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良核雕技藝

閻良核雕技藝

閻良核雕是陝西省西安市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中國的核雕技藝分兩大流派:北派和南派。兩派又分很多支脈,閻良核雕屬北派西安一脈。桃核質地堅硬,不易破碎,雕刻刀具皆由創作者根據多年經驗需要特製而成,有剜刀、刻刀、削刀、刮刀等。主要刀法有剜、刻、撥、挑、刮、削等十多種技法。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閻良核雕技藝
  • 分類:傳統手工技藝
  • 地區: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
  • 材質:桃核
基本信息,內容介紹,藝術特徵,歷史淵源,主要價值,相關物品,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陝西·西安·閻良區
遺產編號:Ⅷ—8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遺產級別:省
申請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西安市閻良區

內容介紹

作為一種民間核雕技藝,閻良核雕的工藝過程十分複雜,有幾十道之多。首先要備料,而備料則先需要選則紋路清晰,質地良好的桃核,選好後要對桃核表面進行初步的清洗,消毒。為防止刻好的作品變形還要將其放入鍋中蒸,然後對桃核表面再次進行仔細的清洗,除掉殘餘的果肉雜質後,將其放置陰暗處晾乾。然後根據桃核的紋路、大小進行構思雕刻,技藝熟練的話可以直接下刀,不熟練的可以用鉛筆勾畫圖形後再行下刀。雕刻時需要雕刻者眼、手、心合一,稍微的差錯都可能會前功盡棄。在雕刻的過程中為了使桃核紋路清晰便於觀察,需不斷用核桃油刷洗。為了防止作品生蟲,作品大致成型後還須將桃仁用細針掏淨。然後要用砂紙對成型作品進行細緻的打磨,俗話稱“三分刻,七分工”,這一環節對作品的面世尤為重要。打磨完後再用核桃油浸潤擦拭,一件作品這才算圓滿完成。
閻良核雕的作品有《一百零八羅漢佛珠》、《長安八景》、《八仙過海》、《龍舟》、《漁家樂》等,每個人物只有米粒大小,五官清晰,造型生動,所刻的舟,船艙有門,船後有錨,錨鏈環環相扣,令人拍手叫絕。
閻良核雕對於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閻良核雕顯示了中國傳統工藝的悠久、博大、精深,是藝術寶庫中的一枚稀有瑰寶,閻良核雕又深得國外友人的厚愛,對加強國際間民族文化的交流具有著重要意義。

藝術特徵

閻良核雕是立體微雕中美冠群芳的一絕,其堅硬柔韌,細密滋潤的質地亦若女中娟秀;方寸之間造就乾坤萬物,刻寫人生百態,又如露凝百華,極盡其美妙,具有悠久性、民間性、獨特性、珍貴性多種特徵。 一、悠久性:核雕技藝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名噪文壇的魏學伊《核舟記》的精彩描述看來,核雕藝術在明代已達到了博大與精細相結合的至高水平。
二、民間性:核雕技藝經歷了歷史的考驗琢磨,在民間流傳至今,他的作品內容取材於人們的生活,反映了民間的風土人情,把民間故事情節刻畫的生動逼真,深得廣大民眾的喜愛,有長期蘊藏於民間的生命力。
三、獨特性:核雕的獨特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這種工藝選材獨特,需要在小小的果核上表現豐富的故事情節,而且這種材料質地堅硬,中間是空的。二是雕刻物件小耗費時長,例如雕刻一件簡單的鐘馗護身符熟練者就得需要二到三天的時間
四、珍貴性:因雕刻作品工藝精細微小,且耗費時日,得一珍品尤為不易,特別是古時宮庭核雕工藝品,數百年來一直為核雕愛好者收藏。閻良核雕的《一百零八羅漢》、《十馬戰車》等作品已成為果核雕刻界中的珍品。

歷史淵源

核雕技藝分南北兩大流派,兩派又分很多支脈,閻良核雕屬北派西安一脈。此脈源出於清朝同治年間的山東,隨時間的推移該技藝流傳至西安,由我國著名核雕老藝人孫光明先生傳承於閻良的趙秉科形成此脈系,主要以桃核雕刻為主。傳說桃木能驅邪滅災,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桃木刻製成各種製品或圖騰,以供人們佩戴,它象徵著吉祥、幸福和平安,而桃核亦是桃木,質地堅硬不易破碎,幾百年不會損壞,它貼身佩戴的時間越長就越光潤漂亮,使人愛不釋手,特別是古時宮廷核雕工藝品,數百年來一直為核雕愛好者收藏。

主要價值

閻良核雕除其特徵體現的價值外,還有以下幾方面的價值:
一、閻良核雕技藝精美,深受人們喜愛。進一步挖掘、搶救、保護、傳承這一種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對於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將產生重要的作用。
二、閻良的核雕作品也深得外國友人的喜愛與讚賞。1993年世界果核雕核協會主席赫伯·邁里特先生鑒於閻良核雕的傳承人趙秉科老先生在藝術上的造詣,吸收他為世界核雕協會會員。因此閻良核雕對於中國民間藝術與國際藝術交流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物品

雕刻主要刀具有:刻刀、剜刀、削刀、刮刀、鑽刀
其它器具有:鋼針、砂紙、鑽子、銼子。
主要作品有:《核舟》、《長安八景》、《十二生肖》、《一百零八羅漢》、《鐘馗護身符》、《陝西八大怪》、《八仙過海》等民間故事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