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良牛拉蹩鼓

閻良牛拉蹩鼓

牛拉蹩鼓是陝西省的傳統民俗舞蹈,自清道光年間傳入閻良民間後,鼓樂和武術相互融合演繹成為了這一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歷史上專為慶豐收、婚嫁、祭祀而表演。主要用於廟會、祭祀等活動。後來在每年初一到十五在村中集會時表演以示辭舊迎新。其表演的傳統器具均屬打擊樂有:大鼓、中型鼓、鈸、大鑼、小鑼等。表演時鼓手戲劇武生裝扮,拉鼓的耕牛也要裝扮,牛頭掛紅綢,牛角掉小燈籠和鈴鐺等飾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閻良牛拉蹩鼓
  • 分類:舞蹈
  • 地區:陝西省西安市
基本信息,內容介紹,主要特徵,主要價值,歷史淵源,相關物品,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陝西·西安·閻良區
遺產編號:Ⅵ-5
遺產類別:雜技與競技
遺產級別:市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西安市閻良區

內容介紹

1、關山牛拉蹩鼓,由以武術動作為主的鼓舞動作和鼓法相組成。鼓舞動作有十六種:交叉步、弓箭步、翻身、偏腿、偏蓋腿、原地轉、飛腳、案頭、交叉吸腿、二踢腳、劈叉、跺子、上馬式、跳馬式、虎跳、轉身包腳。鼓法有四種:雙手打、雙交叉打、山綁架、鼓錘雙打。關山牛拉蹩鼓記譜法由第五代鼓頭冉光阜自創,由¤、⊙、て、〇四個符號組成,關山牛拉蹩鼓鼓歌有:《閃斷橋》、《三戰呂布》、《八仙過海》、《太平歌》、《雙鞭子》、《老鼓》等。
2、按照敲打的形式又可分為:行鼓(行進中敲打)和靜鼓(主會場敲打)。關山牛拉蹩鼓主要用於廟會、慶典、祭祀、婚嫁等活動。

主要特徵

關山牛拉蹩鼓的特點是鼓用牛拉,鼓舞動作皆來源於中國傳統的武術動作,動作變化多樣,鼓音高亢有力,極富觀賞性。具有悠久性、民俗性、獨特性等特徵。
1、悠久性:關山牛拉蹩鼓從清朝道光年間傳入閻良民間,其在民間的流傳距今已有2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流傳發展至今,的確難得。其鼓法與武術動作相結合的表演形式尤為特色。由此也構成這一表演藝術的珍貴性和瀕危性特徵。
2、民俗性:關山牛拉蹩鼓經過數百年的歷史演繹,常用於喜慶、豐收、祭祀、婚嫁、嬰兒滿月等民俗活動在民俗活動中形成,在民間有長期而紮實的基礎。
3、獨特性:關山牛拉蹩鼓的主體由人、鼓、牛組成,它的特性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鼓舞的武術動作與鼓樂敲法緊密相連。其二拉鼓的耕牛步伐快慢必須與鼓舞動作節奏相符合,不得過快或過慢,否則都會影響鼓舞的表演。其三樂器打擊節奏代表歷史人物,如“八鑼”代表呂布,“緊三”代表張飛等,關山牛拉蹩鼓鼓樂時而高亢,時而低沉,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自成一體,獨具特色。

主要價值

1、關山牛拉蹩鼓,表演精彩,鼓樂喜慶,場面宏大,深得廣大民眾的喜愛,進一步挖掘、搶救、保護、傳承這一民俗藝術,對於豐富廣大民眾的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產生重要作用。
2、關山牛拉蹩鼓將我國國粹——武術與鼓樂相結合,把這一國粹進行了延伸,它的藝術表演形式為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寶庫增添了一個亮點。
3、關山牛拉蹩鼓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它將民間流傳的優美故事,用鼓樂的形式表現了出來,如《三戰呂布》、《八仙過海》等鼓歌。
4、關山牛拉蹩鼓的表演形式對研究當地社會歷史的發展提供了依據。閻良自古是京畿要地,是京畿的“渭北糧倉”,所以人們在歡慶豐收時將鼓載於磨地的木磨子上用耕牛拉,以示歡慶。同時閻良是三地市接壤之處,交通便利,自古為兵家要道,民眾有習武之風氣,所以牛拉蹩鼓表演時武術動作與鼓樂相結合也屬必然。

歷史淵源

最早起源於蒲城老爺廟地區,清朝道光年間由關山民間藝人冉庭奇等人到蒲城老爺廟趕廟會時引進鼓歌,從此牛拉蹩鼓落戶關山。其在民間的流傳距今已有200年以上的歷史。慶祝豐收時,人們常用耕牛拉鼓跳躍敲打遊行于田間地頭,所以稱“牛拉蹩鼓”。牛拉蹩鼓是人們在廟會、逢年過節喜慶豐收、祭祀、婚嫁、嬰兒滿月的一種助興表演形式。除在當地頻繁表演外,還應臨潼區田市鎮、櫟陽鎮、雨金鎮等地邀請為其過廟會,
閻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特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人們習武之風曾一度盛行,這一切為關山牛拉蹩鼓的流傳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物品

關山牛拉蹩鼓器具屬打擊類,主要有:大型鼓、中型鼓、鈸、大鑼、小鑼等。
演奏器具演奏器具
關山牛拉蹩鼓表演一般為10-20人,如遇大型慶典活動需儀仗隊配合,人數可達上百人,聲勢浩大。表演時需20面紅、黃戰旗左右護隊,鼓手戲劇武生裝扮,隨鼓的移動而跳躍敲打。拉鼓之耕牛,牛頭掛紅綢,牛角吊小燈籠和鈴鐺等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