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粵千里光(植物)

閩粵千里光(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閩粵千里光(學名:Senecio stauntonii DC.)菊科,千里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60cm。莖直立,常屈折,有開展分枝,無毛或被微毛。葉對生,全緣,三出脈,基生葉倒卵形,莖生葉卵圓形或卵狀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圓或略帶心形。冠毛長5.5毫米,白色。花期10-11月。

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湖南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粵千里光
  • 學名:Senecio stauntonii DC.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千里光族 Senecioneae
  • 亞族:千里光亞族 Subtrib. Senecioninae
  • :千里光屬 Senecio
  • :曲莖組 Sect. Flexicaulis
  • :閩粵千里光
  • 分布區域:中國廣東、香港、澳門、湖南、廣西、福建、湖南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根狀莖草本,根狀莖微直立或半攀援,具少數纖維狀根。莖單生,直立或稍斜升,通常彎曲,高30-60厘米,分枝,具棱,無毛。基生葉在花期迅速枯萎;莖葉多數,無柄,卵狀披針形至狹長圓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1-4厘米,頂端漸尖或狹,基部具圓耳,半抱莖,邊緣內卷,具淺不明顯至明顯疏細齒,革質,上面有貼生短毛,下面沿脈有疏短毛至無毛,羽狀脈,側脈7-9對,耳全緣至有齒,或具短撕裂,抱莖;上部葉漸小,較狹。頭狀花序有舌狀花,少數至較多數,排列成頂生疏傘房花序;花序梗長1.5-3.5厘米,無毛或被疏短柔毛,有基生苞片及數個線狀鑽形小苞片。總苞鐘狀,長7毫米,寬5-7毫米,具外層苞片;苞片6-8,線狀鑽形,長2-3毫米,尖,有短柔毛;總苞片13,線狀披針形,寬1-1.5毫米,頂端漸尖或尖,上端和上部邊緣有緣毛,草質,邊緣狹乾膜質,背面無毛或疏短柔毛,具3脈。舌狀花8-13,管部長3.5毫米,近上部有微毛;舌片黃色,長圓形,長8毫米,寬2.5毫米,頂端鈍,有3細齒,具4脈;管狀花多數,花冠黃色,長7毫米,管部長3毫米,檐部漏斗狀;裂片卵狀披針形,長1.2毫米,尖,上端有乳頭狀毛。花葯長2.3毫米,基部具短尾;尾細,長達花葯頸部1/4;附片卵狀長圓形;花葯頸部較長,下部略膨大;花柱分枝長1.2毫米,頂端截形,有乳頭狀毛。瘦果圓柱形,長x毫米,被柔毛。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田野、灌叢、水邊疏林中、石灰岩乾早山坡或河谷,海拔600米。

分布範圍

產廣東(連縣、乳源、英德)、香港、澳門、湖南(莽山)、廣西(龍南)。分布於福建、湖南、廣東等地。模式采自香港。

主要價值

【性味】味苦;微辛;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主癰腫瘡癤;濕疹;疥癬;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熬膏塗;或研末調搽。
【摘錄】《中華本草
全草:祛腐生肌,清肝明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