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圍繞
大三通、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及《福建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背景,以福建省和台灣省作為有機整體加以考察,研究兩地的人才結構和產業結構,以及結構間的作用規律,探索閩台創新型人才合作實現資源和要素最佳化配置的途徑、方式和特點,揭示閩台創新型人才開發合作發展規律的新層次。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台灣創新型人才開發研究 第三章 福建省創新型人才引進機制分析 第四章 閩台創新型人才開發合作現狀分析 第五章 閩台合作培育創新型人才共促產業發展研究 第六章 閩台旅遊產業合作研究 第七章 閩台創意產業合作研究 第八章 閩台創意人才開發合作研究 第九章 閩台創新型人才開發體系構建研究 | 第十章 閩台創新型人才開發合作模式研究 第十一章 閩台創新型人才培育的協同創新機制分析 第十二章 閩台創新型人才開發合作的運行機制研究 第十三章 閩台創新型人才開發合作博弈分析 第十四章 基於生態管理理論的閩台創新型人才開發研究 第十五章 美國創新型人才開發對閩台的啟示 第十六章 兩岸協同構建適應創新驅動需要的科技人才發展機制研究 第十七章 研究總結 後記 |
創作背景
閩台兩地僅一水之隔,其獨特的“
五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優勢及源遠流長的貿易往來決定了閩台進行人才開發合作的必然性。此外,當代社會正處於知識與信息高速發展的時期,創新的價值日益凸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並能取得創新成果的創新型人才也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能否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也決定著區域經濟能否實現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基於此,《閩台創新型人才開發合作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研究認為,創新型人才具有有別一般人才的知識、能力、意識、個性、品質等特質。閩台創新型人才開發體系的構建應結合創新型人才的內在特質,達到最佳化人才配置、共享區域資源、創新型人才開發機制、增強人才開發綜合實力的目的,並堅持合作共贏、切實可行、循序漸進、市場與政府協調的原則,在閩台政府、高校、社會三方面積極配合前提下,不斷完善政策法規體系、教育培訓體系、人才配置體系和人才服務體系。通過對閩台創新型人才開發合作政策、合作平台、合作方式、合作成果等現狀的回顧,該書分析閩台在合作中存在合作意向不對等、合作機制不完善、合作程度不深入等問題;但同時兩地在人才資源、教育資源、產業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互補優勢。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式的閩台創新型人才開發合作模式,並重點闡述了閩台迫切需要建立並完善的官—官、校—校、產學研、介介企、民民企5種創新型人才開發合作模式。
該書研究認為,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源於創新型人才的開發。通過對美國創新型人才開發歷程的分析,該書發現美國創新型人才的成功開發源於政府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教育體系的重要貢獻以及實施的引才計畫等。鑒於閩台面臨創新型人才開發合作機制不完善、人才儲備實力不強、人才配置不合理等問題,該書借鑑美國創新型人才開發經驗,提出閩台政府應發揮在人才開發中的主導作用,重視教育培養人才的作用以及加強區域內人才合作與區域外人才引進等建議。
該書研究認為,中國大陸和港澳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備的科技合作機制,中國大陸也提出與台灣省簽訂科技合作協定,但兩岸四地協同構建適應創新驅動的科技人才發展機制還存在如何有效彌合經濟基礎,科技人才培養機制,公共科技服務體系以及協同意願上的差異。而四地存在較大的經濟依存度,均有發展高科技的需求,中國大陸政府一直積極推動四地間的協同,這是四地實現協同的實現基礎。該機制的構建應該以政府之間的戰略協同作為基礎,以發展共性產業為動力,以產學研合作為途徑,以制度整合為保障,通過對知識、科技、信息、資本等的協調、整合、最佳化和創新來實現。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張向前,字退之,男,1976年6月生,福建仙遊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人才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曾獲國立華僑大學工學法學雙學士、經濟學碩士、西安交通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廈門大學博士後出站。