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婆大鬧鄆城縣

閻婆大鬧鄆城縣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以其高超的藝術筆觸為讀者勾勒出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古代英雄形象。《閻婆大鬧鄆城縣》選自於《水滸傳》第二十二回《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閻婆大鬧鄆城縣
  • 闡述:選自於《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 類別:相關辭彙
  • 相關:《水滸傳》
原文,原文出處,作者簡介,

原文

話說當時眾做公的拿住唐牛兒,解進縣裡來。知縣聽得有殺人的事,慌忙出來
升廳。眾做公的把這唐牛兒簇擁在廳前。知縣看時,只見一個婆子跪在左邊,一個
漢子跪在右邊。知縣問道:“甚么殺人公事?”婆子告道:“老身姓閻。有個女兒
喚做婆惜,典與宋押司做外宅。昨夜晚間,我女兒和宋江一處吃酒,這個唐牛兒一
徑來尋鬧,叫罵出門,鄰里盡知。今早宋江出去走了一遭,回來把我女兒殺了。老
身結扭到縣前,這唐二又把宋江打奪了去,告相公做主。”知縣道:“你這廝怎敢
打奪了凶身?”唐牛兒告道:“小人不知前後因依。只因昨夜去尋宋江搪碗酒吃,
被這閻婆叉小人出來。今早小人自出來賣糟姜,遇見閻婆結扭宋押司在縣前。小人
見了,不合去勸他,他便走了。卻不知他殺死他女兒的緣由。”知縣喝道:“胡說!
宋江是個君子誠實的人,如何肯造次殺人?這人命之事,必然在你身上!左右在那
里?”便喚當廳公吏。
當下轉上押司張文遠來,見說閻婆告宋江殺了他女兒,“正是我的表子”。隨
即取了各人口詞,就替閻婆寫了狀子,疊了一宗案。便喚當地方仵作、行人,並地
廂、里正、鄰佑一干人等,來到閻婆家,開了門,取屍首登場檢驗了。身邊放著行
兇刀子一把。當日再三看驗得,系是生前項上被刀勒死。眾人登場了當,屍首把棺
木盛了,寄放寺院裡,將一干人帶到縣裡。
知縣卻和宋江最好,有心要出脫他,只把唐牛兒來再三推問。唐牛兒供道:“小
人並不知前後。”知縣道:“你這廝如何隔夜去他家尋鬧?一定你有干涉!”唐牛
兒告道:“小人一時撞去搪碗酒吃。”知縣道:“胡說!打這廝!”左右兩邊狼虎
一般公人,把這唐牛兒一索捆翻了,打到三五十,前後語言一般。知縣明知他不知
情,一心要救宋江,只把他來勘問。且叫取一面枷來釘了,禁在牢里。
那張文遠上廳來稟道:“雖然如此,現有刀子是宋江的壓衣刀,必須去拿宋江
來對問,便有下落。”知縣吃他三回五次來稟,遮掩不住,只得差人去宋江下處捉
拿。宋江已自在逃去了,只拿得幾家鄰人來回話:“凶身宋江在逃,不知去向。”
張文遠又稟道:“犯人宋江逃去,他父親宋太公並兄弟宋清,現在宋家村居住,可
以勾追到官,責限比捕,跟尋宋江到官理問。”知縣本不肯行移,只要朦朧做在唐
牛兒身上,日後自慢慢地出他。怎當這張文遠立主文案,唆使閻婆上廳,只管來告。
知縣情知阻當不住,只得押紙公文,差三兩個做公的,去宋家莊勾追宋太公並兄弟
宋清。
公人領了公文,來到宋家村宋太公莊上。太公出來迎接,至草廳上坐定。公人
將出文書,遞與太公看了。宋太公道:“上下請坐,容老漢告稟:老漢祖代務農,
守此田園過活。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說他不
從。因此,老漢數年前,本縣官長處告了他忤逆,出了他籍,不在老漢戶內人數。
他自在縣裡住居,老漢自和孩兒宋清,在此荒村,守些田畝過活。他與老漢水米無
交,並無干涉。老漢也怕他做出事來,連累不便,因此在前官手裡告了,執憑文帖,
在此存照。老漢取來,教上下看。”眾公人都是和宋江好的,明知道這個是預先開
的門路,苦死不肯做冤家。眾人回說道:“太公既有執憑,把將來我們看,抄去縣
里回話。”太公隨即宰殺些雞鵝,置酒管待了眾人,齎發了十數兩銀子,取出執憑
公文,教他眾人抄了。眾公人相辭了宋太公,自回縣去回知縣的話,說道:“宋太

閻婆大鬧鄆城縣
公三年前出了宋江的籍,告了執憑文帖,見有抄白在此,難以勾捉。”知縣又是要
出脫宋江的,便道:“既有執憑公文,他又別無親族,只可出一千貫賞錢,行移諸
處,海捕捉拿便了。”
那張三又挑唆閻婆去廳上披頭散髮來告道:“宋江實是宋清隱藏在家,不令出
官。相公如何不與老身做主去拿宋江?”知縣喝道:“他父親已自三年前告了他忤
逆在官,出了他籍,現有執憑公文存照,如何拿得他父親兄弟來比捕?”閻婆告道:
“相公,誰不知道他叫做孝義黑三郎?這執憑是個假的,只是相公做主則個!”知
縣道:“胡說!前官手裡押的印信公文,如何是假的?”閻婆在廳下叫屈叫苦,哽
哽咽咽地價哭告相公道:“人命大如天,若不肯與老身做主時,只得去州里告狀。
只是我女兒死得甚苦!”那張三又上廳來替他稟道:“相公不與他行移拿人時,這
閻婆上司去告狀,倒是利害。倘或來提問時,小吏難去回話。”知縣情知有理,只
得押了一紙公文,便差朱仝、雷橫二都頭,當廳發落:“你等可帶多人,去宋家村
宋大戶莊上,搜捉犯人宋江來。”有詩為證:
不關心事總由他,路上何人怨折花?
為惜如花婆惜死,俏冤家做惡冤家。

原文出處

本文出自《水滸傳》第二十二回(七十回)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內容圍繞在梁山泊稱霸的強盜。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於元末明初。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一說施耐庵作、羅貫中編次。根據民間流傳的宋江起義故事加工定型。全書敘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眾起義的故事,再現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國古代優秀長篇小說之一。中國明代長篇小說。又題為《忠義水滸傳》,通行本簡稱《水滸》。一般認為是施耐庵著。關於它的作者,明人記載不一。郎瑛《七修類稿》中說:“ 、 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宋江》又曰錢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李贄《忠義水滸傳敘》中提到作者時,說是“施、羅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和王圻《稗史彙編》都記羅貫中作。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則說是“武林施某所編”,“世傳施號耐庵”。綜上所說,明人大致有三種說法:施耐庵作、羅貫中作和施、羅合作。現在學術界大都認為施耐庵作。施耐庵生平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人。吳梅《顧曲麈談》記施耐庵即元末劇作家施惠,不甚可靠。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江蘇興化地區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如《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志》所載的和《施耐庵傳》等。但這些材料相互矛盾處不少,且有明顯不可信處,因此對於這些材料的真偽問題,學術界意見頗不一致,多數研究者持懷疑態度,尚待進一步研究。

作者簡介

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
生平: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蒐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據這些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代,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託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 、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也有人認為是同弟子羅貫中合著或者有羅貫中續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