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陽鎮位於遼寧省北鎮市,地處北鎮、凌海、義縣、盤錦四縣(市)交匯處,國道102線橫貫全境,共有柏油路30餘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閭陽鎮共有9000戶,29386人(2017年),其中有漢、滿、回、苗、蒙古、錫伯、達斡爾等民族,是個多民族雜居的大鄉鎮,鎮內有中國小校12所,敬老院、中心衛生院各一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閭陽鎮
- 外文名稱:lv yang Town
- 別名:閭陽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遼寧省錦州市
- 電話區號:0416
- 郵政區碼:121300
- 地理位置:遼寧省北鎮市
- 面積:79.78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29386人(2017年)
- 氣候條件:北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筆架山
- 機場:瀋陽機場
- 火車站:錦州站
- 車牌代碼:遼G
鄉鎮綜述,行政區劃,庭院經濟,園區建設,發展戰略,成就及榮譽,民間傳說,傳說背景,傳說內容,旅遊資源,五佛寺概況,五佛寺風韻,
鄉鎮綜述
閭陽鎮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閭陽農業被譽為北鎮市農業的縮影,農業產業化水平很高。閭陽鎮葡萄果樹面積達到近3000畝,棚菜面積達到8000畝,生豬飼養量達到2萬頭,牛飼養量達到1萬頭,羊飼養量達到4萬隻,家禽飼養量達到400隻,閭陽鎮農業總產值實現2億餘元。閭陽工業異軍突起,全鎮有個體、私營企業1000多個,從業人員達5000多人,工業總產值達到3億餘元。其中第三產業經濟的發展,占據了閭陽工業的半壁江山。商、飲、服、修、運個體戶多達5000餘戶,“十里商貿一條街”關內外聞名。
行政區劃
閭陽鎮下轄13個村:閭一、閭二、閭三、閭四、互助、興勝、新民、紅旗、吳台、魏屯、上肖、下肖、石堡子。
庭院經濟
北鎮市閭陽鎮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將房前屋後的有限天地變成了農家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寶地。多者在萬元以上,庭院經濟真正成為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亮點。閭陽鎮境內耕地較少,光靠農田增收有一定局限性。當地農民廣開思路從實際出發,積極利用庭院發展上馬快、成本低、高效益的項目,並由自給型轉為商品型,由綜合型轉為專業型,由單層面向立體化發展。鎮內家居山區的農戶充分利用自家院內宅後地勢高、採光足、沙壤土疏鬆適宜果樹生長的條件栽植桃、杏、葡萄等,果品香甜,色正質優,暢銷城鄉。地處中部平原區的農民則藉助靠近公路沿線的地緣優勢興辦庭院作坊,搞起餐飲、服務、維修等二、三產業。地處低洼產糧區的農民依靠水豐草茂、飼料充足的條件在庭院養殖畜禽,同時積肥養地,實現種植養殖優勢互補的良性循環。
園區建設
北鎮市閭陽鎮綠寧綠色生態園區以建立完善的農業生態系統為核心,延長現有的綠色生物鏈,實現綠色農業產品的產業增值,擴大農業產業化規模,為綠色食品尋找更多的市場機會,既要體現生態學原理充分利用園區農業系統中的各種成分,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質能源,施用有機肥,同時又要採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延長農產品的增值鏈,加快該地區的農業產業化進程,為多餘的農業勞動力尋找更多的就業機會。
發展戰略
閭四村堅持走“富民強村”戰略,始終把加強農村經濟工作擺上整個農村工作的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的雙增長。全村經濟基礎較好,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保持長足發展。到2005年末,全村社會總產值已達365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900萬元,第三產業總產值1750萬元。在第一產業方面,堅持科技興農,切實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加速農業標準化進程。廣大農民積極發展棚菜生產,總面積達到200畝。積極推廣套用新品種新技術10餘項,主要以優質茄子、甜瓜為主。使農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在第二產業方面,堅持工業強鎮,切實搞好招商引資,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全村已發展鑄塑、吹塑、飲品等工業企業3個。其中,立岷塑膠製品有限公司,由村民王文全與台商合資,投資350萬元,年創利稅120萬元,安排農村勞力80人。鑫源飲品有限公司,由村民張勛投資240萬元,年創利稅100萬元,安排勞力40人。在第三產業方面,堅持商貿活鎮,切實加強市場建設。該村於1997年8月自籌資金200萬元,建成遼西地區第一大農貿市場—閭陽驛大集。每逢農曆二、五、八集日,有近萬人上市交易。閭四村有300多戶600多人從事商、飲、服、修等第三產業,有150人外出打工。從2000年起,閭四村依託現有的3000平方米呂祖廟,發展新興旅遊產業,對遊人進行免費開放。
