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少軍,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榮獲中國攝影家協會“德藝雙馨”稱號、中國攝影家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首屆“千名藝術家萬里採風”黑龍江十人攝影團成員,黑龍江省攝影家協會理事,哈爾濱鐵路局攝影家協會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少軍
- 出生地:哈爾濱
- 性別:男
- 民族:漢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951年11月
簡介,人物思語,作品鑑賞,
簡介
系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鐵路文學藝術聯合會會員、黑龍江攝協理事、哈爾濱鐵路局攝協秘書長,中國攝影家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首屆“千名藝術家萬里採風”黑龍江十人攝影團成員、黑龍江第五次文代會、黑龍江攝協第三次、四次代表大會代表,2001年榮獲中國“德藝雙馨”攝影家稱號。
人物思語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誰也阻止不了今天的先進必將成為明天的歷史。2007年4月,中國鐵路又將完成第六次大提速,幹線列車時速可達200公里,哈爾濱至北京區段時速可達250公里,運行時間只需7小時58分,比現在縮短2小時32分。
每次提速,對我這個鐵路世家出身的火車司機的兒子,不能不浮想聯翩。我自幼生長在鐵路旁,蒸汽機車的轟鳴伴我成長,在我兒少時的睡夢中,被火車發出的轟鳴聲所驚醒,就能辨別出是貨車還是客車,是重車還是空車。長大後我成為一名攝影愛好者,相機鏡頭便對準了火車。在迎接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到來之前,我不由得又翻出花費了近十年時間拍攝的火車專題,回憶起這些即將被人們淡忘了的蒸汽機車,用火車輝煌的歷史來迎接更輝煌的未來。
作品鑑賞
我去草原“敖包相會”(一)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那,為什麼旁邊沒有雲彩……”,這首膾炙人口的《敖包相會》,都知道是草原上的一首情歌,但什麼是“敖包”,能回答準確的為數也不多。 在這首古老情歌的誘惑下,十年前,我也去“敖包”與草原上的人們“相會”了一把。那是1995年,我隻身一人,慕名來到了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鄂溫克草原鄂溫克自治旗的巴彥胡碩,親身感受了那裡的蒙古族布里亞特人一年一度的草原民間盛會——祭敖包。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那,為什麼旁邊沒有雲彩……”,這首膾炙人口的《敖包相會》,都知道是草原上的一首情歌,但什麼是“敖包”,能回答準確的為數也不多。 在這首古老情歌的誘惑下,十年前,我也去“敖包”與草原上的人們“相會”了一把。那是1995年,我隻身一人,慕名來到了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鄂溫克草原鄂溫克自治旗的巴彥胡碩,親身感受了那裡的蒙古族布里亞特人一年一度的草原民間盛會——祭敖包。
布里亞特人(現已劃入我國蒙古族)系明末清初以及俄國十月革命前夕,受俄國人的驅趕,由黑龍江北岸遷徙內蒙境內,主要集居在大興安嶺西側,呼倫貝爾東南鄂溫克草原的巴彥胡碩一帶,過著遊牧生活。這裡地域遼闊,風光旖旎,有水草豐美的寬廣草原,迂迴曲折的大小河流,星羅棋布的眾多湖泊,是生態環境保護較好的一片綠色淨土。
北方廣袤的大草原一望無際,人們很容易走失方向,“敖包”即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做路標和界標的堆子,用土、石、草等堆砌而成,也譯作“鄂博”。“祭敖包”是草原上蒙、鄂溫克、達斡爾等北方民族在每年農曆五月初十三,聚集在“敖包山”上舉行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動,主要是祭天求雨,求得風調雨順,水草茂盛,牛羊興旺。(奇怪的是,我連續多年趕赴草原拍攝“祭敖包”,都是農曆五月初十三這一天,上午天空晴朗,陽光明媚,“祭敖包”之後,到了下午,祭天求雨,這“雨”必下無疑)。
草原上的人們,由於遊牧生活,分散而居,為了參加一年一度的祭祀“敖包”,他們穿上盛裝,帶上吃喝,趕著馬車或騎著馬兒走上幾天幾夜,行上百里路趕赴“敖包”山,傳統的“敖包會”要持續三天,青年男女藉此機會相互結識,談情說愛,尋找意中人。如今,牧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部分牧民已有了汽車和機車,利用先進的交通工具趕赴敖包山,不再需要走幾天的時間了,現在的 “敖包會”已從過去的三天改為了一天。
他們信奉藏傳佛教,祭祀開始,人們首先圍著“敖包”至少要轉三圈,相當於藏民“轉經”,然後向著“敖包”磕長頭。整個儀式由德高望重的長者和披紅袈裟的喇嘛主持。宗教儀式結束後,要舉行各種傳統的體育、娛樂活動,如賽馬、摔跤、射箭等,然後是席地而坐,大碗喝酒、吃蒙古“手把肉”,每次都是不醉不罷休。
他們信奉藏傳佛教,祭祀開始,人們首先圍著“敖包”至少要轉三圈,相當於藏民“轉經”,然後向著“敖包”磕長頭。整個儀式由德高望重的長者和披紅袈裟的喇嘛主持。宗教儀式結束後,要舉行各種傳統的體育、娛樂活動,如賽馬、摔跤、射箭等,然後是席地而坐,大碗喝酒、吃蒙古“手把肉”,每次都是不醉不罷休。
自從1995年“敖包相會”一次之後,那裡的草原和那裡的人們真的把我迷住了,一發不可收,一連去了八年,與美麗的大草原及草原上樸實的人們結下了深厚的情意。近幾年,不為攝影採風,我也要去那裡,看看我那布里亞特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