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關上村村委會駐地距鎮政府所在地6.8公里,位於東經106°04′北緯26°37′,海拔1395米,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雨量1290毫米,年均日照1070小時,無霜期290天。國土面積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42畝(其中田67畝,土3175畝),林地面積5840畝,經果林1480畝。
人口民族
全村共有11個村民組,共537戶1706人,其中勞動力1052人,外出務工人員543人,常年在外務工370人,16歲以下留守兒童8人,60歲以上留守老人4人,留守婦女3人;村內聚居有漢、苗、彝、仡佬、穿青等民族。
收支情況
2016年人均純收入5600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外出務工收入、種植業收入、養殖業收入。
風景名勝
畫眉屯腳下簸渡河岸上就是關帝廟,隸屬於關上村廟邊組;經過歲月的輪迴,時間的推移,此時的廟宇已不復存在,僅剩下五塊石碑,路旁保存一塊,字已模糊,但是大概能辨認出為康熙四年所立,其餘有鹹豐、道光和同治朝所同時而立,均對關帝廟的重修作了詳細的記載。其餘四塊並排於坎下。
關帝廟據歷史記載是一個四合院式,正房為長五間,兩邊為三間廂房,進門處是一間廳房,形成了一個口字形的四合院,廂房兩旁則是兩個關公騎著大馬提著大刀的石像。廟前為文淵書閣,即現在的前門,已經成為了農民耕地。那時的關帝廟全為木結構,做工精緻,窗花雕工很好,雕刻分別有:青松白鶴、少師、太師等紋飾。石人石馬在破舊時全部被“革命”砸毀,廟總面積共有24km2,那些殘留的石塊上的雕刻精緻剔透,牽著大馬提著青龍偃月刀的
關公已經沒了影子,尚余寶馬埋在土裡,泥土已埋沒至馬嘴邊,石匠打造的馬威武雄壯。路邊和雜草叢裡還能見到馬腿和砌成石坎的關公肩部的一部分。廟房於1963年賀德銘一把火燒毀。關帝廟後的四塊石碑為清朝道光年間和鹹豐年間所立,主要講述了關帝廟重修的過程及1661年
丁寶楨之父丁世芬倡導修建並捐100兩銀子支持重修,其後由戴、黃、喻姓氏組織重新修建。
地圖信息
地址:畢節市織金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