成就及榮譽
北鎮市閭陽鎮閭四村坐落於醫巫閭山南麓,是北鎮的西大門,西與錦州凌海市相鄰,國道102線貫穿全境,地理位置優越。全村由小屯、西廟、蜈蚣嶺三個自然屯組成,現已連成一體。全村共劃分為4個村民小組,共有住戶829戶,人口2816人。少數民族占總戶數的63%以上,是個典型的少數民族村。其中滿族506戶,1937口人,占全村總人口的69%;回族16戶,59口人;蒙古族3戶,7口人。全村土地總面積4500畝,其中耕地面積4200畝,果林面積300畝。全村土質肥沃,農業主導產品為糧食、水果和蔬菜,畜禽養殖日趨興旺,境內砂石資源豐富。2005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160元。村兩委班子齊全,成員4人,交叉任職,平均年齡55周歲。全村有黨員64人。該村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縣三級文明村、先進黨支部和集體經濟百強村等多種榮譽稱號。
民間傳說
傳說背景
閭陽鎮最北的村子叫石堡子,緊靠閭山,村中住著六百多戶人家。在這裡,流傳著五佛顯靈救助貧苦百姓的故事。很久以前,這裡滿山遍野都是石頭,一條羊腸小道,向南通閭陽驛集市,北通閭山深處,村里住著十幾家獵戶,靠打獵為生。因地勢高,吃水都很困難,稀稀拉拉地幾棵草,帶死不活的長著,一片的荒涼景象。但是,這裡遠離官府,不受貪官污吏的欺壓,樂得悠閒自在。
傳說內容
再說南海的蓬萊仙島的古洞中,釋迦牟尼佛祖帶著四大弟子,觀世音、地藏王、文殊、普賢等菩薩在這裡修練了幾千年。這日,釋迦牟尼突然心血來潮,久靜思動,想去人間遊玩一番。當下帶著四名弟子,踏起祥雲,遍游四海九州。當他們來到閭山大閣的上空,見這裡山清水秀,樹綠花紅,非常高興。但當他們往南一走,來到石頭堡子時,都不由皺起眉頭。釋迦牟尼長嘆一聲說:“這裡的人們太苦了,讓我們每位給他們做件好事吧!”說著伸指向一座山頭點去,只見一道清泉隨指而出(這裡是閭陽鎮鴨子河的發源地,山下小屯叫水泉屯)。地藏王自言自語,這些石頭太煩人,用手向四處一招,雨淋日曬,連個歇腳的地方都沒有。給他們留個遮風蔽雨的地方吧,用嘴一吹,山半腰出現了一個石洞。普賢一聲不響,大袖一揮,山坡、山腳、山下、平地都多出一層一尺多厚的沃土。觀世音菩薩從淨瓶中拿出楊柳枝,向四處揮灑,只見山坡、山腳出現了朵朵鮮花,片片綠草,株株果樹。五位神仙見這裡全變了樣,相對哈哈大笑,駕起祥雲回南海去了。這一切情景都被正在山中打獵的兩個獵人看見了,他們忙跑回村子,向人們講五佛顯靈的事,人們也看見了鮮花、綠草、果樹、山下的千畝良田,山上的泉水也流到村子裡,人們高興壞了,不由得都趴在地上,向五位神仙去的方向叩頭。從此,人們在這裡開荒種地蒔弄果樹,上山打獵砍柴,生活得很美滿。人們為了感謝五位神仙的幫助,用泥做了五尊佛像,早晚燒香膜拜,但是怕被雨淋壞了,想蓋座寺院又沒有那么多的錢。有人出主意把佛像供在石洞中,大家都很同意。選了一個良辰吉日,把五尊佛像供奉在石洞中,人們稱它為五佛洞。五佛洞中長年香火不絕,五位神仙也經常顯靈幫助窮苦的百姓。
閭陽鎮
旅遊資源
五佛寺概況
五佛寺風韻
五佛寺風韻獨具,聲名遠播,佛教文化源遠流長,許多傳說更是精彩紛呈。山巔的天然大佛最具特色,令人驚奇,堪稱世間稀有珍寶。與國內外其他天然佛峰不同的是,一個完整的自然獨立體屹立山巔,頭型非常逼真,且獨立空間不被群巒遮擋,面部的天庭、眉骨、眼、鼻、腮及下額部分,輪廓分明,布局合理;身子、肩臂、雙膝、線條清晰,明顯可見。迷霧環抱山間之時,好似神佛顯聖,身臨仙境一般。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六月十九等廟會之日,善男信女,八方遊客,前來觀光上香,往來穿梭,絡繹不絕,好不熱鬧。五佛寺自然景觀獨特,旅遊資源豐富。景區整體開發建設規劃通過認定。山門內,左、中、右三條旅遊線路,別具一格,遙相呼應。四十處景點,奇松、怪石、古洞、聖水各具特點,景致俱佳。金毛吼石、觀音禮佛、滴水瀑布、菩薩顯像、閭山大佛等十大景觀,天然生成、立意精當,令人稱奇叫絕。山門外的民俗風情村,綜合服務區建設,為遊人提供了休閒、遊樂場所,遠離開城市的喧囂繁雜,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賞賜予。如今的五佛寺風景區,基礎設施齊備,建設已具規模,正以其獨特的風格,自然的神韻,誠邀有識之士進一步開發建設,熱情歡迎八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