護理志願服務。引導公益性社會組織為各類養老機構提供護理志願服務。建立起護理志願服務制度化體系,避免節假日養老院“慰問”扎堆、日常時間無人光顧,公立養老院志願服務多、私立養老院志願服務少的現狀。借鑑港台經驗,鼓勵影視、體育、政等治各類社會名人到養老院做義工,形成社會尊老養老氛圍。引導年輕群體走進養老機構俯身護理,讓獨生子女學會服務老人,塑造其尊老養老的良好品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