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粗
根狀莖。葉5-6,均基生;葉片紙質,心狀圓卵形或心狀三角形,長3-9厘米,寬3.5-11厘米,頂端微尖,基部心形,邊緣淺裂(裂片多達21個,正三角形,邊緣有不正齊牙齒),兩面被柔毛或下面只沿脈被短柔毛,基出脈4-5條;葉柄長-2-9.5厘米,與
花序梗密被開展的銹色長柔毛。
花序1-2回分枝,有3-8花;花序梗長(6-)10-18厘米;苞片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5-10毫米,邊緣有1-2齒,被長睫毛;花梗長4-14毫米,被短腺毛。花曹長6-7毫米,,裂達基部;裂片寬披針形或倒披針狀狹線形,寬1-2毫米,微尖,邊緣每側有1-3個小齒,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花冠粉紅色,長2.53.2厘米,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筒長1.82:2厘米;上唇長6.5毫米,2深裂,裂片卵形,下唇長約10毫米,3深裂,裂片長圓形,頂端圓形。
雄蕊的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0-12毫米處,狹線形,長8-10毫米,直或弧狀彎曲,有小腺體,花葯橢圓形,長1.8-2.5毫米,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著生於距花冠基部6-8毫米處,長0.3-6毫米。
花盤環狀,高0.5-1.3毫米。雌蕊長1.8-2.9厘米,子房被短柔毛,柄長約8毫米,花柱長約3毫米,柱頭扁頭形。葫果線形或線狀棒形,長5.5-7厘米,被短柔毛。種子狹橢圓形,長約0.5毫米。花期5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東東北部、江西、福建西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生長在海拔460-1000米的山谷路邊、溪邊石上或林下。
繁殖方法
組培材料:閩贛長蒴苣苔幼葉。
培養條件:MS為基本培養基。誘導不定芽分化培養基:⑴MS+6-BA0.1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⑵MS+6-BA1.0毫克/升+NAA0.5毫克/升;(3)MS+6-BA2.0毫克/升+NAA0.5毫克/升。增殖
繼代培養基:⑵;⑶;⑷MS+6-BA2.0毫克/升+NAA1.0毫克/升;⑸MS+6-BA0.05毫克/升+NAA0.05毫克/升。生根培養基:⑹1/2MS+NAA0.5毫克/升;⑺1/2MS+0.5%活性炭;⑻1/2MS+0.1%
活性炭。以上培養基均含30克/升蔗糖和7.0克/升瓊脂,pH5.8。培養溫度為(25±2)℃,光照強度約為30微摩爾/(平方米·秒),光照時間為16小時/天。
不定芽的誘導:先用自來水沖洗,再放入燒杯內,加水震盪10分種,在此期間用毛筆蘸取幾滴洗潔精,輕刷表面,除去氣泡,最後用流水沖洗20分種。在超淨工作檯上,先用75%
乙醇滅菌約20秒,再用0.1%
氯化汞浸泡4-6分種,之後用無菌水沖洗5次。將葉片切成1厘米×1厘米的小方塊,接種到誘導不定芽分化培養基⑴-⑶內。18天后,外植體呈捲曲隆起狀,部分切口處膨大。約30天后,出現嫩綠色不定芽。在培養12天左右長成葉片形狀。
增殖繼代培養:將叢生的不定芽及長成1-2對葉的小植株接種到增殖培養基⑵-⑸中,培養20天后不定芽明顯長大增多至原來的2倍以上,葉片增大,並有新葉長出。再培養15天后不定芽大量發生,葉成對生長。可繼代轉接到繼代培養上增殖培養,長勢良好、葉莖健壯的芽可轉入生根培養。
生根培養:選擇有3-5對新葉的生長健壯的芽接種到培養基⑹-⑻,8天后可見葉片明顯增大,且有發生;25天內有可長出2-4對葉片、3-5條根,但較纖弱。經過約2個的生根培養,株高約5厘米,生根率可達95%以上。
栽培技術
煉苗移栽:苗高約6厘米時,將培養瓶蓋打開,放到全天自然光照,溫度25℃的通風條件下煉苗7-10天,將生根試管苗小心地叢培養容器中取出,用溫水洗淨根部殘留的培養基,載入盛有50%珍珠岩和50%蛭石(經高壓滅菌)基質的淺盆中。用塑膠薄膜覆蓋,保持濕度,2天澆水1次,保持基質濕潤。20天后新根長出。長勢穩定後,每天掀開薄膜少許,7天后揭去薄膜。移栽成活率可達90%以上。
主要價值
閩贛長蒴苣苔花粉紅色,繁密可愛,花葉兼美,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具有一定的室內觀賞盆花栽培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