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台方言的源流與嬗變

閩台方言的源流與嬗變

該書由福建師範大學語言研究所所長馬重奇教授撰著,全書共369千字,分五個章節,對兩岸的閩南話客家話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較研究。

基本介紹

  • 書名:閩台方言的源流與嬗變
  • ISBN:9787211043682
  • 頁數:510頁
  • 開本:32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創作背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12月1日)
叢書名: 閩台文化關係叢書
平裝: 51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211043682
條形碼: 9787211043682
尺寸: 20 x 14 x 2.6 cm
重量: 599 g

內容簡介

第一章,閩台方言史簡篇。從方言史說起,詳細討論了閩南話的形成和發展,進而討論了閩南話和客家話在台灣的傳播和發展。
第二章,閩台閩南方言音韻篇。概述了閩、粵、台三地的閩南方言聲韻調的系統研究,對閩台閩南方言的音系、韻書以及閩南方言與國語音系的比較研究。
第三章,閩台閩南方言語法篇。作者從閩台閩南方言構詞法、方言的詞類特點、句式特點,對閩台閩南語語法進行比較研究。
第四章,閩台閩南方言辭彙篇。作者敘述了閩台閩南方言辭彙淵源,研究比較了閩台閩南方言辭彙的異同。從第一章到第四章,作者以閩、粵、台三地的一些重要歷史韻書,特別是現代閩南話地點方言的重要研究著作為大綱,對閩台兩地的閩南話進行了貫穿古今的歷史比較和縱橫各地的共時比較。這種比較涉及語音、辭彙、語法各個方面。
該書的第五章,粵、閩、台客家方言篇。作者從方言音系、方言音系語中古音系、以及方言的語法特徵,仔細比較了閩、粵、台三地的客家話的一致性和差異性。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閩台方言史簡
第一節 福建史略及閩方言的形成和發展
一 福建的早期開發與福建古代方言
二 西晉末年至唐五代時期中原漢人入閩以及閩方言的形成
三 宋以後中原漢人入閩以及福建方言的發展變化
四 福建境內現代漢語方言分布概況
第二節 台灣史略及閩南、客家諸方言在台灣的傳播和發展
一 台灣的地理與歷史概說
二 閩、粵移民入台概況
三 台灣境內閩、客方言分布概況
第二章 閩台閩南方言音韻篇
第一節 閩台現代閩南方言音系比較研究
一 福建閩南方言聲韻調系統研究概述
二 廣東閩南方言聲韻調系統研究概述
三 台灣閩南方言聲韻調系統研究概述
四 閩台閩南方言音系比較
第二節 閩台閩南方言韻書比較研究
一 祖國大陸閩南方言韻書比較研究
二 台灣閩南方言韻書比較研究
第三節 閩台閩南方言音系與中古音系比較研究
一 閩台閩南方言聲母系統與中古聲母系統比較
二 閩台閩南方言韻母系統與中古韻母系統比較
三 閩台閩南聲調系統與中古聲調系統比較
第四節 閩台閩南方言與國語音系比較研究
一 閩台閩南方言與國語聲母系統比較
二 閩台閩南方言與國語韻母系統比較
三 閩台閩南方言與國語聲調系統比較
第三章 閩台閩南方言語法篇
第一節 閩台閩南方言構詞法
一 逆序詞:用特殊的排列方式構詞
二 用特殊的詞綴(尤其是詞尾)構詞
三 用重疊方式構詞
第二節 閩台閩南方言詞類特點
一 代詞
二 介詞
三 連詞
四 副詞
第三節 閩台閩南方言句式特點
一 比較句
二 有無句
三 疑問句
四 處置句
第四節 閩台閩南方言語法的一致性
一 構詞法的一致性
二 詞類特點的一致性
三 句法特點的一致性
第五節 閩台閩南方言語法的差異性
一 構詞法的主要差異
二 詞類特點的主要差異
三 句式特點的主要差異
四 結語
第四章 閩台閩膏方富調匯
第一節 閩台閩南方言辭彙比較考源
一 天文地理
二 時間方位
三 房屋建築
四 日常用品
五 飲食衣著
六 植物
七 動物
八 稱謂
九 身體
十 婚喪疾病
十一 人品
十二 工商農作
十三 動詞
十四 形容詞
十五 代詞
十六 副詞、介詞
十七 量詞
第二節 閩台閩南方言辭彙的異同
一 閩台閩南方言辭彙的共同點
二 閩台閩南方言辭彙的不同點
第五章 粵閩台客家方言篇
第一節 粵、閩、台現代客家方言音系比較研究
一 粵東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梅城口音的梅州客家方言聲韻調系統
二 閩西長汀客家方言聲韻調系統
三 台灣客家方言聲韻調系統
四 粵閩台現代客家方言聲韻調系統比較
第二節 粵閩台客家方言音系與中古音系比較研究
一 粵閩台客家方言聲母系統與中古聲母系統比較
二 粵閩台客家方言韻母系統與中古韻母系統比較
三 粵閩台客家方言聲調系統與中古聲調系統比較
第三節 粵閩台客家方言的語法特徵述略
一 構詞法
二 部分詞類的語法特點
三 幾種特殊句式
第四節 客家方言辭彙比較研究
一 閩西客家辭彙與粵東客家辭彙的相同點
二 閩西客家辭彙與粵東客家辭彙的不同點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馬重奇,1949年出生,福建漳州人。1982年1月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95年晉升為教授。是漢語言文字學博士點學科帶頭人。現任福建師範大學研究生處處長、語言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理事。
主要從事漢語音韻與方言學的研究。其論文《清代吳人南曲分部考》於1995年獲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專著《漳州方言研究》和《漢語音韻學論稿》於1998年和2000年分別獲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還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代福建音韻與方言學研究通論》(1998年)和《閩台閩南方言韻書比較研究》(2001年)等。2002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優秀專家”稱號。

創作背景

福建、台灣兩岸人民同根,文化同源。作為族群意識、文化載體的兩岸語言和方言幾乎完全相同。除了高山族的民族語言和少數的其他漢語方言外,台灣絕大多數人說的都是通稱為“福佬話”的閩南話,以及客家人所說的客家話。台灣的閩南話主要是明清之際從福建閩南地區大規模流傳過去的,台灣的客家話也在大致同時從粵東四縣地區傳播進去。大多篇章是作者散載於《泉南文化》、《泉州晚報·海外版》、《福建文化報》、《星光》等幾家報刊上的文章結集。
作者原是戲曲編導人員,搞起戲史調研來。這緣起於1998年,“晉江文化叢書”執行主編李燦煌君約作者寫《晉江民間戲曲漫錄》一書的時候,作了一些田野調查,獲得不少彌足珍貴的原始材料;還有,作者自1983年處於逆境的那些年間,流落民間戲班,後又被聘參與對晉江縣民間職業劇團的管理工作,接觸了眾多民間戲曲藝人,感知良多。鑒於該叢書的編纂宗旨、體例,加上寫作時間倉促,總感到言猶未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